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72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毒性
  • 11篇药物
  • 10篇毒性研究
  • 8篇细胞
  • 8篇SD大鼠
  • 7篇生物分布
  • 7篇小鼠
  • 6篇给药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生化指标
  • 5篇生物分布研究
  • 5篇急性毒性
  • 5篇GLP
  • 4篇动物
  • 4篇受体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抗体
  • 3篇单次

机构

  • 67篇中国食品药品...
  • 7篇中山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北京康乐卫士...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同仁堂股...
  • 1篇北京唯源立康...
  • 1篇吉林省拓华生...
  • 1篇潍坊峡山荆卫...
  • 1篇上海安集协康...
  • 1篇中国抗体制药...

作者

  • 67篇王超
  • 27篇王三龙
  • 23篇李波
  • 16篇霍艳
  • 16篇张颖丽
  • 15篇李芊芊
  • 14篇苗玉发
  • 13篇耿兴超
  • 11篇张河战
  • 10篇黄瑛
  • 10篇汪巨峰
  • 10篇周晓冰
  • 10篇姜华
  • 10篇王雪
  • 9篇杨艳伟
  • 9篇王欣
  • 9篇吕建军
  • 8篇林志
  • 7篇潘东升
  • 7篇屈哲

传媒

  • 10篇药物评价研究
  • 8篇中国药事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药物警戒
  • 3篇实验动物科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第二届(20...
  • 2篇2017年(...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第四届药物毒...
  • 1篇中国药学会第...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DC药物A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
李芊芊唐文王超淡墨张颖丽王三龙汪巨峰
巴戟天寡糖哺乳期暴露对Sprague-Dawley母鼠及其子代发育影响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母鼠哺乳期暴露于巴戟天寡糖(MOO)后对Sprague-Dawley(SD)母鼠及其子代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蛇形分组方法,将分娩存活幼仔数≥6只的72只母鼠根据体重分为辅料对照组、MOO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60 mg/kg)和高剂量组(500 mg/kg),18只/组。产后0~20 d灌胃给药,每天1次。观察母鼠哺乳期MOO暴露的临床症状以及F1、F2代仔鼠外观、临床症状及大体解剖异常情况,并测量母鼠哺乳期和仔鼠离乳前后的体重和摄食量。采用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OB)对F1、F2代仔鼠的行为学(中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F1代仔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将F1代仔鼠饲养至10~12周龄时,进行同剂量组内雌雄动物交配,观察F1代雌鼠的生殖功能。结果哺乳期MOO暴露的各剂量组母鼠临床症状观察均未见异常,母鼠哺乳期体重和日摄食量与辅料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哺乳期MOO暴露对F1、F2代仔鼠的外观、临床症状、大体解剖、体重和摄食量有明显影响。F1、F2代仔鼠的FOB测试和F1代仔鼠的Y-迷宫测试,仅观察到个别指标在MOO暴露的个别组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明显量效关系。哺乳期各剂量组MOO暴露的F1代雌鼠怀孕后黄体数、着床数、着床率、出生指数、分娩指数、生存指数和离乳指数与辅料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鼠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MOO,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子代动物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及生殖功能等均未见异常。
赵曼曼贺润铖杨莹左泽平曹欣垚王超闻镍王三龙耿兴超王志斌周晓冰
关键词:巴戟天寡糖哺乳期子代发育
SD大鼠重复给予大黄素甲醚肝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综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对大黄素甲醚研究潜在肝毒性及遗传毒性进行评价。方法:雄性Spar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甲醚低(6.5 mg·kg^(-1))、中(65 mg·kg^(-1))和高剂量组(650 mg·kg^(-1)),连续14 d经口灌胃给药;平行设甲磺酸乙酯(200 mg·kg^(-1))遗传毒性试验阳性对照组。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分析体质量、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质量及病理学指标变化,并开展微核试验及彗星试验。结果:连续14 d给予SD大鼠大黄素甲醚,未见明确的与大黄素甲醚有关的肝毒性表现,且未检出其存在诱导SD大鼠肝细胞染色体损伤DNA断裂的作用。结论:当前试验条件下大黄素甲醚未见毒副反应剂量为650 mg·kg^(-1)。本研究为对大黄素甲醚潜在肝毒性的初步探索,建议延长给药时间并增加动物数量,以进一步明确其体内毒性。
任璐文海若吕建军宋捷王超苗玉发黄芝瑛汪祺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SD大鼠肝毒性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动物体内生物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分布。方法 1)流式细胞术检测给予CAR-T细胞后BALB/c小鼠、BALB/c-nu小鼠、NOG小鼠和NO...
侯田田黄瑛肖亚妮李路路姜华王超张河战李波王军志霍艳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BALB/c小鼠自主活动和协同睡眠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根据新药申报要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M2ES)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协同睡眠的影响,以确定其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方法 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M2E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单次尾iv氯化钠注射液和6、12、24 mg/kg的M2ES注射液。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60、120、240、360 min小鼠5 min内的自发活动次数,以及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2ES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以及睡眠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M2ES在24 mg/kg及其以下剂量下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显著性影响,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明显协同催眠作用。
耿兴超吴非王超彭茜李波
关键词:BALB/C小鼠戊巴比妥钠
