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凯亮

作品数:60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白求恩医学专项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7篇动脉
  • 6篇形态学
  • 6篇血管
  • 6篇影像
  • 5篇入路
  • 5篇三维重建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造影
  • 4篇关节
  • 4篇海马
  • 4篇CT三维
  • 3篇血管造影
  • 3篇影像诊断
  • 3篇体积
  • 3篇肿瘤
  • 3篇腺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机构

  • 56篇吉林大学中日...
  • 29篇吉林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第一...
  • 7篇吉林大学第二...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西藏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白城医学高等...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吉林油田总医...
  • 1篇吉林省标准研...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60篇程凯亮
  • 25篇李幼琼
  • 11篇来颖
  • 8篇张孟超
  • 6篇刘云霞
  • 6篇柳林
  • 4篇吕忠文
  • 4篇韩莹莹
  • 4篇张惠茅
  • 4篇柳林
  • 4篇韩青
  • 3篇钟铧
  • 3篇田勇
  • 3篇安东洪
  • 3篇付强
  • 3篇修殿辉
  • 3篇朱庆三
  • 2篇李薇
  • 2篇井月
  • 2篇刘景鑫

传媒

  • 15篇中国实验诊断...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耳道薄层CT形态学参数测量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颞骨薄层CT测量内耳道及其周边毗邻结构的形态学参数。方法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筛选出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共100侧)无颞骨岩部及内耳可见病变的成年国人CT影像,在规定平面上分段测量内耳道各部分的形态学参数并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耳道整体呈向外下倾斜长约10mm、上下径及前后径约5mm的短圆柱形。内耳道深度(9.30±1.60)mm;内耳道上下径:内耳门处(4.40±0.86)mm,内、中1/3交界处(4.13±0.83)mm,中、外1/3交界处(4.61±1.02)mm;内耳道前后径:内耳门处(6.93±1.85)mm,内、中1/3交界处(6.624-1.92)mm,中、外1/3交界处(6.28±1.65)mm;横嵴深度(上壁)(3.10±0.75)mm,横嵴深度(下壁)(1.46±0.59)mm,横嵴顶点至上壁距离(2.05±0.42)mm,横嵴顶点至下壁距离(2.93±0.41)mm;内耳道上壁骨壁厚度:内、中1/3交界处(4.45±1.34)mm,中、外1/3交界处(4.32±1.12)mill,横嵴顶点处(4.37±1.28)mill;内耳道上壁骨壁出现气房的概率为32%。结论术前颞骨薄层CT可以获得内耳道形态学参数,确定内耳道的基本形态,可为术中避免损伤内耳道区域重要结构提供参考。
刘建铭朱冬冬金光华朱学伟李琳刘岗威程凯亮李幼琼
关键词:内耳道颞骨岩部
桡骨近端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及其对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测量国人桡骨小头的形态学参数,并与西方人群桡骨小头形态参数测量值进行比较,为设计出国人桡骨小头假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内130人正常肘关节的CT扫描数据,所有数据均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在GEAW 4.5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和测量。分别测量颈干角(∠α)、桡骨近端颈和头长度(LNH)、桡骨小头最大直径(D1MAX)、桡骨小头最小直径(D2MIN)、桡骨小头凹陷关节面最大直径(D3MAX)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3)、最大直径与定义水平面夹角(∠β3)、凹陷关节面最小直径(D4MIN)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4)和最小直径与定义水平面间夹角(∠β4),比较男性和女性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男性∠α、LNH、D1MAX、D2MIN、D3MAX、DD3、D4MIN和DD4大于正常女性(P<0.01)。正常男性∠β3和∠β4测量值以及DD4/D3MAX、D4MIN/D3MAX、∠β3/∠β4和D2MIN/D1MAX比值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LNH、D1MAX、D2MIN、D3MAX和D4MIN任意2个参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β3与∠β4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国人男性和女性桡骨小头形态相似,形态学参数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王哲杨文博韩青李彦轩荣家瑞程凯亮李幼琼朱庆三
关键词:假体设计关节成形术形态学
