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轶钊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蛋白
  • 7篇动蛋白
  • 7篇驱动蛋白
  • 5篇动力学
  • 5篇分子
  • 4篇动力学模拟
  • 4篇相互作用
  • 4篇分子动力学
  • 4篇分子动力学模...
  • 3篇分子马达
  • 2篇对接
  • 2篇机器人
  • 2篇ATP
  • 1篇蛋白-蛋白相...
  • 1篇蛋白相互作用
  • 1篇电网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多孔
  • 1篇巡检

机构

  • 13篇河北工业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沧州职业技术...
  • 2篇唐山学院

作者

  • 13篇耿轶钊
  • 6篇纪青
  • 5篇张辉
  • 2篇潘章
  • 2篇陈静
  • 2篇刘书霞
  • 1篇周璇
  • 1篇晏世伟
  • 1篇刘荣
  • 1篇张青
  • 1篇翟冬
  • 1篇李铁
  • 1篇李洁静
  • 1篇覃静宇
  • 1篇吴倩
  • 1篇柳睿殊

传媒

  • 5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物理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机床与液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肉力量的微观起源被引量:1
2014年
人体实现机械运动所需的力量是由肌肉产生的。理解肌肉的力产生机理是目前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课题之一。肌肉的最基本单元是肌小节。肌小节是一个设计极为精巧的力学装置,其中负责产生力的是一种叫做肌球蛋白的分子马达。通过介绍肌小节和肌球蛋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看到生命如何利用蛋白质分子巧妙地实现了复杂的力学功能。此外,对于肌球蛋白马达研究中有待理解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柳睿殊刘荣刘书霞张辉耿轶钊纪青
关键词:肌肉肌球蛋白分子马达
驱动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2
2013年
驱动蛋白是一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总称,其中驱动蛋白-1(以下简称驱动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有机体内最小的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能够催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分子的水解反应,将贮藏在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自身机械运动所需的机械能.驱动蛋白能够沿着微管连续定向运动,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胞内物质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真核细胞中,驱动蛋白主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其结构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马达头部、茎部、连接头部与茎部的颈链以及与"货物"相结合的尾部.驱动蛋白二聚体独特的结构特征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协调的构象变化,保证了其沿微管的连续行走.目前,驱动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随着实验和计算水平的不断提高,彻底了解驱动蛋白的运动机理已经为期不远了.
刘书霞耿轶钊张辉纪青
关键词:驱动蛋白微管
一种多孔辐射制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辐射制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具有辐射大气窗口对应红外电磁波辐射能力的材料与第一溶剂互溶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2)将所述混合溶液形成于基底上;(3)在形成有混合溶液的基底上形成...
朱吉亮张安讯安志强师金凤周璇耿轶钊
文献传递
p53活性四聚体全原子分子动力学分析
2024年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对阻碍癌症发展、维持遗传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细胞核内,4个p53分子通过高度协同的方式、通过DNA结合域与DNA结合,形成稳定的四聚体活性结构,并转录激活或抑制其靶向基因.然而,大多数肿瘤细胞中存在大量p53的突变,其中绝大部分突变发生在p53的DNA结合域,而p53的DNA结合域又是p53形成四聚体活性结构、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的重要区域.本文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野生型p53四聚体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位于DNA两侧的对称二聚体是一个稳定的二聚体,在与DNA结合前后都能维持稳定的结构.位于DNA同侧的两个单体依靠两个接触面提供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DNA的骨架作用使四聚体活性结构保持稳定,这些相互作用为四聚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该工作厘清了p53四聚体在动力学过程中的内部相互作用机制和关键残基,揭示了四聚化过程中各个相互作用界面的关键位点,对于理解p53的抑癌机制、探索有效治癌策略、发展治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周晗耿轶钊晏世伟
关键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
驱动蛋白的能量转换过程——从ATP分子结合到颈链对接
