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志勇

作品数:1,119 被引量:8,16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08篇期刊文章
  • 19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1,070篇医药卫生
  • 15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1篇烧伤
  • 245篇细胞
  • 184篇脓毒
  • 178篇脓毒症
  • 164篇蛋白
  • 120篇烫伤
  • 118篇休克
  • 94篇创伤
  • 91篇器官
  • 80篇基因
  • 79篇创面
  • 77篇皮肤
  • 67篇器官功能
  • 66篇免疫
  • 65篇缺血
  • 64篇愈合
  • 63篇多器官功能
  • 62篇瘢痕
  • 60篇细胞生长因子
  • 60篇内毒

机构

  • 673篇解放军总医院...
  • 25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1篇解放军第30...
  • 34篇军事医学科学...
  • 26篇军医进修学院
  • 1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0篇广州军区广州...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空军总医院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泰州市第四人...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武警总医院
  • 5篇兰州军区兰州...
  • 5篇北京丰台右安...
  • 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117篇盛志勇
  • 305篇柴家科
  • 289篇姚咏明
  • 263篇付小兵
  • 179篇胡森
  • 162篇孙同柱
  • 132篇于燕
  • 124篇郭振荣
  • 108篇杨红明
  • 103篇陈伟
  • 96篇董宁
  • 74篇吕艺
  • 70篇申传安
  • 62篇黎君友
  • 62篇贺立新
  • 61篇曹卫红
  • 60篇孙晓庆
  • 55篇李利根
  • 52篇贾晓明
  • 52篇杨银辉

