王玮 作品数:16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动力治疗 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眼底检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等影像学检查为观察指标,总结PDT治疗9例9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不同时间的随访结果,从而向评价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荧光渗漏完全消退者分别为7眼、5眼和3眼。对复发的4眼进行了二次治疗;二次治疗后随访2~5个月未见荧光渗漏复发。9眼中8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无变化。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短期疗效满意、安全,对视力无损害。 何守志 李晓陵 王玮 汤如关键词: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观察降低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眼压仍偏高的患者23例35 眼,使用科医人 Selecta 7000倍频 Q 开关 ND... 李晓陵 张鲲 王玮 崔霞文献传递 高龄老人视力障碍2768例调查(英文) 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通过对2768例80岁以上老年人行眼部检查,探讨影响高龄老年人视力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1999-01/2002-04对眼科会诊的2768例(5536眼)80岁以上老年人行眼科常规查体,对矫正视力低于1.0者行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检查,找出病因。结果患白内障者为5536眼(100.00%),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者为1982眼(35.72%),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syndrome,PXS)为1550眼(28.03%),青光眼177眼(3.22%),单纯性视神经萎缩133眼(2.43%)。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结论高龄老年人眼部疾病明显增多,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影响视力的主要病因。 王兆艳 崔霞 李星星 王玮关键词:高龄老人 视力障碍 致病因素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白内障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8 200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1例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40mg/ml的TA0.1ml治疗,随访1、3、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视力用ETDRS视力表检查;眼压用非接触眼压计检查;视网膜厚度用OCT检查。结果注药后1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7.5个字母,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43μm,下降了33%。3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9.1个字母,10只眼提高2行以上,占48%,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84μm,下降了42%。6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5.1个字母,视网膜厚度降低了151μm,下降了3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 姚毅 王志军 姜荔 杨丙建 王玮 张卯年 林顺潮关键词:黄斑水肿 囊样 曲安奈德 TA 海南地区候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程序护理 2013年 目的对海南地区候鸟人群中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程序护理研究。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程序护理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呼吸机使用训练指导)以及常规护理组,对各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mMRC、CAT评分等指标与护理前的差异。结果候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病程长者超过30年,发病时间多集中于北方天气转寒以后,行无创通气前血氧饱和度低至85%~90%;程序护理组在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等指标均比常规组有较大的提升,而mMRC、CAT评分和二氧化碳分压指标相对于常规组降低幅度较大。结论海南地区候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发病时间集中,行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程序护理患者更容易接受无创通气,效果更明显、更快捷,应当加以推广应用。 张晓玲 孙美红 王玮 陈海燕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程序护理 海军某部高尿酸血症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某部常驻官兵1 483名,利用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测定,调查某部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209人检出HUA,患病率为14.09%。低年龄组血尿酸含量显著低于高年龄组,干部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战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人每日运动量(OR=2.108,P<0.05)、出海连续航行天数(OR=2.317,P<0.05)、较高的体质量指数(BMI)(OR=1.483,P<0.05)、每日海鲜摄入量(OR=1.965,P<0.05)是发生HUA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干部、低运动量、长期出海、较高的BMI、海鲜摄入过量等均是HUA的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降低嘌呤摄入量、减肥并加强体能锻炼是预防HUA的主要措施。 王玮 王炎焱 马红欣 宋鑫磊 陈文姬 樊立娜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所有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206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系列胸部CT图像,并按照CIP诊断指南纳入CIP患者,分析其发生率、开始用药至出现CIP时间、用药周期、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模式、CT分级及转归等。采用χ^(2)检验比较有、无肺基础疾病患者CIP的发生率。结果2067例接受ICI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67例出现CIP,CIP发生率为3.2%。