2019年
驱动蛋白是一种分子马达,同时也是一种核苷酸酶,它能够将ATP分子所携带的化学能转化为其沿微管蛋白行走的机械能,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行走一步。对于驱动蛋白如何将ATP的化学能转化为构象变化的机械能的研究一直是生物物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3个方面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ATP分子与驱动蛋白结合;ATP结合引起驱动蛋白头部产生转动;驱动蛋白头部转动引起驱动蛋白颈链向头部的对接。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并起来就构成了驱动蛋白的能量传递路径。
马翼龙李铁吕丽娜耿轶钊耿轶钊
关键词:驱动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力学
驱动蛋白的颈链结构与功能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驱动蛋白的颈链是驱动蛋白力产生的关键元件。颈链与驱动蛋白马达结构域的对接过程为驱动蛋白沿着微管的向前运动提供了驱动力。驱动蛋白的颈链由14~18个氨基酸组成,它连接着马达结构域和由缠绕螺旋组成的茎部。颈链与驱动蛋白马达结构域的对接过程是通过多种弱键相互作用实现的,这些弱键相互作用多数都直接或间接与水分子有关。颈链及其相关区域的极为巧妙的氨基酸结构使得这些弱键能够在细胞环境下有效地发挥作用。对颈链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驱动蛋白运动机制的理解。
潘章陈静耿轶钊张辉纪青
关键词:驱动蛋白
驱动蛋白力产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驱动蛋白颈链对接过程及其力产生机制的研究,是揭示驱动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识生物体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高效的能量转化机制和精确的构象变化调控机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本文中,我们对驱动蛋白颈链对接的过程及其力产生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处于空态的马达头部的合理结构。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颈链对接的启动机制以及具体实现过程、ATP结合引起的马达头部转动到颈链对接过程力传递路径的分析,从动力学上实现了驱动蛋白颈链对接;澄清了颈链对接的启动机制、颈链向马达头部对接的实现机制、驱动蛋白向前行走时的力产生机制、以及驱动蛋白双头力学化学循环调控机制。对文中所讨论的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实验验证的可能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驱动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分子马达的力产生机制、做功原理和高效的能量转换机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耿轶钊晏世伟
关键词:驱动蛋白分子动力学模拟
驱动蛋白颈链对接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驱动蛋白能够携带"货物"沿微管高速连续行走,在行走过程中,将ATP结合与水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蛋白的由十几个氨基酸组成的颈链周期性地与驱动蛋白头部对接和分离是其行走的关键步骤,也是驱动蛋白发力做功的关键环节。现结合本课题组最新的研究结果,对驱动蛋白颈链3个部分不同的对接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驱动蛋白颈链对接机制的阐明,加深了人们对于驱动蛋白沿微管行走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其他分子马达工作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青张辉张辉耿轶钊
关键词:分子马达驱动蛋白相互作用
复杂环境下矿用巡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
2023年
针对传统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效率低、实时性差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矿用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以保证复杂环境下的巡检要求。通过栅格法构建巡检地形的矩阵地图,利用蚁群算法(ACO)来完成巡检路径的规划,并对标准ACO算法的信息素更新规则和期望启发式因子进行了优化,解决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ACO算法,优化后算法的稳定性良好,收敛速度加快了59.09%,最优路径缩短了11.98%,满足复杂环境机器人巡检实时规划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李洁静吴倩耿轶钊翟冬
关键词:复杂环境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ACO算法
配电网作业机器人协调控制动力学模型研究
2023年
针对配电网人工检修作业风险高、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网检修作业机器人的结构模型。在该机器人结构基础上,建立工作机器人与工作物体之间闭合链的关节动力学模型,分别得到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设计机器人的力-位置混合协调控制系统,提出闭环内力的动态分配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和现场运行验证了力-位置混合协调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闭环内力,表明该机器人能有效实现机器人的剥线、修线、连线等配电检修功能。
翟冬耿轶钊李洁静吴倩
关键词:协调控制动力学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