传媒

  • 140篇解放军医学杂...
  • 117篇感染.炎症....
  • 109篇中国危重病急...
  • 68篇中华烧伤杂志
  • 48篇中华外科杂志
  • 44篇中华创伤杂志
  • 27篇中华整形烧伤...
  • 27篇第八届全国烧...
  • 2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6篇中国修复重建...
  • 21篇中华医学杂志
  • 2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9篇中华急诊医学...
  • 19篇军医进修学院...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2篇中华医学会烧...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20篇2011
  • 29篇2010
  • 62篇2009
  • 62篇2008
  • 105篇2007
  • 66篇2006
  • 62篇2005
  • 80篇2004
  • 106篇2003
  • 132篇2002
  • 96篇2001
1,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脏器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过程对局部及远隔器官中性粒细胞(PMN)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脏器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缺血组和再灌注组。比较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局部及远隔器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MN上的配基CD11b/CD18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及主要脏器功能的改变。结果:①主要脏器功能变化异常的峰值均在再灌注后1小时~2小时,与组织MPO活性升高的峰值时相基本一致;②再灌注1小时和2小时血清可刺激PMN上CD11b/CD18表达上调,与肺组织MPO活性呈正相关关系;③肠缺血期,肠局部ICAM1mRNA表达有所增加,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肝及肺组织ICAM1mRNA表达有所增加,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肝及肺组织ICAM1mRNA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ICAM1分布在再灌注后的2小时和6小时增加。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肠血管可能作为“预激床”激活循环中PMN,从而构成再灌注后PMN在远隔器官聚集、活化,造成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PMN上CD11b/CD18及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表达上调则构?
吕艺盛志勇黎君友孙世荣晋桦严鸣杨毅姜小国郑玉清
关键词:脏器功能
在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氧自由基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1991年
本文用家兔实验性MSOF的摸型,观察血浆、组织丙二醛含量改变,细菌感染的变化规律与各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提示:创伤后氧山由基损害与感染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MSOF发生的病理过程。
姚咏明田惠民王亚平常国友马诺山盛志勇施志国蓝复生徐世豪
关键词:多器官衰竭氧自由基细菌感染
对细胞逆分化现象的再认识被引量:4
2003年
细胞分化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本文就近年来对有关细胞逆分化的认识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
付小兵李建福盛志勇
关键词:细胞分化
细菌在实验性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2年
采用家兔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实验模型,对细菌感染与MSOF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提示;在实验性MSOF的病理过程中,内源性细菌感染,尤其是肠源性感染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呼吸道感染的途径不宜忽视。因此,及早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MSOF的预防与治疗。
姚咏明田惠民王亚平施志国盛志勇
关键词:休克出血性细菌感染多器官衰竭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考察伤后不同时期切痂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4 0只成年雄性大鼠 ,采用 30 %TB SA三度烫伤模型 ,分为 5组 :伤前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对照组、伤后 8h、2 4h、96h切痂植皮治疗组 ,于烫伤后16 8h处死大鼠。结果 :①烫伤后大鼠血清TNFα、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高于伤前 ,切痂后降低 ,其中 8h、2 4h切痂组TNFα水平及 8h切痂组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各组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均不具显著性。②烫伤后骨骼肌ATP含量显著降低而ADP含量显著升高 ,EC水平略下降 ;切痂后ATP、EC水平均有恢复 ,其中 8h、2 4h切痂组ATP含量及 8h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肝脏ATP含量于烫伤后亦显著低于伤前 ,切痂后略回升 ;切痂后肝脏EC水平升高 ,其中 2 4h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组织ATP、能荷水平的降低是高代谢重要表现之一 ,该现象与细胞因子、脂类介质水平升高有关 。
李峰郭振荣柴家科盛志勇廖杰赵玉兰帅秀蓉
关键词:切痂烧伤ATP能量代谢成年
兴奋胆碱能通路对内毒素血症和肠缺血/再灌注动物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激活胆碱能受体途径对内毒素血症和肠缺血/再灌注动物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0mg/kg和5mg/kg)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每组10只),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h后松夹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6只),兔肠系膜上动脉部分阻断后4h恢复血流复制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5只)。内毒素血症大鼠分别施与迷走神经刺激或电针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后三里穴),并分别设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或电针假穴组;肠缺血/再灌注动物经肠袋(距离回盲部15cm处起始,向空肠端作一个长约10cm肠袋,保留血液供应)给予卡巴胆碱(大鼠:0·1mg/kg;兔:3μg/kg),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组大鼠于实验结束时、各组兔于上动脉阻断0、2、4、6、8h及1、2、3d取股动脉血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迷走神经切断组或电针假穴组比较,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或电针刺激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后三里穴)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早期血浆ALT活性(P<0.05或P<0.01);肠缺血及再灌注后大鼠ALT明显升高,肠袋给予卡巴胆碱后ALT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肠袋输注卡巴胆碱兔血浆ALT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较缺血前增加,再灌注后逐渐恢复,伤后3d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而模型组则逐渐升高。结论: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或局部给予拟胆碱药的方式激活胆碱能受体途径对内毒素血症和肠缺血/再灌注动物肝脏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吕艺王海滨胡森宋琪曹卫红姜小国石德光盛志勇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迷走神经
去甲斑蝥素致大鼠腹腔炎症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被引量:15
1998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致大鼠失控炎症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去甲斑蝥素(一种能刺激皮肤发泡以收集巨噬细胞的致炎物质,15mg/kg)注入60只Wistar大白鼠腹腔,动态观察其对炎性介质以及器官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谷丙转氨酶(GPT)和血肌酐(SCr)明显升高,120小时后上述指标均接近对照组;12小时和24小时大鼠死亡率分别为15%和20%;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磷脂酶A2(PLA2)在注射后24小时和12小时达最高值;肺、心、肝、肾、肠等器官出现病理改变。结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释放TNF等炎性介质诱发全身炎症和MODS。
胡森盛志勇薛丽波陆江阳徐世豪梁延杰王淑英
关键词:斑蝥素巨噬细胞MODS
创伤外科学亟待发展被引量:5
2010年
美国著名创伤外科专家Trunkey所撰写“The Medical Worldis Flat Too”一文中提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占全部死亡原因的10%;他同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创伤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发达国家更高。尤其重要的是,全部死亡病例中年龄为15-29岁的男性占30%。
盛志勇
关键词:创伤外科学世界卫生组织创伤发生率外科专家死亡病例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30%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测定PMN粘附率及其粘附分子CD11a/CD18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中PLA2和TNF的改变。结果: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高于伤前组,尤以伤后8h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烧伤前水平,PMN粘附率与CD11a/CD18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烧伤后血浆中TNF,PLA2也开始升高,分别于烧伤后即刻与24h达峰值。结论: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升高;粘附分子CD11a/CD18可能是介导烧伤后PMN粘附的重要因素;烧伤早期TNF,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改变的原因之一。
严鸣钟纪根卢建卢建盛志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烧伤
胚胎期汗腺发生的研究进展
2003年
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关键词:胚胎期汗腺烧伤细胞疗法
共1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