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春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桂西北
  • 3篇生态
  • 2篇生态服务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时空分异
  • 1篇地区农业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植被
  • 1篇生态服务功能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碳密度
  • 1篇农业
  • 1篇清查
  • 1篇丘陵
  • 1篇林业
  • 1篇南方丘陵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亚...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林业局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王克林
  • 8篇章春华
  • 7篇张明阳
  • 6篇刘会玉
  • 5篇岳跃民
  • 4篇陈洪松
  • 1篇谢小立
  • 1篇余中洲
  • 1篇李慎典
  • 1篇王静
  • 1篇周敬明
  • 1篇刘新平
  • 1篇易爱军
  • 1篇罗为检
  • 1篇高昌海
  • 1篇凡非得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9
2010年
基于3S技术,对1985、1990、2000和2005年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对景观格局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ESVs与景观面积、破碎度、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关键类型面积、连通性以及丰富度紧密相关;景观面积与ESVs呈线性正相关,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有效网络面积和类相邻百分比与ESVs呈曲线正相关,随着关键景观类型比例的增加和连通性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增加;分离度指数、分割度指数、斑块丰富度与ESVs呈曲线负相关,随着斑块的破碎与分离的加大以及关键类型比例的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对研究区林地、灌木和草地等关键景观类型的保护,加大其面积比例,保证其较大的蔓延度与有效网络面积和连通性,并减少干扰以免破碎度增加,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更好地支撑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陈洪松章春华岳跃民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9
2010年
揭示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气象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1985~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2005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3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有机质生产和土壤形成价值较高,其总贡献率分别为72.69%、70.18%和72.10%;而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林地和灌木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两者的总贡献率在3个年份分别是71.22%、73.66%和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常低,3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仅有0.62%、0.52%和0.76%。CCA排序图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存在紧密关系,坡度、海拔等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且其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由西向东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1985~2005年期间,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增加,而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减少。表明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陈洪松章春华岳跃民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桂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典范对应分析环境因子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定量评估与分析被引量:51
2009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认识成果应用于经济决策的桥梁。西南喀斯特区面临环境恶化和经济社会贫困的双重压力,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是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年遥感影像及气象和统计资料等,对喀斯特典型区域桂西北1985~1990~2000~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服务功能呈先降后升、总体减少趋势,4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887.89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大致呈由西向东、由山区向峰丛洼地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西部)是减弱区,低值区(东部)是增强区;(2)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和有机质生产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总和分别占各自年份72.69%、64.57%、70.18%和72.10%;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3)林地和灌木是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二者总贡献率在各自年份分别为71.22%、70.10%、73.66%、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生态服务功能少,总贡献率分别仅为0.90%、0.63%、0.77%、1.14%;(4)各行政区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幅度比较大,分别由23549.70元/hm2、173.5.10元/hm2、22705.1元/hm2、19062.3元/hm2低至9764.71元/hm2、7689.61元/hm2、9537.01元/hm2、7540.79元/hm2。典型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加,非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充分发挥。
张明阳王克林陈洪松章春华刘会玉岳跃民凡非得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服务功能
基于遥感影像的桂西北喀斯特区植被碳储量及密度时空分异被引量:13
2013年
本研究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高程、气象与样地调查等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桂西北喀斯特区植被碳储量及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5年,研究区域植被碳储量与密度呈增加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05年植被碳储量分别为1.03×10^8t、1.41×10^8t和1.63×10^8,植被碳密度分别为14.82t.hm-1、20.38t·hm-2和23.49t-hm,基本与四川省(18.47t.hm-1)、江西省(25.38t.hm-2)植被碳密度值一致;在空间分布上,区域植被储量-9碳密度大致呈现西高东低、中低山(海拔〉500m1高而峰丛洼地(海拔〈500m)低的分布格局,1990年西部大部分县市的植被碳密度为15-22t.hm-2,而中东部大部分县市的植被碳密度为8—15t.hm2;而时间上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植被碳储量与密度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低值区的东部增加,高值区的西部减少或轻微增加,典型喀斯特区植被碳密度增加明显(1990年和2005年植被碳储量比例分别为45.54%和51.99%)。研究结果表明,峰丛洼地植被碳储量与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移民、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治理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增强区域植被碳汇。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章春华段亚锋
关键词:桂西北时空分异遥感影像
湖南省粮食调整战略及不同地区农业高效途径与示范研究
刘新平王克林谢小立周敬明易爱军章春华高昌海李慎典余中洲
该课题在对湖南粮食原有发展战略、品种结构、种植技术、种植规模与布局等的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湖南粮食产后卖难及产后加工增值少的困难,从品种更新、结构与规模调整、种植技术改进以及产后加工技术引进与推广、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等方面...
关键词:
基于林业清查资料的桂西北植被碳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张明阳罗为检刘会玉章春华岳跃民王克林
关键词:桂西北碳密度
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MODIS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和植被参数,利用修正过最大光能利用率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的"两屏三带"之一南方丘陵山地带2000—2010年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并对其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0年期间年NPP的变化范围为406.0—485.6 g C m-2a-1,年平均NPP为445.7 g C m-2a-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PP年际上升趋势不显著(P=0.39),平均增加值为2.28 g C m-2a-1;(2)NPP空间分布特征与植被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单位面积NPP以混交林覆盖区最高(501.0 g C m-2a-1),草地覆盖区NPP最低(390.7 g C m-2a-1);(3)植被NPP的时空变化与气温、降雨和太阳辐射等自然因素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而社会、经济、政策等人为因素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间接影响。
王静王静王克林张明阳
关键词:CASA模型南方丘陵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环境响应及其空间尺度特征被引量:25
2011年
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环境响应及其空间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随高程、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分异明显,并具有相应的空间尺度特征。中山和低山等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但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峰丛洼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但在退耕还林等政策人工措施的调控下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服务价值受岩石类型地质条件影响,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较低但有增长趋势,非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高但有降低趋势。石灰(岩)土和红壤是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土壤类型(总贡献率超过60%)。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各分量的方差贡献及趋势量表明,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以准2.7、5.5、11.6 km的空间尺度为主,且存在自西向东降低分布的严峻现实,这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形成。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陈洪松章春华岳跃民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服务价值环境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