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银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08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中医
  • 1篇代谢
  • 1篇多导睡眠呼吸...
  • 1篇多导睡眠监测
  • 1篇心理治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障碍
  • 1篇原因及护理
  • 1篇原因及护理对...
  • 1篇症状
  • 1篇脂代谢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文素养
  • 1篇少年

机构

  • 8篇杭州市第七人...

作者

  • 8篇石银燕
  • 3篇施杰
  • 2篇王建女
  • 1篇朱春燕
  • 1篇夏泳
  • 1篇王海艳
  • 1篇张学平

传媒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护理与康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S)由于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均具有较好疗效,因而临床使用广泛。奥氮平是AAPS中疗效好,对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较为显著的药物。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质量增加有改善作用,但鲜有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AAPS时即进行的体质量方面护理干预的研究。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奥氮平所致首发精神分裂症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影响,报道如下。
石银燕
关键词:护理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体质量糖脂代谢
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98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训练帮助患者学会对药物及精神症状的自我管理。应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及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4周末、干预后7月,观察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中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及精神症状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促进患者精神康复。
石银燕王建女张学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康复自我管理
影响多导睡眠监测效果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了解影响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分析及对策。方法:对32例住院患者进行12小时多导睡眠监测,全程观察监测效果包括导线是否脱落、连接是否良好、信号是否良好等。结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因各种因素导致失败为7例。结论:影响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提示:为提高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效果应积极预防和消除不利因素。
石银燕
关键词: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护理
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0
2018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奥氮平治疗2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 100例病例来源于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于基线、8周末使用WCST评定认知功能,使用PSP评定社会功能,PANSS评定精神症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间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心理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较治疗前减少,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增多,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有益活动、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性因子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下降,2组间阴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
石银燕夏泳
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创新思维在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创新思维在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医院实习的4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护理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创新思维的中医护理教学方式,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新思维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满意度,使得护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行之有效的带教方式。
施杰石银燕
关键词:创新思维
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医药人文素养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医药人文素养现状。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医院精神科9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医药人文素养评价调查表》和《精神科护理人员资料调查问卷》,分析护理人员的中医药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中医药人文素养得分为(85.31±8.90)分,其中"中医药的人文精神与思维"维度评价中具备D3的护理人员占比最高(94.73%);年龄、学历、职称为人文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医药人文素养水平整体较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中医药人文素养。
邱宇石银燕施杰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人文精神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原因及危机干预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针对性总结防范措施与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200例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针对性危机干预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调查发现,疾病因素(37例)、个人因素(45例)、家庭因素(63例)、社会因素(32例)、医疗因素(23例)等是引起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危机干预实施后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5.0%)显著低于实施前(16%);且针对性危机干预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6.13±2.01)显著高于实施前(60.03±1.91)。结论医生与护士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病史与精神状态进行准确的分析,掌握病人特点,培养对危机行为的预判能力,针对重点患者实施有效的监护措施,尽可能把不良行为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王海艳石银燕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住院
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障碍实施家庭干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组受试者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青少年抑郁障碍与健康青少年在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在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矛盾性得分显著增高,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父亲的过分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正相关,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负相关,而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与EPQ的4个维度均相关。结论 1相对于正常青少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存在更多的问题;2不良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人格问题、抑郁情绪的出现,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患者人格成长、疾病康复。
施杰王建女石银燕朱春燕
关键词: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