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军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暴露组(服用阿司匹林)与非暴露组(不服用阿司匹林和任何抗血小板药物),各50例,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脑梗死的复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暴露组脑梗死的各个年龄段复发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P<0.05),上消化道出血则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5);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脑出血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在41~50岁和51~60岁阶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61~70岁,71~80岁和81~90岁3个年龄段,暴露组显著低于非暴露组(P<0.05)。需治疗例数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多,71~90岁时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70岁年龄段相对危险度最高,81~90岁年龄段危险度最大。结论: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效果存在差别,41~60岁之间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获益最大,风险最小。
- 苏达京邓品瑞秦文军阮立培
- 关键词:阿司匹林脑梗死年龄段蛛网膜下腔出血
- 依达拉奉对颅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使用依达拉奉治疗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相匹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血管扩张程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颅内支架植入术后脑血管狭窄均得到明显的扩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周、2周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可以显著扩张脑血管狭窄,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吴莉娅秦文军李通王子军
- 关键词: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依达拉奉
- 127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毛健萍秦文军苏达京田红英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心综合征脑卒中后心脏损伤颅内疾患继发性
-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闭塞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再闭塞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12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132例,临床和影像学证实再闭塞18例,非再闭塞114例。依据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记录, 归纳整理患者血管再通后再闭塞影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TICI分级、再闭塞时间、手术方式、置入支架等。结果 再闭塞发生于手术中2例,术后24内6例,24小时术后10例。再闭塞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糖尿病史、术后依从性差停药者比例明显高于非闭塞组;手术因素中,取栓次数、支架置入、术后TICI评分低者比例明显高于非闭塞组。再闭塞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70 岁、有糖尿病史、停用药物、取栓次数、置入支架术后TICI评分小于2A级是再闭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再闭塞与再通血管部位、手术方式、桥接治疗和肝素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患者术后再闭塞率远远低于原发病变。结论 糖尿病、取栓次数>3次、TICI评分2A、停抗血小板药物、停用他订类药物和支架置入是再闭塞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措施干预,控制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风险。
- 秦文军何宁宇王子军李通韦福来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再闭塞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IL-8、TNF-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IL-8、TNF-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80例为观察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共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血清IL-8、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斑块者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脑梗死各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无斑块、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8、TNF-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进展及预后的临床应用指标。
- 苏达京秦文军邓品瑞阮立培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L-8TNF-Α
- 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秦文军苏达京韦艳玲
- 关键词:脑室出血微创清除术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迟发性癫癇18例分析
- 2009年
- 秦文军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发症
-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年龄分布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的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脑卒中患者1 595例进行血脂筛查,对血脂异常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脑卒中患者1595例,血脂异常832例,其中男482例,女350例,血脂异常率达52.16%,男性患者血脂异常率为50.74%,女性患者血脂异常率为54.26%;男女患者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卒中患者中,50~岁组患者TC异常率最高(76.74%),35~岁组最低(37.14%),各年龄段患者TC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0~岁组患者LDL-C异常率最高,80~组最低,各年龄段患者LDL-C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中,50~岁组患者TC异常率最高(80.82%),70~岁组最低(26.87%),各年龄段患者TC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异常率以50~岁组最高(47.95%),60~岁组最低(26.67%),各年龄段患者TG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异常率以80~岁组最低(0),60~岁组最高(55.56%),不同年龄患者HDL-C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西南宁市江南区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的年龄分布不尽不同,根据患者年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预防保健管理,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患病率。
- 覃百灵李通秦文军王成志
- 关键词:脑卒中血脂异常性别年龄
- 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6例。分析2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术前GCS≤8分、糖尿病、慢性肺病、后循环病变、机械取栓和抽吸、全身麻醉、术后持续镇静>1 d、气管插管>1 d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d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局麻加深度镇静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NIHSS评分>15分(OR=2.558,95%CI:1.741~2.563,P=0.003)、术前GCS≤8分(OR=4.358,95%CI:1.568~5.374,P=0.001)、后循环病变(OR=3.589,95%CI:0.328~3.251,P=0.005)、全身麻醉(OR=1.025,95%CI:1.159~2.664,P=0.041)和术后持续镇静>1 d(OR=3.254,95%CI:2.682~3.267,P=0.028)是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和慢性肺病是导致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秦文军苏达京李通韦福来王子军曹彬
- 关键词:卒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100例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100例为脑缺血组,分别检查2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青年脑梗死组和脑缺血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 苏达京秦文军邓品瑞阮立培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