386例肺部有基础病变患者CIP发病率(7.00%,27/386)与1681例肺部无基础病变患者CIP发病率(2.4%,40/1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2,P<0.001)。开始用药至出现CIP时间为7~367 d,中位时间52 d,用药1~12周期,中位周期为2周期。CIP的影像学征象以磨玻璃影(54例,80.6%)、实性结节(26例,38.8%)、实变(25例,37.3%)、网格影(24例,35.8%)为主;CT表现模式以机化性肺炎(OP)模式(34例,50.7%)最多,其次是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模式(14例,20.9%);CT表现分级为低危级26例,中危级17例,高危级24例;43例低、中危级患者中OP样25例,占比58.1%,24例高危级患者中DAD样13例,占比54.2%。52例随访病例中43例初始未干预,其中23例患者病灶进展,17例病灶缩小,3例病灶完全吸收。随访患者中8例病灶吸收后或停药后出现复发。结论CIP患者的影像表现以磨玻璃影、实性结节、实变、网格为主,影像学表现模式以OP和DAD模式为主,高危级别中DAD占比最高,低、中危级别中OP占比最高。有肺基础病患者更容易得CIP。 李文平 张鹏举 许金环 王玮 燕翔 许阳 赵绍宏关键词:肺炎 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术前CT征象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背景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肺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临床研究显示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使患者获益,能否根据影像特征识别出适宜此疗法的人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术前CT征象与术后PD-L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免疫治疗的筛选提供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资料。纳入具有术前胸部薄层CT图像、术前未做穿刺或治疗、术后检测有PD-L1表达的浸润性肺腺癌病例。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PD-L1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1%为截断值,分为阴性组(TPS<1%)和阳性组(TPS≥1%),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L1表达的关联因素,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6例患者的308个病灶,其中136个肿瘤组织病理示PD-L1表达阳性,172个表达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病灶密度、CTR值、平均CT值、最大直径、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与PD-L1表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肺癌家族史(OR=2.876,95%CI:1.257~6.578)和病灶CTR值(OR=4.321,95%CI:1.165~16.036)与PD-L1表达关联。纳入肺癌家族史和CTR值的回归模型[Ln(P/1-P)=1.464×CTR+1.056×肺癌家族史]预测PD-L1表达的AUC为0.682,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69.2%。结论对可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可为判断PD-L1表达水平提供一定信息,肺癌家族史和病灶CTR值是PD-L1表达的关联因素。 王玮 王玮 武丽俊 许金环 李文平 闫旭 闫旭 王钰琦 王钰琦关键词:肺腺癌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前节OCT检查分析(英文)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使用前节OCT分析高度近视植入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后眼内的结构变化。方法:植入前房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6眼(11.5D至22.0D),使用前节OCT采集前节图像测量术前前房深度,术后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间距离(内皮—晶状体距离),人工晶状体与正常晶状体间距离。结果:术前前房深度为3.27~3.91mm,术后内皮—晶状体距离为2.07~2.24mm。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正常晶状体间的距离为0.82~1.32mm。图像显示虹膜色素层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前房深度较术前减少36.1%~44.6%。前节OCT对于检测虹膜夹型前房晶状体的位置有帮助。 王丽强 黄一飞 王玮 杨炳健 钱海燕 王宁关键词:前节OCT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患者病理结果及预后分析:检出后手术与随访监测后手术患者比较 2023年 背景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被检出,GGN的处理仍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目的通过分析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检出后手术和随访观察≥1年后手术的病理及预后,探讨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随访观察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手术切除的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病例,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 GGN,pGGN)和实性肿瘤比(consolidation-to-tumor ratio,CTR)≤0.5的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GN,mGGN),将患者分为检出后手术组(surgery after detection group,SD组)和随访观察≥1年后手术组(surgery after more than or equal to one year surveillance group,SS组)。SS组又分为增长组和未增长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混杂变量。随访于2022年8月31日截止。比较SD组与SS组的病理结果和预后。结果在纳入的284个GGN中,SD组214个GGN,SS组70个GGN。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120例患者(SD组和SS组各60例)纳入分析。PSM后,SD组与SS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P=0.523;病理亚型:P=0.290);两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两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为100%。增长组与未增长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P=0.176;病理亚型:P=0.858)。结论SD组与SS组病理结果相似,预后相当,随访可能是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可行的管理方法。 许金环 李文平 张鹏举 王玮 武丽俊 赵绍宏关键词:肺腺癌 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