横窦与颅外骨性标志线位置关系的CT重建图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枕外隆凸和乳突最低点连线作为标志线定位横窦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为小脑幕上下手术入路时避免横窦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结构标记和测量,以枕外隆凸最高点(A)与乳突最低点(B)连线作为标志线描绘横窦沟至该标志线的距离和横窦沟宽度。结果:横窦沟中部标志点J处横窦沟宽度d右边测量值大于左边(t=5.232,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BE、BD、BJ和BI的左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d、BE、BD、BJ和BI的男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重建图像在二维平面上可精确地获得横窦沟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数据,该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且术中易于操作,对术中开颅保护横窦具有指导意义。
于镇滔孙嘉良李书轩白芃程凯亮王玉发李幼琼罗祺
关键词:横窦乳突CT重建体表投影
正常成人基于磁共振成像冠状位海马结构体积测量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对冠状位正常成人海马结构进行测量,了解海马体积的正常值,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68例正常成人颅脑进行3D.iSPGR序列扫描,利用软件对胼胝体嘴部后缘与胼胝体压部后缘间进行冠状位图像10等分,并逐层勾勒海马结构的面积,然后计算体积,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正常成人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左侧为(2319.63~2610.73)mm^3、右侧为(2447.52~2749.50)mm3,相对体积左侧为(2319.87~2602.47)mm^3、右侧为(2443.96~2755.89)mm^3。海马结构平均体积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r=0.084,P=0.549),右侧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在青年组性别差异显著(t=2.500,P=0.029),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左、右两侧差异存在显著性(t=2.571,P=0.022),相对体积左、右两侧差异存在显著性(t=2.600,P=0.021),女性右侧海马结构绝对体积中年组与青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8)。结论:正常成人海马结构体积的大小与年龄、性别无关,海马结构体积右侧大于左侧。
钟铧李幼琼程凯亮付强
关键词:海马结构磁共振成像冠状位体积
老年人杏仁核三维形心的坐标界定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杏仁核三维形心的坐标界定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数据库中无肉眼可见器质性病变的100例大脑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恰当坐标原点,测量杏仁核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数值,同时测量杏仁核各形心的三维坐标数据和视束与杏仁核的距离。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轮廓清晰、方便测量;确定外侧裂距大脑侧脑室颞角最前缘最近的点为坐标原点,通过坐标平移,得到杏仁核各形态学参数及各形心的坐标值。杏仁核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测量指标r1、r2、r3的左右测量值和男女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杏仁核各形心三维坐标值计算出的球坐标数据(R,θ,φ),前后径形心球坐标数据值R左右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数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杏仁核不同层面与视束的距离h1、h2、h3、h4、h5、h6和h7左右数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仁核的三维坐标重建是人体数字化工程的一部分,其各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杏仁核毁损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段浩博尚沛白芃李子路李幼琼程凯亮
关键词:杏仁核毁损术外侧裂入路
CT结肠成像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对结肠息肉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在多层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中对结肠息肉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螺旋CT对23例高度怀疑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快速容积薄层扫描后行CT结肠成像。经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共60个息肉,不分病理类型,对息肉大小进行分组,直径≤5mm10个,直径6-9mm21个,直径≥10mm29个。3位对纤维结肠镜结果不知情的读片者在无/有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对23例患者CT结肠成像结果进行诊断(至少两个诊断者诊断相同的结果视为最终结果),对不同组息肉检出的敏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对10个直径≤5m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40%提高到60%,P<0.05;21个直径在6-9m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67%提高到86%,P<0.05;29个直径≥10mm的结肠息肉患者的检出敏感度在无/有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分别为90%和93%,P>0.05。结论在多层CT结肠成像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detection)可明显提高对直径小于10mm的结肠息肉检出的敏感度,对6-9mm范围内的息肉敏感度提高了19%,直径≤5mm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40%提高到60%,提高了20%。
