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炎症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肠病
  • 2篇血管
  • 1篇地奈德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细胞
  • 1篇胰腺癌细胞株
  • 1篇胰腺肿瘤
  • 1篇营养不良
  • 1篇沙利度胺
  • 1篇沙立度胺
  • 1篇生物学
  • 1篇实验性结肠炎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盛露露
  • 5篇江石湖
  • 5篇马天乐
  • 4篇朱水津
  • 3篇杨晓娣
  • 1篇张树贤
  • 1篇孙璟
  • 1篇陈平
  • 1篇刘磊
  • 1篇黄李雅
  • 1篇袁耀宗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克罗恩病与营养被引量:2
2012年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属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多于青壮年时期发病,我国CD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营养不良在CD患者中十分常见,约70%~80%的住院IBD患者和20%~40%的门诊CD患者都存在体质量下降;CD患儿常伴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
朱水津杨晓娣盛露露马天乐江石湖
关键词:营养不良克罗恩病流行病学资料炎症性肠病壮年时期CD
炎症性肠病与血管生成被引量:5
2012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及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关IBD患者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对血管生成机制及其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了探讨,对慢性炎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文就IBD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盛露露马天乐江石湖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血管生成
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相关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目前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的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的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的应用等作-综述。
杨晓娣朱水津盛露露马天乐江石湖
关键词:CROHN病糖皮质激素类耐药布地奈德
干扰趋化因子Fractalkine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阻断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作为载体包装FKN-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应用克隆形成实验、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FKN—siRNA转染与否、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转染FKN—siRNA的胰腺癌细胞FKN、TNF-α和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KN-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后,与对照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97%±0.25%)和(1.77%±0.25%)]和阴性FKN—siRNA组的克隆数[分别为(2.10%±0.30%)和(1.97%±0.25Yoo)]相比,细胞克隆增大,克隆数[分别为(5.27%±0.35%)和(4.60%土0.30%)]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3.51、103.86,P值均〈0.05)。MTT实验48h和72h后,转入FKN—siRNA的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吸光度(48h时分别为1.28±0.07和1.19±0.14;72h时分别为1.49±0.11和1.52±0.16)高于对照组([48h时分别为0.80±0.03和0.74土0.11;72h时分别为0.89±0.03和0.93±0.04)和阴性FKN—siRNA组(48h时分别为0.85±0.02和0.76±0.05;72h时分别为0.89±0.02和1.0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80、71.99、17.19、23.51,P值均〈0.05)。细胞侵袭实验中,转入FKN—siRNA的细胞侵袭力强于对照组和阴性FKN-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9.08,P值均〈0.05)。FKN—siRNA转染后,SW-1990和PNAC-1细胞中,FKN蛋白(F=118.93、88.62)和mRNA(F=47.91、72.59)表达水平下降,同时TNF-α和IL-6的蛋白(FTNF-a=112.90、77.88,FIL-6=165.27、286.49)和mRNA(FTNF-α=47.93、45.19,FIL-6=36.41、23.67)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应用siRNA技术�
黄李雅陈平张树贤刘磊盛露露袁耀宗
关键词:转染胰腺肿瘤
英夫利昔、沙利度胺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疗程长,疗效欠佳,容易反复发作。目的:观察并比较英夫利昔、沙利度胺对TNBS灌肠诱发的大鼠结肠炎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两者治疗IBD的作用机制。方法:4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0)、结肠炎组(n=12)、英夫利昔组(n=12)、沙利度胺组(n=12),后三组给予TNBS/乙醇灌肠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第1 d,英夫利昔组、沙利度胺组分别给予英夫利昔腹腔注射5 mg.kg-1.d-1、沙利度胺管喂200 mg.kg-1.d-1,连续7 d后处死。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以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结肠组织TNF-α、VEGF、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结肠炎组大鼠DAI、CMDI、TDI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VEGF、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给予英夫利昔或沙利度胺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英夫利昔、沙利度胺对大鼠结肠炎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两者通过抑制TNF-α、VEGF、caspase-3的表达,对IBD免疫、血管生成、凋亡过程起调节作用。
盛露露杨晓娣朱水津马天乐江石湖
关键词:沙立度胺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CASPASE
CA125、CEA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判断该3项肿瘤抗原作为IBD早期诊断指标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至2010年期间,上海市瑞金医院101例IBD住院患者、101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IBD组、结直肠癌术前患者组以及正常人群组中,血清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3个肿瘤抗原指标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IBD组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结直肠癌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A199、CEA水平显著高于IBD组。结论肿瘤抗原表达在IBD患者中高于健康人群,低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有望用于IBD的筛查和诊断。
孙璟朱水津盛露露马天乐江石湖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CA125CA199癌胚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