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朝兴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褐飞虱
  • 4篇飞虱
  • 3篇气候
  • 2篇蛋白
  • 2篇越冬
  • 2篇气候变暖
  • 2篇转运蛋白
  • 2篇棉铃
  • 2篇棉铃虫
  • 2篇昆虫
  • 2篇昆虫基因
  • 2篇害虫
  • 2篇编码基因
  • 2篇变暖
  • 2篇ABCC2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水稻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胡朝兴
  • 3篇侯茂林
  • 2篇吴孔明
  • 2篇肖玉涛
  • 2篇黄建利
  • 2篇张丹丹
  • 1篇廖晓兰
  • 1篇石保坤
  • 1篇石宝坤
  • 1篇魏国树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情景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ā)l越冬界限和发生世代的分析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亚洲各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属于典型的r对策昆虫,其种群发生受气候影响明显。近年来全球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又以中国所处的北半球温带地区升温更为明显。气候变暖势必...
胡朝兴
关键词:气候变暖褐飞虱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被引量:26
2014年
设置系列恒温19、22、25、28、31、34℃,测定了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褐飞虱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8℃下最短。除22℃以外,短翅型雌若虫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若虫的发育历期。(2)34℃下,褐飞虱卵未成功孵化,推测34℃是褐飞虱发育的限制性高温。不同温度下若虫的存活率为:25℃>22℃>28℃>19℃>31℃;低温主要导致低龄若虫死亡,而高温则主要导致高龄若虫死亡。(3)不同温度下产卵前期为19℃>31℃>22℃>25℃>28℃。产卵期22℃时最长。短翅型雌虫寿命随着温度降低而延长,产卵量在28℃时最大(256粒),19℃时最低(108粒)。(4)采用温度(x)与褐飞虱各生物学参数(y)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一系列关系模型;其中,卵历期(y=0.079 x2-4.462 x+70.536),若虫历期(y=0.233 x2-12.886 x+189.878),产卵前期(y=0.068 x2-3.614 x+49.88)和短翅型雌成虫寿命(y=-0.622 x+35.03)与温度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石保坤胡朝兴黄建利侯茂林
关键词:褐飞虱温度发育存活产卵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变暖对褐飞虱越冬界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病虫害的越冬界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未来高经济发展条件下能源种类平衡发展排放情景(A1B)下褐飞虱越冬界限及相应越冬区相对于baseline时段(1961-1990)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北界在2020s(2010-2039)北移约50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110km;2050s(2040-2069)越冬北界北移约120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250km。由于经纬度及海拔的影响,越冬界限北移存在一定区域差异。(2)越冬区明显扩大。相对于baseline时段,2020s褐飞虱间歇越冬区扩大约11.93万km2(约23.24%),安全越冬区增加约2.08万km2或0.66倍;2050s间歇越冬区扩大约25.99万km2(约50.63%),安全越冬区增加约18.82万km2或5.93倍。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越冬界限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其中安全越冬北界较越冬北界北移幅度更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安全越冬北界北移对未来褐飞虱的发生动态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胡朝兴魏国树侯茂林
关键词:气候变暖褐飞虱
棉铃虫转运蛋白ABCC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棉铃虫转运蛋白ABCC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基因ABCC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首先克隆得到棉铃虫转运基因ABCC2,通过降低靶标害虫对生物农药的防御能力,来增强...
肖玉涛张丹丹胡朝兴吴孔明
文献传递
CO_2浓度倍增对水稻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测定了CO2浓度倍增对水稻植株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对稻茎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没有影响,不同CO2浓度处理间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大小排序基本相同;CO2浓度倍增显著增加稻茎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氨基酸浓度在CO2浓度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CO2浓度倍增对稻茎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甚微,对褐飞虱取食后稻茎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影响,从而不利于褐飞虱种群的增长。
黄建利石宝坤胡朝兴侯茂林廖晓兰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CO2浓度升高游离氨基酸
棉铃虫转运蛋白ABCC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棉铃虫转运蛋白ABCC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基因ABCC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首先克隆得到棉铃虫转运基因ABCC2,通过降低靶标害虫对生物农药的防御能力,来增强...
肖玉涛张丹丹胡朝兴吴孔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