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碧勇
- 作品数:67 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后循环颅内段动脉管径细、行程长、弯曲多,支架植入过程中阻力大,手术难以成功。探索采用同轴双导管技术,以增加后循环支架输送过程支撑力,提高后循环手术成功率。方法:21例经DSA、MRA或CTA检查确诊为后循环颅内段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患者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先用单导管技术进行支架输送,失败后改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单导管技术成功者为对照组,双导管技术成功者为治疗组。结果:同轴双导管支架到位良好,成功率达93.33%;单导管支架通过率为28.57%(P<0.05)。结论:同轴双导管技术能增加支撑力,提高后循环颅内支架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行性。
- 席刚明王伟岳炫烨秦碧勇李小丽梁猛
- 关键词:后循环动脉支架成形术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阿托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斑块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5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用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径、流速及斑块大小的改变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径[左侧(0.99±0.11)cm、右侧(O.98±0.08)cm]与治疗前[左侧(O.94±0.09)cm、右侧(0.954-0.07)cm]比较有所扩大(P〈0.05),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左侧(0.57±0.20)cm^2、右侧(0.54±O.18)cm^2]减小,与治疗前[左侧(0.86±0.17)cm^2、右侧(0.82±0.16)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低血清TC、TG、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减小颈动脉斑块及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上有较为肯定的作用。
- 汪健秦碧勇席刚明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血管性痴呆(VD)系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妨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事件,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随着对VD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资料显示针刺治疗对VD有一定的效果[1]。我们通过分析针刺治疗VD患者前后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P300变化,探时针刺治疗对VD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 陈玉宝王晓燕余艳张琼秦碧勇
- 关键词:P300血管性痴呆脑血管因素临床综合征特效药物脑动脉狭窄
-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并分析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S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支持量表(SSRS),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按认知功能是否受损分为受损组121例,非受损组63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独居、是否吸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非受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GSD评分、MMSE评分三者之间有相关性(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独居、是否吸烟、有无子女、社会支持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年龄明显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独居,并且社会支持明显不足;社会支持越差,抑郁症状越严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高龄、独居、吸烟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有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社会支持较好是保护因素。
- 秦碧勇戴立磊郑艳
-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社会支持
- 升压疗法在错过溶栓时机的急性MCA闭塞患者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
- 只有少数脑梗死病人适合于溶栓治疗。临床上我们发现升压疗法可以改善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然而,病例资料较少,缺乏系统随访。为此,对于不适合于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患者我们使用升压疗法,通过放射学、临床及功...
- 席刚明李小丽岳炫烨秦碧勇鲍玉华庄凤娟张迎春钟森尚娥
- 关键词:MCA溶栓治疗缺血半暗带病例报告
- 文献传递
- 微创血肿清除与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软通道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成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组(n=14)和侧脑室引流组(n=11)。以治疗后28天SSS和死亡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28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3.65 P<0.01)及30d(t=4.0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术,其作为治疗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金辉秦碧勇陈光辉李小丽周少华
-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小脑出血
-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4例发病于6h内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7例(10.9%),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49例(76.6%),大脑前动脉闭塞8例(12.5%)。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37例(57.8%),部分再通15例(23.4%),未通12例(18.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的患者45例,疗效差19例;52例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42例(80.1%),12例未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3例(25.0%);溶栓后脑出血14例(21.9%)。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 秦碧勇岳炫烨席刚明张迎春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尿激酶
- 微创多通道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创多通道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方法、疗效、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量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多通道清除术后42例患者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病情恶化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第4天血肿完全清除率分别为0.0%、27.3%,血肿基本清除率分别为19.0%、48.4%。42例患者中存活25例、死亡17例,近期疗效优良率)4726.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形成(35.3%)、心脏骤停(17.6%)、再出血(17.6%)等。结论微创多通道清除术对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较好,准确把握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维持通气功能、亚低温脑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汪健秦碧勇叶飞刘南暖郑永强
-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
- 微导丝引导下机械碎栓联合接触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少见,传统内科抗凝治疗效果很差。采用微导丝引导下机械碎栓联合脑静脉窦内接触溶栓治疗,旨在进一步探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5-06/2007-04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进行诊断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在微导丝引导下行机械碎栓及接触溶栓治疗,并动态观察症状、体征、颅内压力、影像学改变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结果:11例患者中有10例脑静脉窦实现再通,恢复良好,其中8例完全康复,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仅遗留右下肢轻偏瘫;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有效率高达91%(10/1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微导丝引导下机械碎栓联合接触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显著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胡发云汪健岳炫烨叶飞秦碧勇陈光辉席刚明
- 关键词:静脉窦溶栓碎栓
- 大脑组织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期疗效
- 2008年
- 大脑组织液是幼小动物大脑组织提取物,含有与神经介质有关的主要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调控神经发育,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及轴索伸展。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均伴有脑组织弥漫性或多数局限性损害,因此大脑组织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药理学基础。本文用大脑组织液治疗4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认知功能、语言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汪健秦碧勇席刚明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