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护理干预在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的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的焦虑、抑郁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HAM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HAMA、HAMD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HAMD和HAMA评分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其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童玉燕 黄利 符洁颖关键词:护理干预 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超声造影评价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43例(56个病灶)的近期随访资料,包括病灶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等,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所见及对肿瘤灭活程度的判断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6个病灶中47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9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增强CT显示56个病灶中49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7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灭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对灭活效果的判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635,P<0.00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检查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的肿瘤灭活范围和发现残留病灶,具有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的相似效果。 刘光清 张建辉 关莹 郑恩海 童玉燕关键词:肝肿瘤 肿瘤转移 导管消融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6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53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中,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者323例,发生率49.4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浸润被膜、多发病灶、T3/T4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无浸润被膜、单发病灶、T1/T2分期(χ2=14.450,16.452,42.839,53.491,8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多发病灶、T3/T4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β=0.726~0.912,Wald=13.214~32.654,95%CI=1.242~3.478,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浸润被膜、多发病灶、T3/T4分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童玉燕 范天伦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83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共98个结节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剂SonoVue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符合率及误诊原因。结果常规超声明确诊断53例共60个结节,诊断符合率为61.2%(60/98),超声造影明确诊断78例共89个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0.8%(89/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肝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刘光清 张建辉 关莹 郑恩海 童玉燕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 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为预防导管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实施PICC导管的27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并选择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等9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276例患者发生感染22例,感染率为7.97%;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特殊药物应用、肿瘤TNM分期、应用激素7个变量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P<0.05)。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预防,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符洁颖 肖艳 王菁 童玉燕 符小艺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对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对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其早日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童玉燕关键词:腔镜手术 甲状腺 优质护理模式 围手术期护理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中的运用,指导安全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实施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1次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送管1次成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在今后的PICC穿刺中,应高度重视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的实施。 童玉燕 黄利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超声引导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活检枪及18G活检针经皮对142例患者肝脏进行穿刺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总结操作经验及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14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肝组织302块。无出血、胆汁漏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6例肝细胞癌和9例肝内胆管癌手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活检前影像学诊断总符合率为61.3%(87/142),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安全有效、适应证广、结果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刘光清 张建辉 黄利 关莹 童玉燕关键词:肝脏 活组织检查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观察和护理 2015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观察要点及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多年不孕需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完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VS 75.0%),(90.3±8.7)分VS(80.12±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检查成功率,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 童玉燕关键词:超声引导 输卵管造影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