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4年收集的15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12天~3岁,平均年龄9.3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发生于四肢9例、眼眶及周围3例、盆腔腹膜后2例及外阴1例。影像学检查(超声=10,CT=13,MRI=7)均提示软组织占位。7例行肿瘤切除,8例行肿瘤活检。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后均辅以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径约2.5~10 cm,平均5.4 cm。镜下由致密的、幼稚的卵圆形和梭形瘤细胞所构成,瘤细胞呈"人字"形或"鲱鱼骨样"排列,胶原纤维较少。核分裂相较明显,间质血管较丰富,可见出血、坏死及灶状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特异性,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7年,13例无事件生存,1例术后远处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不净,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均再次切除后继续化疗。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四肢远端,广泛切除肿瘤虽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儿化疗效果也较佳。应注意与婴幼儿纤维瘤病及横纹肌肉瘤等其它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 邹继珍何偲白云蔡玲玲肖萍刘菁张晓伦李競贤
- 关键词:先天性纤维肉瘤病理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末端直肠三厘米切除对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的科研设计,探讨切除直肠末端3 cm对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治疗的171例中高位ARM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切除直肠末端3 cm肠管,分为切除组(120例)和对照组(5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1∶1匹配,得到术前临床资料(年龄、体重、分型、造瘘方式、合并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两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排便功能采取Krickenbeck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切除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直肠回缩,1例随访过程中出现巨直肠。所有患儿中位随访时间5.5年,两组自主控便及污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除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0%比69.6%,P=0.014)。结论切除ARMs患儿直肠远端3 cm可以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污便发生风险。远端肠管过多保留是导致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便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肠壁纤维化残留有关。
- 叶师汝周燕郑晨肖萍刁美李龙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外科手术
-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 邹继珍白云何偲肖萍蔡玲玲吴莎李競贤
-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超声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先天性巨结肠儿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检查的11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特征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14例患儿中,23例(20.2%)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HAEC)6例,吻合口漏2例,各种瘘道形成3例,吻合口裂开2例,脱出肠管扭转2例,吻合口狭窄2例,病变段残留4例,术后出血2例。超声发现19例并发症,漏诊2例HAEC、1例吻合口裂开和1例脱出肠管扭转。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100.0%、100.0%、95.8%。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3,P<0.001)。结论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马亚李颀张震肖萍闫淯淳姜茜
- 关键词:巨结肠HIRSCHSPRUNG病手术后并发症
- LINE1-ORF1p过表达对肾母细胞瘤细胞WT_CLS1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制备LINE1-ORF1p多克隆抗体,研究LINE1-ORF1p过表达对肾母细胞瘤细胞WT_CLS1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原核表达LINE1-ORF1p,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抗体对LINE1-ORF1p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LINE1-ORF1,转染WT_CLS1细胞,通过Western?blot和q RT-PCR检测LINE1-ORF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INE1-ORF1p对WT_CLS1细胞增殖及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制备的LINE1-ORF1p抗体效价>1?:?16?000,能对细胞及肿瘤组织内LINE1-ORF1p特异识别。转染p EGFP-N1-LINE1-ORF1的WT_CLS1细胞,其LINE1-ORF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都显著增强(P<0.05)。结论 LINE1-ORF1p可以促进肾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细胞克隆形成,可能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
- 唐美玲肖萍邹继珍曹丁丁李媛媛常会波
- 关键词:抗体肾母细胞瘤
- 与中国人群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及分子遗传学领域,涉及与中国人群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物对中国人群先天性巨结肠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制备婴幼儿(或儿童)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或筛查...
- 姜茜李颀张震肖萍苏琳甘亮上官少方李龙
- 文献传递
- ZEB2基因变异致Mowat-Wilso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7
- 2019年
- 1例主诉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智力发育迟缓"6月龄患儿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患儿3月龄时曾于本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现因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复诊。经相关基因检测发现患儿携带ZEB2基因杂合无义变异c.756C>A(p.Y252X),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且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Mowat-Wilson综合征。
- 王慧闫淯淳李颀张震肖萍李龙袁新宇姜茜
- 关键词:基因变异综合征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智力发育迟缓患儿父母
- 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血尿),1例CT检查无意中发现双肾占位。10例活产儿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影像学均显示肾占位病变,累及右肾及左肾各5例、双肾1例。10例行瘤肾根治切除术,1例为胎儿解剖资料。瘤体最大径约5.2 cm^17.0 cm,平均9.6 cm。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切面呈编织状或车辐状,部分见囊腔。镜下分为经典型(纤维瘤样)及富于细胞亚型(纤维肉瘤样),本组经典型8例,富于细胞亚型3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HHF35;不表达WT1、上皮及横纹肌等标记。随访:1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虽经化疗,但几乎每隔半年局部复发一次,共复发了7次,并多次重复手术及化疗,至今已随访3年余仍在化疗中;另2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仅2周,未化疗,随访中。3例经典型仅术后密切随访,至今健在。4例经典型术后规律化疗,仍在随访中。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者。产前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肉瘤及横纹肌样瘤等鉴别。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完整切除瘤肾即可治愈,尤其是经典型者。
- 邹继珍何偲白云蔡玲玲肖萍吴莎李競贤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横纹肌样瘤婴幼儿病理
-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及尿色深;2例因急腹症入院),发现腹部包块9例。影像学(超声=21,CT=20,MRI=9)均提示胰腺囊和(或)实性占位。实验室检查:除3例淀粉酶和白细胞升高外,余未见异常。21例均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Whipple手术),1例先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再择期行肿瘤切除。肿瘤部位:胰头10例,胰体3例,胰体尾4例,胰尾4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后,仅密切随访未再行化疗。随访结果: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所有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属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见上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或假乳头状结构。若瘤体较大,且有明确的包膜、血管及周围神经的浸润,异型性明显及核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肿瘤坏死明显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肿瘤的完整切除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 邹继珍蔡玲玲肖萍何偲白云刘丹刘菁张晓伦
-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胰腺假囊肿儿童WHIPPLE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