重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鼠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重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9v HPV疫苗),考察该创新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Wistar大鼠,设4个主试验组: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HPV疫苗低剂量组(每只1/2剂)和高剂量组(每只2剂),每组各设1个卫星组。于第0、2、4、6周分别肌肉注射给予重组九价HPV疫苗,试验期间对所有动物观察临床症状和注射部位刺激性,对主试验组动物测定体重、摄食量、体温,末次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眼科检查、尿检查、血液学、血液凝固、血清生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分别进行剖检、脏器称重,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卫星组动物进行HPV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抗核抗体测定。结果大鼠对低、高剂量HPV疫苗含有的9种抗原均能产生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和具有较强活性的中和抗体。低、高剂量HPV疫苗和佐剂引起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末次免疫后3周基本恢复。佐剂和低、高剂量疫苗均引起大鼠血清ALB轻度降低、球蛋白增加和A/G比值降低。与给予佐剂及疫苗相关的大体病理学改变为双侧注射部位肌肉白色斑块,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肌肉肌纤维变性坏死、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坐骨神经鞘周围混合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恢复期结束时部分病变恢复。本疫苗未对其他评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九价HPV疫苗对Wistar大鼠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低、高剂量HPV疫苗和佐剂引起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球蛋白增加和注射部位刺激性病理改变。在本试验剂量下,九价HPV疫苗对Wistar大鼠有较好的安全性,无明显毒性剂量为每只2剂。
刘丽黄瑛吕建军王超苗玉发杨艳伟霍艳张河战银飞张尧刘永江李波
关键词:免疫原性安全性
非临床实验室对心肾功能生化指标检测能力的验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检测实验室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4种生化指标的检测能力。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能力验证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按照能力验证评价标准,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肌酸激酶满意率为95%,乳酸脱氢酶满意率为96.9%,血尿素满意率为87.8%,血清肌酐满意率为95.3%。结论:部分实验室的心肌酶和肾功生化指标检测能力有缺陷,实验室的检测质量需要改进。
苗玉发顾玥张琳王超黄芝瑛王雪潘东升吕建军张河战
关键词:心肌酶肾功能
D-青霉胺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大鼠脾组织中微RNA的表达
2021年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D-青霉胺诱导的Brown Norway(BN)大鼠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通过RT-qPCR检测大鼠脾组织中4种微RNA(miRNA)miR-126a-5p,miR-146a-5p,miR-27a-3p和miR-155-5p表达的变化,探讨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药源性自身免疫毒性的意义。方法采用30只BN雄性大鼠,分为溶媒对照组(生理盐水)、D-青霉胺150和450 mg·kg^(-1)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7和14 d后(各5只)解剖,ELISA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测体重,计算脾系数;HE染色观察脾组织病理改变;使用茎环法RT-qPCR检测脾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ANA,miR-126a-5p,miR-146a-5p,miR-27a-3p和miR-155-5p对药源性自身免疫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D-青霉胺给药组大鼠脾系数增加(P<0.05),脾组织生发中心活跃伴易染体巨噬细胞数目增多,血清ANA水平增高(P<0.05),脾组织中miR-126a-5p,miR-146a-5p,miR-27a-3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ANA,miR-126a-5p,miR-146a-5p,miR-27a-3p和miR-155-5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95%CI,0.618~0.947),0.887(95%CI,0.732~1.000),0.851(95%CI,0.705~0.997),0.846(95%CI,0.701~0.991)和0.828(95%CI,0.667~0.989)。结论D-青霉胺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大鼠脾组织miRNA出现异常表达,并且与传统自身免疫生物标志物ANA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提示miRNA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药源性自身免疫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任禹珂姜华张頔杨艳伟王超张河战李波林志
关键词:D-青霉胺自身免疫性疾病微RNA
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背景数据的建立
2024年
目的总结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13-2022年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背景数据库,为药物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本中心2013-2022年11项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对照组共计205只孕鼠和3037只胎鼠各项胚胎发育和胎仔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95%置信区间。指标包括孕鼠妊娠期体重和体重增长幅度、孕鼠摄食量、妊娠结局(妊娠率、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胎仔生长发育情况(胎仔重、胎盘重、性别比)、胎仔外观异常率、内脏异常率和骨骼异常率。结果孕鼠妊娠期体重呈增长趋势,妊娠后期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增大。孕鼠摄食量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妊娠第20天进行剖腹产,妊娠率为93.2%,平均黄体数、着床数和活胎数分别为18.0±3.2,15.9±2.8和14.8±3.0,活胎率为93.4%,死胎率为6.6%;胎仔雄/雌性别比为0.94,平均体重为(3.6±0.3)g,胎盘平均重量为(0.6±0.3)g。胎仔外观异常发生率约为0.2%,内脏异常率约为0.8%。骨骼异常率约为1.2%,未骨化和骨化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胸骨和舌骨等,胎仔的掌骨骨化数、跖骨骨化数和骶尾椎骨化数分别为7.0±0.7,8.0±0.1和7.4±0.5,第Ⅰ~Ⅳ胸骨骨化率较高,平均为98.6%~99.9%,第Ⅴ胸骨骨化率为(68.0±28.4)%,第Ⅵ胸骨骨化率为(82.8±23.9)%。结论初步建立了本GLP实验室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指标背景数据库,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赵曼曼梁子禾刘晓萌杨莹王超赵婷婷耿兴超周晓冰王三龙
关键词:胚胎胎仔发育毒性SD大鼠
GD01对大鼠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
目的:GD01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肿瘤治疗.本研究采用SD大鼠单次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鼠呼吸系统的影响,以确定受试物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预期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40只大鼠,7~...
张颖丽石茜茜李芊芊王超王三龙
关键词:每分钟通气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