李野程凯亮张春雨张惠茅
关键词:结肠息肉计算机辅助检测CT成像
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踝关节X线片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及应用研究
2019年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患可导致关节运动异常、活动受限、疼痛、负重障碍等,进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往临床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踝关节融合术,这种术式可造成关节运动消失、术中组织结构损伤过大、临近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骨骼应力改变等。近年来,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关节融合术的重要替代方法,它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性,还可以恢复关节的运动。
褚虹宇薛浩文武珂卉杨艳艳程凯亮李幼琼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参数测量形态学X线片
肝癌化疗灌注置管拔管后突发急性脑梗死1例被引量:2
2021年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1]。其中约10%-40%肝癌患者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伴PVTT的肝癌患者相比于不伴PVTT的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及肝功能恶化等,并且伴PVTT的肝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2到4个月,而不伴PVTT的患者则为10到24个月[2]。
韩瑞万泰虎马汝航程凯亮柳林荆涛
关键词:致死病因门静脉癌栓急性脑梗死化疗灌注相关并发症
MRI重建图像对老年人经额垂体手术入路安全区的影响
2018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容积重建技术在老年人群中测量经额垂体手术入路术中通过的重要结构及其围成的间隙,阐明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选择80例正常老年人群颅脑MRI图像,分为男女两组。多平面重建MRI图像,在重建图像上标记经额垂体手术入路中垂体的重要毗邻结构;在手术入路依次通过的间隙所在平面上,测量经额垂体手术入路所通过间隙的大小、边界、结构组成和空间范围等形态学参数。结果视神经间隙两侧边界的长度相等,平均为(11. 60±3. 75) mm;间隙的底边即在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蝶骨平面长度为(12. 88±6. 65) mm;视神经垂体柄间隙的前边即视交叉后缘至蝶骨平面中点长度为(11. 49±9. 64) mm;底边即垂体柄最下端至蝶骨平面中点长度为(10. 48±6. 70) mm;后边即垂体柄长度为(9. 94±6. 75) mm;垂体柄所在平面的灰结节颈内动脉间隙的两侧边界长度相等,平均为(15. 04±9. 75) mm;底边即两侧颈内动脉最内侧点的距离为(18. 85±8. 82) mm。男、女两组视神经间间隙、神经垂体柄间隙、垂体柄平面间隙各测量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MRI重建图像测量老年人群经额垂体手术入路的安全手术区域,即得到了手术入路通过的间隙大小、边界组成、边界长度、手术平面的位置等,阐明了经额垂体手术入路的安全区域。
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李幼琼
关键词:垂体腺瘤手术间隙
采用CT三维图像测量国人颞下颌关节假体固定区域形态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重建技术测量国人颞下颌关节(TMJ),阐明国人TMJ假体的安全固定区域。方法:对100例成年人头部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双侧TMJ假体固定区域中颧弓部分的宽度、厚度和角度h1、h2、h3、h4、d1、d2、d3、d4、ab、bc、cd、ad、α和β;关节窝部分的宽度和高度BD和h;下颌支部分的宽度、厚度和角度S、h5、h6、h7、l1、l2、l3、l4、l5、m1、m2、m3、m4、m5和γ。所有测量指标依据方向分为左右侧2组,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左右侧2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测得TMJ颧弓、关节窝和下颌支假体固定区域部分的测量指标h1、h2、h3、h4、d1、d2、d3、d4、ab、bc、cd、ad、α、β、BD、h、S、h5、h6、h7、l1、l2、l3、l4、l5、m1、m2、m3、m4、m5和γ的数据,左右侧2组各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颧弓部分h2的宽度大于h3(P=0.048),d3的宽度大于d4(P<0.01)。结论:采用CT三维图像得到了国人TMJ假体安全固定区域的测量数据。
白芃于镇滔孙嘉良程凯亮韩莹莹李幼琼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形态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