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斌
- 作品数:73 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适于集中空调内狭小空间应用的冷凝水采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集中空调内狭小空间应用的冷凝水采样装置,包括:作为装置主体且同时起骨架支撑作用的支撑主体单元,作为一次性用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单元的冷凝水集水单元;通过采用负压吸水采样与水位感测方法,实现了...
- 石斌王艺璇麦琦刘俊玲王佩
- 武汉市饮用水中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浓度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解武汉市政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的浓度水平和去除率,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0家市政水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的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进行检测,检测物质分别为阿特拉津(ATZ)、异丙基阿特拉津(DIA)、二丁基阿特拉津(DEA)、二氨基氯代阿特拉津(DACT)和羟基阿特拉津(OH-ATZ)。研究结果显示,水源水中ATZ的浓度中位数是37.2 ng/L,降解产物浓度依次为DEA(5.88 ng/L)、OH-ATZ(5.07 ng/L)、DIA(3.12 ng/L)和DACT(1.26 ng/L),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在汉江水中的含量是长江水的3~5倍。水源水和出厂水中DIA和DEA在丰水期7月浓度较高,而DACT在枯水期5月浓度较高。经过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后,ATZ几乎未被去除,DIA和DACT出现去除率负增长,建议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增加颗粒活性炭和臭氧等工艺,以降低饮用水中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的浓度。
- 潘新赟石斌毛翔熊思元
- 关键词:阿特拉津降解产物水源水饮用水处理去除率
- 一种折叠式公共场所检测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公共场所检测车,包括采样箱、承重杆、手推杆以及承重车架,所述承重车架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两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盘上还设有充气轮;所述承重杆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第三承重...
- 石斌王怀记
- 文献传递
- 一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用勘察辅助杆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用勘察辅助杆。包括主要实现定位采样设备的上部杆段、主要实现测距及调高的中间杆段及主要实现整体定位安装的下部杆段;通过采用长条杆状设计,将辅助杆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设置设备定位单...
- 石斌彭荣王胜潘新赟刘俊玲王艺璇
- 2017年武汉市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卫生状况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卫生状况。方法于2017年10—12月期间,对武汉市新建地铁站开展运营前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结果室内空气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7.5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测结果显示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4.44%和83.33%;其余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与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真菌总数与风管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微生物污染是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的主要污染特征,其污染状况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与室内空气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 石斌陈智王芳王佩王肖
- 关键词:地铁站微生物污染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 2017年武汉市公共场所双随机抽检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 目的 了解武汉市内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状况,预防危害武汉市民健康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方法 用双随机的方法对武汉市内公共场所进行抽检,抽出68家住宿、美容美发、文化娱乐三种类型的公共场所后,根据《公共场所卫...
- 石梦蝶石斌刘华牛
- 关键词:公共场所监督抽检卫生检测合格率
- 2015—2016年武汉市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市政管网末梢水卫生现状,为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6年全市6个中心城区设立40个市政管网末梢水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每个季度各采集1份水样进行监测,监测末梢水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以及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游离氯)。监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中标准限值进行评价。结果分析研究的市政管网末梢水水样共320份,所检项目结果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为100.00%。结论武汉市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状况较好,但相关监管部门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
- 孙言凤汪耀潘锋石斌刘俊玲何振宇
- 关键词:水质监测
- 某市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背景]各地地铁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检出率较高,然而目前调查其污染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目的]了解某城市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并分析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控地铁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某城市地铁各线路运营年限,将各线路分为3组(>10年、>5~10年和≤5年),并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条线路,于地铁冷却塔运行初期、中期和末期采集3条线路共58个冷却塔冷却水,开展嗜肺军团菌及水质状况相关指标检测,同时通过现场勘查和问卷调查获取各地铁站冷却塔环境和卫生管理措施相关信息。采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冷却塔运行初期、中期和末期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9%、77.6%和81.0%,运行中期和末期的检出率高于初期(P<0.001)。广义混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性总固体和电导率与嗜肺军团菌检出呈正相关,自然对数转换后的溶解性总固体和电导率每增加一个单位,OR(95%CI)分别为3.73(1.19~11.69)和3.62(1.07~12.25);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与嗜肺军团菌检出呈负相关,自然对数转换后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每增加一个单位,其OR(95%CI)分别为0.52(0.34~0.80)和0.54(0.36~0.81);与游离余氯为0~0.04 mg·L^(-1)组相比,0.05~0.30 mg·L^(-1)组和≥0.31 mg·L^(-1)组的OR(95%CI)分别为0.22(0.07~0.74)和0.01(0.01~0.19)。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与嗜肺军团菌浓度降低相关联,随着自然对数转换的硝酸盐和硫酸盐逐渐增加,嗜肺军团菌浓度降低[β(95%CI)分别为-1.17(-1.59~-0.74)和-1.11(-1.63~-0.58)];与游离余氯为0~0.04 mg·L^(-1)组相比,≥0.31 mg·L^(-1)组的β(95%CI)为-5.66(-9.45~-1.87)。[结论]某城市地铁冷却塔嗜肺军团菌污染较为严重,且随冷却塔年度内运行时间增加,污染进一步加重。溶
- 彭荣石斌王怀记刘俊玲王芳
- 关键词:地铁冷却塔嗜肺军团菌影响因素
- 武汉市地铁站内竣工验收时空气氡放射水平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对武汉市各地铁线路竣工验收时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初步掌握地铁开通前的氡放射性水平。方法采用连续测氡法,用RAD7电子测氡仪对武汉市7条地铁线路中共计63个站点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进行测量。采用梅花式均匀布点对车辆控制室、站厅层和站台层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按照《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WS/T 668-2019)进行评价。结果武汉市7条地铁线路中63个站点氡浓度中位数为12.20 Bq/m^(3)。纸坊线的氡浓度中位数最高,为36.80 Bq/m^(3),2号线的氡浓度中位数最低,为4.00 Bq/m^(3),不同线路的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24,P<0.01)。车辆控制室的氡浓度中位数最高,为22.11 Bq/m^(3),站厅层的氡浓度中位数最低,为4.92 Bq/m^(3),不同区域的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P<0.01)。结论武汉市地铁站内空气受到的来自氡的辐射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需要加强车辆控制室的通风效果。
- 石梦蝶王怀记闵之藤石斌刘华牛
- 关键词:地铁氡浓度
- 2013—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武汉市新建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及其污染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2017年武汉市59个新建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指标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7年武汉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共监测样品236件,总体合格率为75.85%(179/236),5年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0,P<0.05)。单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6.44%(204/236)、83.90%(198/236)、99.58%(235/236)和97.03%(229/236)。送风中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5年间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9、8.496,均P<0.05),送风中真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5年间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83、3.938,均P>0.05)。β溶血性链球菌未检出。细菌总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送风口出风检测结果与新风井口、风机柜、风管内表面、站内公共区域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真菌总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送风口出风检测结果与风机柜、风管内表面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 2013—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有了逐步提升,送风细菌、真菌超标是其主要污染特征,污染程度与户外、风机柜、站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石斌何振宇陈智王芳石梦蝶
- 关键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