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如平

作品数:59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历史地理
  • 10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军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蒋介
  • 18篇蒋介石
  • 16篇抗战
  • 14篇战时
  • 13篇抗战时期
  • 9篇国民政府
  • 8篇中英关系
  • 6篇保甲
  • 5篇战争
  • 5篇日记
  • 5篇保甲制
  • 5篇保甲制度
  • 4篇自治
  • 4篇民国
  • 4篇抗日
  • 4篇抗日战争
  • 3篇学术
  • 3篇政府
  • 3篇政治
  • 3篇社会治理

机构

  • 49篇浙江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3篇杭州万向职业...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作者

  • 58篇肖如平
  • 3篇李红梅
  • 3篇蔡禹龙
  • 1篇谢庐明
  • 1篇王彩玲
  • 1篇陈红民
  • 1篇孙晓丹
  • 1篇王燕
  • 1篇周志永
  • 1篇钟健

传媒

  • 8篇晋阳学刊
  • 5篇民国档案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抗日战争研究
  • 4篇近代史研究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江西教育学院...
  • 2篇军事历史研究
  • 2篇历史教学(下...
  • 2篇民国研究
  • 2篇台湾历史研究
  • 2篇杭州文博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历史档案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台湾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江西的特种教育被引量:9
2003年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为了清除共产党的影响,首先在江西推行特种教育。特种教育在"剿共"时期成为清共的重要手段,在抗战时期对动员民众支持抗战和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
肖如平王彩玲
关键词:民国时期特种教育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教育被引量:9
2004年
2 0世纪 30年代初 ,南京国民政府在赣、鄂、皖、豫、闽 5省收复区推行特种教育 ,以期达到“清剿”共产党 ,救济地方社会 ,发展乡村教育的目的。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把“清共”和控制民众放在优先地位 ,使特种教育在前期未能办理社会工作 ,而成为反共的工具。抗战时期 ,特种教育对培养民族意识、动员民众支持抗战起了一定作用。
肖如平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特种教育
竺可桢与梅光迪关系考
2020年
竺可桢与梅光迪相识共事多年,友谊深厚,在《竺可桢全集》中有不少关于梅光迪的记载。梅光迪,字迪生,安徽宣城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曾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1936年,应竺可桢之邀,梅光迪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1939年被聘为文学院院长。竺可桢曾说:“余与迪生自光绪时代复旦即相识,嗣后至美国,在中西部,哈佛、南高、东大及浙大,前后相处不下十五六年。在哈佛有一年曾同处一室。”(《竺可桢全集》第10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以下同卷者只注页码)他对梅光迪的才识品格非常欣赏,认为梅光迪有三点过人之处:一是标准极高,二是不求名利,三是外冷而内富热情。在教育理念上,竺可桢、梅光迪都深受哈佛大学的影响,注重通才教育,提倡人文修养,并在浙江大学大力推行通才教育。在学校工作上,竺可桢对梅光迪非常信任,外出时请他代理校长职务。
李红梅肖如平
关键词:通才教育梅光迪
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立宪派士绅
2012年
辛亥革命前,浙江立宪派通过著书立说、组织立宪团体、创办报刊、领导收回利权、保路运动、国会请愿运动等,成为清末浙江宪政舞台上的主角。清廷在立宪运动和浙路风潮中背道而驰,导致立宪派士绅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士绅顺应时势,倡导和平独立,成为浙江光复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在民初浙江政局中占据一定地位。
肖如平
关键词:辛亥革命
清末保甲与城市社会治理被引量:1
2012年
清末城市设立了保甲局等保甲机构,协助衙门负责市区的社会管理。城市保甲除了编查户口外,在设栅督更、厉禁驰马、治安巡查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清末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城市保甲难以适应新的挑战,最终被巡警制所取代。
肖如平蔡禹龙
关键词:清末社会治理
一·二八事变期间英国对日本的遏制与纵容
2024年
一·二八事变前夕,英国为了维护上海公共租界的安全,与日本等国合作制定了上海租界《协防计划》。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初,为避免租界沦为中日冲突的战地,英国联合美、法、意等国对日本施压,阻止日军在租界内跨防区巡逻,反对日本陆军增援上海,提出调停中日冲突的“中立区”方案。在遭到日本强硬拒绝后,英国政府接受林德利和白利南的建议,默许日军大规模增援上海,坐视甚至推动日军尽快击退中国守军。英国在一·二八事变中的因应,充分展现了其应对中日上海冲突的复杂面相与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
肖如平李泓泽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上海租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
2023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新闻审查政策进行批评。1944年,英国驻华记者格尔德对国共关系的系列报道和对国民党的批评,不仅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还引发了英国内部对驻华记者报道审查制度的争议。在各部门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国内政和国共关系报道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朝野对国共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肖如平丁书颖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英关系新闻审查国共关系
从重庆到南京:吴有训与中央大学的复员被引量:1
2019年
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大学在吴有训的主持下,积极开展复员工作。自1945年9月,中央大学开始准备复员,到1946年11月南京开学,中央大学的复员历时一年有余。复员后的中央大学成为国立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系科设置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中央大学的复员之所以比较成功和顺利,与中央大学的特殊地位和吴有训的主持是分不开的。
肖如平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官的任官与授衔被引量:1
2019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了陆海空军官佐的等级、任官与授衔制度,将军官佐的官等分为三等九级,以初任、叙任、晋任和转任为任官方式,并确立了正式军衔、职务军衔和追赠军衔三大类。国民政府建立的陆海空军官佐任官与授衔制度,使军官佐的任官与任职区别开来,将正式军衔、职务军衔和追赠、追晋军衔相结合。从制度上而言,比北洋政府时期和北伐时期更加完善,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任官与授衔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不仅激励了广大军官英勇为国而战,而且也给为国捐躯的军官提供了从优抚恤的保障。
肖如平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官军衔
蒋介石与抗战时期英国议会代表团访华被引量:5
2018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增进战时中英友谊,英国议会代表团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之邀于1942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访问中国。这是英国议会首次派遣代表团出访盟国。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对英国代表团访华极为重视,对其访华行程做了精心安排。代表团在重庆、西安、成都、昆明等地进行了为期1月的访问,他们先后拜访了林森、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国民党政要,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英两国的紧张关系,促进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互信和友谊。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传递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承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信息。这是中英关系史上一次成功的友好访问。
肖如平
关键词:蒋介石访华团中英关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