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斌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整倍体
  • 3篇非整倍体
  • 3篇倍体
  • 2篇染色
  • 2篇微核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对甲基
  • 1篇探针
  • 1篇氢醌
  • 1篇染色技术
  • 1篇染色体
  • 1篇中药
  • 1篇酰胺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广州师范学院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6篇胡斌
  • 5篇曹佳
  • 4篇程天民
  • 2篇程舸
  • 1篇王俊南
  • 1篇沈汉明

传媒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癌变.畸变....
  • 1篇遗传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年份

  • 1篇2002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丙烯酰胺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的荧光原位杂交和CREST染色的研究被引量:17
1997年
本文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丙烯酰胺(AA)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和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CA)情况。结果发现AA在100—400μg/ml诱导的MN约52.7%—71.6%为FISH阳性,60.5%—68.2%的MN为CR-EST阳性,两种结果均显示AA具有较强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小鼠骨髓CA的FISH表明,AA既能诱导染色体结构畸变,又能诱导非整倍体形成,而以非整倍体诱发效应更为明显。
胡斌曹佳程天民
关键词:工业毒理学丙烯酰胺非整倍体染色体
小鼠次要卫星着丝粒DNA探针的制备与其在微核研究中的应用
1995年
小鼠次要卫星着丝粒DNA探针的制备与其在微核研究中的应用胡斌,曹佳(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室630038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510089)近年的研究表明,非整倍体发生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检测微核(MN)是无着丝粒断片还...
胡斌曹佳
关键词:小鼠DNA探针微核
昆明山海棠在微核实验中非整倍体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7
1997年
本文报道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昆明山海棠(THH)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结果THH(10~60μg/ml)诱导的621~684%的MN为FISH阳性,359~422%的MN为CREST阳性,较精确的FISH结果显示THH具有较强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同时认为次要卫星DNA探针比CREST染色更适合于MN的着丝粒检测。
曹佳胡斌程天民程舸
关键词:昆明山海棠微核非整倍体毒性
艾菊抽提物银胶菊内酯的细胞毒性及抗氧化性被引量:2
2002年
胡斌沈汉明王俊南
关键词:细胞毒性DNA损伤抗氧化中药
荧光原位杂交和CREST染色对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报道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抗着丝粒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CREST染色)两种技术检测了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发微核的着丝粒信号比例,从而判断GMA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结果表明,GMA诱发的微核约40.9-575%为FISH阳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非整倍体毒性,但CREST阳性仅为170-241%,说明其对着丝粒蛋白有较强的损害作用。同时,染色体中期相分析表明,GMA的染色体断裂作用较强。
胡斌曹佳程舸程舸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和抗着丝粒抗体染色技术对氢醌非整倍体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荧光原位杂交和抗着丝粒抗体染色技术对氢醌非整倍体的毒性研究胡斌1曹佳2程天民21.中山医科大学卫生毒理与劳动卫生学教研室(广州510089)2.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室氢醌(Hydroquinore,HQ)又名对苯二酚,是苯的代谢产物之一。文...
胡斌曹佳程天民
关键词:氢醌荧光原位杂交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