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艳林

作品数:6 被引量:158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
  • 2篇气候
  • 2篇陆生
  • 2篇陆生植物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遥感估算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建设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
  • 1篇市域
  • 1篇松嫩平原
  • 1篇松嫩平原西部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组成

机构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刘贤赵
  • 6篇田艳林
  • 5篇张勇
  • 4篇宿庆
  • 3篇高长春
  • 2篇全斌
  • 1篇毛德华
  • 1篇王庆
  • 1篇王国安
  • 1篇李朝奎
  • 1篇王宗明
  • 1篇王春芝
  • 1篇余光辉
  • 1篇王志强
  • 1篇李延峰
  • 1篇宋炎
  • 1篇王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陆生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近年来,由于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记载了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成为古气候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有力工具。然而,人们对气候环境引起的δ15N变化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并不完全清楚,这就有可能限制植物δ15N在古气候环境变化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概述植物氮同位素分馏和植物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和海拔高度等气候环境因子对陆生植物δ15N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关系。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认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利用植物氮同位素技术不仅可以重建古气候环境(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历史时期温度、降水的变化,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王庆全斌
关键词:陆生植物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被引量:52
2016年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2)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3)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4)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高长春刘贤赵李朝奎张勇余光辉宿庆田艳林
关键词:碳排放
现代陆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4年
植物组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能够记录气候变化的信息,因而被作为指示气候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并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然而,气候环境变化引起的现代植物δ13C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植物δ13C在气候环境变化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概述植物碳同位素分馏和不同光合型植物碳同位素分布的基础上,综述了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和海拔高度等气候环境因子对陆生植物δ13C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植物δ13C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机理。指出为更准确地认识气候历史,在利用植物碳同位素技术进行全球变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突出C4植物δ13C对气候环境参数的响应研究,加强不同尺度植物δ13C的转换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探索与多种代用指标和科学方法的联合研究。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全斌王国安
关键词:碳同位素古气候重建全球变化
基于MODIS数据的松嫩平原西部芦苇湿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被引量:20
2016年
芦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群落类型,其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关键指标。应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技术,基于多季相Landsat8 OLI遥感数据,提取松嫩平原西部芦苇湿地分布信息;依托野外实测芦苇地上生物量数据(AGB)和同期MODIS数据源的NDVI、EVI、RVI、MSAVI和WDVI 5种光谱植被指数,探讨不同光谱植被指数对芦苇AGB的敏感性,进而构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遥感估算最优模型,并进行芦苇AGB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芦苇总面积为1653 km^2,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分布面积最大(1178km^2),占区域芦苇总面积的71.3%;所选取的5种植被指数均与芦苇AG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EVI构建的指数曲线模型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反演的最优模型(R2=0.55)。研究区芦苇平均AGB为372.1g/m^2,AGB总量为6.14×105t,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AGB总量为4.38×105t;各保护区芦苇平均AGB由大到小依次为:向海保护区(469.7 g/m^2)>大布苏保护区(454.1 g/m^2)>莫莫格保护区(373.0 g/m^2)>扎龙保护区(372.4 g/m^2)>查干湖保护区(369.8 g/m^2);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将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及芦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田艳林刘贤赵毛德华王宗明李延峰高长春
关键词:芦苇湿地松嫩平原西部
湖南市域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被引量:28
2017年
研究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3年湖南省14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数据,运用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标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对湖南市域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及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湖南市域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不一,大致呈3种类型变化;累积碳排放量居前3位的市域依次是娄底、岳阳和湘潭,三者累积碳排放量占全省同期的48.92%,而吉首、张家界和怀化3市的累积碳排放量合计仅占全省的2.59%。2)湖南市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存在相似的空间差异,二者均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碳排放量高的市域,人均碳排放量也较高;2008—2013年湖南市域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属于低强度区的市域由2008年的4个增加到2013年的7个,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市域产业类型有关。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增长主要起抑制作用,但能源结构的贡献很小,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是由能源强度引起的;经济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2008—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段其累积贡献值分别为74.285和27.579;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驱动较小,在2011—2013年对碳排放增加产生的累积贡献值仅为2.252。湖南当前及未来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战略层面促进湖南"四大区域"协调发展。
刘贤赵高长春宋炎张勇宿庆田艳林
关键词:化石能源碳排放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互动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滨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11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互动水平由一般互动发展型向中等互动发展型演进,但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在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趋势,即较高水平的县(区)相对集中分布,但县(区)之间互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最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刘贤赵王渊张勇田艳林王春芝王志强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