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出血
  • 5篇急性
  • 4篇疗效
  • 4篇脑出血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微创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康复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性
  • 3篇高血压性脑出...
  • 2篇蛋白
  • 2篇电生理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15篇安阳钢铁集团...
  • 7篇安钢职工总医...
  • 5篇安阳钢铁集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安阳市第二人...

作者

  • 29篇王艳玲
  • 9篇张秀海
  • 7篇耿怀旺
  • 6篇郭予东
  • 6篇柳祥忠
  • 5篇张秀海
  • 4篇郭爱香
  • 3篇宋信英
  • 3篇梅志忠
  • 3篇李卫军
  • 3篇刘少静
  • 2篇张贇
  • 2篇张见增
  • 2篇孟兆伟
  • 2篇张分明
  • 2篇张赟
  • 2篇张贇
  • 2篇郭爱香
  • 1篇宋红群
  • 1篇田晓英

传媒

  • 3篇中原医刊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研究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高于倍他司丁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杜培坤王艳玲金红张秀海
假性眩晕合并抑郁78例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假性眩晕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特点。方法  78例假性眩晕患者 ,分别于首诊时采用自评抑郁量表 (SDS)检查。结果  78例中合并抑郁 4 1例 ,抑郁发生率 5 2 .5 6 % ,其中男性合并抑郁 14例 (14 / 35 ,4 0 % ) ,女性合并抑郁 2 7例 (2 7/ 4 3,6 7.2 % ) ,男女之间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6个月内有明确应激事件者合并抑郁 2 9例 (2 9/ 4 2 ,6 9.0 5 % ) ,6个月内无明确应激事件者合并抑郁 12例 (12 / 36 ,33.33%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不同年龄和病程对合并抑郁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假性眩晕患者合并抑郁障碍有很高的发生率 。
吕文国宋信英王艳玲
关键词:眩晕抑郁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电生理研究(附50例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问题,我们对5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给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本实验室正常对照组比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24例(48%),其中6例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改变。单神经损害14例,多神经损害10例。以下肢损害为主,合并有上肢神经损害。
王艳玲司娟娟耿怀旺王凤珍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电生理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
1999年
我院自1988~1997年住院的24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重点分析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旨在探讨结脑的旱期诊断及治疗问题,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年龄和性别:年龄4月~59岁,平均年龄22岁,男11例,女13例,18岁以下者11例(458...
王艳玲梁锦予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T4、FT4、TSH在治疗前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3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P<0.01),在治疗后T3、FT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并且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对于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张秀海王艳玲郭爱香王九云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关键词:脑梗死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脑梗塞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被引量:7
1999年
近年来,我科在常规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脑梗塞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系我科自1994年~1997年脑梗塞住院患者,诊断均经头颅CT证实。从发病到开始康复时间为2天~6年(平均50天)。1.2...
王艳玲田晓英郭艾青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困难康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将CT证实高密度占位效应明显或破入脑室的颅内血肿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侧脑室引流术,术后用尿激酶溶解冲洗,冲洗后持续引流,同时辅以脱水及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以加强药物治疗。结果以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及最大限度的保护其功能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卫军王艳玲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
影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王艳玲李秀平
关键词:微创术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
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动脉血乳酸水平;以患者A-PAcHEⅡ评分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并对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比较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A组(P<0.05),而C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则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是检测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且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呈正相关。
张赟王艳玲张秀海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注射用藻酸双酯钠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并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组)和对照组(口服苯扎贝特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6±7.3)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1±6.9)岁。治疗组给予静滴注射用藻酸双酯钠0.1g(2mL),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苯扎贝特胶囊0.23,次/d,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TC、TG、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5.92±0.76)、(2.11±0.41)、(3.96±0.71)和(5.89±0.78)、(2.09±0.39)、(3.92 0.63)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4.63±0.67)、(1.42±0.26)、(2.87±0.45)和(5.13±0.77)、(2.07±0.33)、(3.02±0.5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34)、(1.10±0.32)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48±0.42)、(1.18±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5例(50.00%),有效22例(4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18例(34.62%),有效20例(38.46%),总有效率(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有2例(4.0%)、5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藻酸双酯钠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张秀海王艳玲郭爱香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关键词:藻酸双酯钠高脂血症苯扎贝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