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42例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研究
- 目的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仍存在疗效和生存获益[2]。本研究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毒副反应,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选择。
- 王薇布力布·吉力斯汉许春蕾唐勇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Hippo通路靶向Ascl2调节结直肠肿瘤转移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Hippo通路调节结直肠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2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YAP1、TAZ和Ascl2的表达值,分析三者在结直肠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不同M分期、T分期的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模式,以及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构建Hippo通路激活因子MST1和MST2的过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ippo通路靶基因YAP1和TAZ,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Ascl2、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Ascl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过表达MST1/2的SW48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YAP1、TAZ和Ascl2三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的远处转移和浸润程度增强而增加。高表达YAP1、TAZ和Ascl2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OS和DFS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过表达Hippo通路激酶MST1和MST2导致YAP1/TAZ磷酸化增加,非磷酸化YAP1/TAZ表达减少,抑制EMT相关因子Ascl2、N-cadher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Transwell实验证实过表达MST1/2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发现过表达MST1/2抑制Ascl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表明Ascl2的转录调控受到Hippo通路的抑制。结论Ascl2是Hippo通路的下游靶基因,激活Hippo通路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的EMT过程,进一步阻碍肿瘤转移的发生,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 布力布·吉力斯汉尹哲王薇唐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活检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住院并在行活检的13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转移癌发病多在40~60岁左右,136例中有126例明确了原发灶,行头颈部活检术占81.6%,组织活检阳性133例(97.8%),与细针穿刺阳性率91.2%(124/136)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尽快采取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原发灶和病理类型决定。
- 卡德尔江.木沙王薇韩峰
- 关键词:原发灶
- 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检测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miR-14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癌旁组织(P<0.01).miR-145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民族均无明显相关(P>0.05).miR-145高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结论:miR-145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窦越王薇唐勇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甲状舌骨囊肿再次手术治疗的探讨(附42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技巧,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入院诊断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42例患者在外院行甲状舌管囊肿原发灶单纯囊肿切除或囊肿部分切除术,再手术时行局部亚甲蓝染色,沿瘘管追溯至舌骨根部,切除甲状舌骨囊肿残留及部分舌骨并缝扎舌盲孔根部组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残留组织为囊壁样组织(甲状舌骨囊肿残留及部分舌骨、肌肉组织),术后随访1~6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舌骨囊肿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因其不规范手术,术后残留率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经局部扩大切除范围及残留瘘管染色,彻底切除瘘管上皮组织是必要的。
- 王薇吕晓玉阿力比亚提.艾尼马斌林
- 关键词:甲状舌骨囊肿瘘管再手术亚甲蓝染色
- 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早期乳腺癌的活检
- 2008年
-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活检准确性和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007年3月收治的40例钼靶怀疑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手术。结果:40例患者中有35例术中一次切取活检成功,5例第2次活检成功,总成功率100%;40例患者中6例为微小浸润型导管癌,1例为小叶原位癌,24例为导管内癌,5例为重度非典型增生,4例为其他良性增生。结论: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的准确性以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效果确切的重要检查方法。
- 耿中利马斌林王薇王进
- 关键词:活检早期乳腺癌
- 术前NLR、PLR在可切除壶腹周围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术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P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对壶腹周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3份病历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后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的详细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如伴随疾病,病理诊断、TNM分期等及术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水平等实验室指标。计算术前GPS,NLR,PLR。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预测患者生存的最佳分界点,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PFS和OS相关的变量。结果NLR、PLR的最佳分界点分别为2.05和125.50。NLR、PLR之间均为正相关(r=0.886,P<0.001)。高PLR和GPS和临床病理变量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原发灶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程度、切缘状态可以显著预测不良的PFS和OS(均P<0.05)。同时高NLR和高PLR也可以预测较差的OS时间。结论高NLR和PLR也是OS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但是GPS与PFS或OS没有显著关联。
- 王薇许春蕾布力布·吉利斯汉周宁李俊杰唐勇
-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
- miR-1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miR-1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9例胃癌根治术后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5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miR-153的表达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民族、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等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miR-153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miR-153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周宁王薇唐勇
- 关键词:RT-QPCR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以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研究组患者使用...
- 王薇布力布·吉力斯汉周宁许春雷李娜唐勇
- 关键词: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晚期胃癌
- 文献传递
- 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皮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即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清扫)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26例采用颈部2个横行皮纹小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第2组32例采用传统颈部"L"形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检测并比较2组所有患者的术前1 d、术后1,3,5 d血清细胞因子IL-2,IL-6,CRP的含量。结果:2个皮纹切口与"L"形切口术后第1天血清IL-2含量均有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值均升高,术后第3天均有下降,且术后第5天两组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血清CRP含量术后第1,3天和5天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切口和"L"形切口术前和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40个月未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颈部2个皮纹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L"形颈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对机体血清应激细胞因子影响相当,并不增加创伤性,其在不影响颈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又兼顾了功能与美容,是甲状腺癌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 耿中利王薇单美慧任光辉董朝马斌林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