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宁

作品数:41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地壳
  • 17篇地幔
  • 17篇接收函数
  • 16篇上地幔
  • 14篇地壳上地幔
  • 10篇地幔结构
  • 10篇岩石
  • 9篇地壳上地幔结...
  • 9篇岩石圈
  • 9篇上地幔结构
  • 8篇南缘
  • 5篇地壳结构
  • 5篇远震
  • 5篇远震接收函数
  • 5篇各向异性
  • 5篇函数
  • 5篇函数研究
  • 5篇鄂尔多斯南缘
  • 4篇岩石圈结构
  • 4篇造山带

机构

  • 41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41篇米宁
  • 36篇王良书
  • 31篇徐鸣洁
  • 31篇李华
  • 30篇于大勇
  • 8篇黄周传
  • 7篇李成
  • 7篇黄晖
  • 6篇刘绍文
  • 4篇陆一锋
  • 4篇黄韬
  • 3篇童蔚蔚
  • 3篇陈运平
  • 2篇张鹏
  • 2篇鲍学伟
  • 1篇钟锴
  • 1篇张勇
  • 1篇徐树斌
  • 1篇胡文瑄
  • 1篇丁增勇

传媒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的宽频带地震观测及其动力学
1.引言造山带是大陆变形最强烈、地表形态最明显的构造,它所涉及的地表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地表作用,一直受到地球科学家的关注。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的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它以其显赫的地理位置和...
陈运平米宁王良书
文献传递
天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宽频带地震台阵观测和接收函数分析
天山造山带作为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在经历了中生代的长期剥蚀夷平后,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山体再次隆起,成为中亚地区典型的板内再生造山带。天山造山带的新生代变形方式和隆升机制,山体和相邻盆地间...
米宁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地幔结构碰撞造山带油气聚集规律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及横波分裂方法研究下扬子邻近区域壳幔结构
<正>研究区位于华南块体(South China Block,简称SCB)东部下扬子邻近区域,SCB由扬子克拉通(Yangtze Craton,简称YC)和东南造山带(Southeast China Orogenic B...
黄晖徐鸣洁王良书米宁李华于大勇
渭河地堑及鄂尔多斯南缘地震波速结构
<正>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及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中国大陆是研究陆内弥散变形的关键场所,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尤为典型。鄂尔多斯块体具有十分稳定的克拉通基底,但其周缘构造变形活动十分活跃,发育了一系列活动断裂和新生代地堑裂...
鲍学伟徐鸣洁王良书李华米宁于大勇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区岩石圈横波速度结构
近年来,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构造和P-T-t轨迹研究,华北克拉通的基底可分为东部块体、西部块体及中部造山带三个部分,西部块体可进一步分为阴山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中新生代以
鲍学伟徐呜洁王良书李华米宁于大勇
从地震波各向异性到各向异性地震学: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综述被引量:12
2005年
介绍了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和进展,着重叙述在地球各个圈层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其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波各向异性为动力地球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的科学潜力是巨大的、空前的,正逐步形成一个地震学的重要分支——各向异性地震学。
王良书陈运平米宁刘绍文李成徐鸣洁李华
关键词:地震波各向异性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瑞利面波成像:射线理论与程函方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前缘地带,其构造变形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前人在该区域进行过面波成像研究,但不同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成像方法的分辨率有关,此次研究分别使用基于射线的方法和基于程函方程的方法进行了瑞利波相速度成像。笔者对比了20 s、30 s和60 s的成像结果,两种方法的结果表现出相似的速度特征。总体的速度特征与研究区域的主要构造单元分布相吻合,青藏高原东北缘表现出低速异常,鄂尔多斯块体表现出高速异常。在银川河套地堑,基于程函方程的成像在20 s和30 s得到更明显的低速异常,低速异常体的分布与地堑的轮廓吻合更好,说明基于程函方程的方法对数据利用更充分。
郝识杰黄周传王良书徐鸣洁米宁于大勇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结构
天山和塔里木盆山接合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通过在天山地区布设宽频带数字流动台阵,利用观测获得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方法,得到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结合部0~80 km深度范围的二维S波速度剖面.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垂向和横向变化,垂向速度结构存在4个速度界面,其中结晶地壳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中上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Moho界面深度变化范围在42~52 km,在剖面北端存在4~6 km错动,北深南浅,显示出向北俯冲的态势,推测为塔里木向天山下俯冲的前沿.Moho界面在塔里木盆地北缘表现为一级速度间断面,库尔勒以北主要表现为速度梯度带.通过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和深部盆山接触变形关系研究,揭示了天山-塔里木盆山接合部南北向挤压变形增厚的动力学特征,为建立盆山耦合大陆动力学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米宁王良书李华徐鸣洁李成张勇陈运平于大勇
关键词:上地幔地壳天山造山带俯冲大陆动力学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结构
2018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作为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揭示碰撞前缘地带地壳结构特征,作者利用布设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8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2487条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CCP叠加(共转换点叠加)和H-κ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域详细的地壳厚度图像和泊松比值。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喜马拉雅构造区内莫霍面深度变化较大,介于65~80 km之间;拉萨地体内莫霍面深度介于72~80 km之间;雅鲁藏布缝合带两侧地壳厚度突变,缝合带北侧和南侧地壳厚度相差约8 km。研究区域平均泊松比值较小,为0.24,和大多数造山带泊松比偏低的特征类似。研究区域中下地壳广泛存在强转换界面,该界面可能对应中下地壳高速层的上界面,埋深40~70 km,表明壳内发生深熔或部分熔融作用,导致壳内发生重力分异,在中下地壳形成了高速薄层。
曹旭米宁于大勇王良书徐鸣洁李华黄周传王攀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部接收函数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实验教学模块化设计思路被引量:1
2018年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运用基本物理理论和数学分析手段解决地学问题的交叉应用学科,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侧重于理论和应用的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亦成为地球物理专业课程重要的配套教学内容。南京大学地学院在地球物理基础课程教学中,逐步建立起由岩石物性测量、地球物理场观测和地球物理场资料处理三大模块构成的模块化教学实验体系。教学实验设计密切结合课程教学逻辑和框架结构,通过各模块的设计目标、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地学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清晰关联,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米宁
关键词:岩石物性地球物理场地球物理反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