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浩瀚

作品数:35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康复
  • 6篇偏瘫
  • 6篇关节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人工关节
  • 3篇腰椎
  • 3篇蒜素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穿刺
  • 3篇疗效
  • 3篇康复训练
  • 3篇假体
  • 3篇辅助装置
  • 3篇大蒜
  • 3篇大蒜素
  • 2篇跌倒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29篇深圳市第二人...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大鹏新...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35篇翟浩瀚
  • 24篇王玉龙
  • 12篇王玉珍
  • 8篇朱晓龙
  • 7篇李华
  • 6篇程薇萍
  • 5篇李小萍
  • 5篇白波
  • 5篇陈文生
  • 5篇夏娣文
  • 4篇王晓虹
  • 4篇龙建军
  • 4篇潘建超
  • 3篇赵晓莉
  • 3篇王光益
  • 3篇周娟
  • 2篇邹碧花
  • 2篇陈晓燕
  • 2篇佘江健
  • 2篇吕星

传媒

  • 6篇深圳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在康复训练期间实施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倡导"人性、关爱、慎独"的康复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功能训练中的护理配合,积极介入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并进行比较,显示出明显的效果。结论:在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训练期间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使康复护理与康复训练密切配合,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王玉珍李华姚光喜王玉龙翟浩瀚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脑梗塞康复训练
三种防跌倒模式对降低康复住院患者跌倒风险效果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老年人、卒中患者、有跌倒史的患者均为跌倒的高发人群,平均每一千个住院人日约有2.2-12个患者会出现跌倒现象。跌倒不仅位于国内不良事件的前3位,同时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死因。跌倒可能会直接导致老年人死亡,部分患者还会因为跌倒后的骨折或脑外伤从而引发功能残疾,一些老年人甚至由于害怕再次跌倒而刻意减少活动,最终导致社会参与能力下降、精神失常、活动受限。
王玉珍周娟东致远崔永军翟浩瀚龙建军刘芳王玉龙
关键词:住院患者康复倒模高发人群
辅助器具对偏瘫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使用对在社区生活的残疾人士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使用辅助器具残疾人与未使用辅助器具的残疾人发生跌倒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参与试验研究对象121人,使用辅助器具组53人,35人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66.04%;未使用辅助器具组68人,58人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85.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器具可以降低生活中偏瘫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翟浩瀚肖鹏李小萍
关键词:中风偏瘫跌倒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景图示评定方法的设计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设计符合国人文化和生活习惯,且能够准确、直观、便捷地评定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方法。方法在对1900名肢体残疾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普通人的活动范围,将功能障碍者分为床上功能障碍者,家庭功能障碍者和社会功能障碍者。设计相应的指标来评定在同一个活动范围内的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并设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划分标准和评定的流程。结果设计并制作出龙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结论龙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定内容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且评定过程简单,有标准化的流程,易于操作。
王玉龙吕星吕星张捷洪范佳进王玉珍王玉珍李旭辉翟浩瀚袁健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评定
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对失语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性试验,比较在失语症患者中利用计算机语言训练系统训练和传统语言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利用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训练。训练开始和训练4周后各评定1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利用《各种言语型式的障碍程度分级表》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读理解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书写能力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能提高失语症患者听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读理解能力,其疗效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当。
翟浩瀚夏娣文程薇萍邹碧花陈晓燕
关键词:失语症语言障碍计算机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康复方法。方法对32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按持续性植物状态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2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基本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有效率达62.5%。结论系统地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率,大部分植物状态患者有康复的可能性。
夏娣文王玉龙金爱琼佘江健翟浩瀚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康复治疗脑血管患者
腰椎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腰椎矫正装置,包括卡环、滑动竖立于卡环上的支杆、可拆卸安装于患者腰椎位置上的粘结带以及两端分别与支杆及粘结带连接的多个弹性件。通过设置支杆、粘结带以及两端分别与支杆和粘结带连接的...
朱晓龙王玉龙翟浩瀚李小萍陈文生李华
文献传递
脊髓损伤后膀胱造瘘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护理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按医嘱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评估,结合膀胱造瘘口护理,加强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康复专科宣教与督导;在B超监测下拔除膀胱造瘘口的导尿管,随后进行为期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患者在尿常规、中段尿培养,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自扣尿量的前后变化。结果:经B超证实在拔除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后7 d即创口愈合;经过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后,患者的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均恢复正常,残余尿量由430~600 m L/次逐渐减少至100~20 m L/次、自扣尿量由0 m L/次提高到220~300 m L/次;实现SCI患者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拔除后的放射性排尿。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王玉珍王玉龙张秋山林林东致远周娟翟浩瀚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造瘘膀胱功能重建
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排血功能、心肌收缩功能、心脏前负荷、后负荷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利用无创心输出量检测系统,监测30例脑卒中卧床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在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不同体位改变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收缩力指数(CTI)、左心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率(EDF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个体位连续监测2min,取以上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观察结果。结果:①平卧位时脑卒中卧床患者的SV、CTI较正常受试者显著下降(P<0.01),HR显著上升(P<0.01);②脑卒中卧床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比较:HR、SV、CI、CTI、LCWI均呈现平卧位<站立位(P<0.01),且站立位HR升高最大幅度10次/分左右(76.36±8.54 VS 86.12±12.57);SVR比较结果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③正常受试者不同体位间的比较:HR表现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SV表现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CTI、LCWI、SVR比较无差别;④在平卧位→站立位变化时:HR在两组间均出现持续上升趋势;SV在正常受试者中呈下降趋势而脑卒中卧床患者却呈上升趋势。结论:脑卒中卧床患者心排量较正常人群下降,从平卧位到站立位的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心血管反应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体位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训练心功能的方法。
陈妙玲方锐刘芳翟浩瀚查甫兵王玉龙
关键词:脑卒中体位改变血流动力学
社区康复治疗在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生活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V1)、治疗2个月末(V2)、治疗5个月末(V3)的Barthel指数,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FMA和ADL评分大小,治疗后两组患者NIM各项评分差值以及MBI各项评分差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5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M和MBI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手运动、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床椅转移、穿衣能力、上楼梯等方面提高较显著。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生活中的疼痛和麻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潘小华李浅峰翟浩瀚王玉龙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