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广 作品数:55 被引量:205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入路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的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及额下纵裂入路对于夹闭前交通动脉瘤(ACA)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253例ACA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采用翼点入路,72例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级评定并比较。结果经翼点入路组夹闭ACA 153个,术后随访13.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死亡2例,差5例,良好146例。经额底纵裂手术入路组夹闭ACA72个,术后治疗结果 :死亡2例,差4例,良好6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ACA的手术治疗,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根据动脉瘤顶朝向选择入路,可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帅 梁朝辉 胡福广 王立群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手术入路 疗效 烟雾病68例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患者治疗模式及其疗效。方法 68例MMD患者(缺血型54例,出血型14例)分别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及内科治疗,随访并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40例患者、2例接受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合并动脉瘤的2例行夹闭术及24例接受内科治疗。2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接受STA-MCA手术6例,EDAS手术4例。20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A提示桥血管通畅及CTP提示颅内脑血流灌注显著改善,随访9.3±2.7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未发生责任侧脑缺血发作;3例出血性MMD接受STA-MCA手术,其中1例患者1年后搭桥侧再次脑出血。结论 STA-MCA手术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MMD患者颅内脑血流灌注,降低脑缺血事件发生。 梁朝辉 胡福广 赵林 王帅 马志昭 李琛 曹旭华 田剑光 张皓峰 王立群关键词:烟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抗血小板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二次脑损伤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216例二次脑损伤(SBI)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 SBI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可达52.7%,且多见于年轻人及复合伤者,伤后3 d为发病高峰。结论SBI可明显加重原发性脑损伤,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预后。 胡福广 白宝忠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合并症 二次脑损伤 发病规律 发病机制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MBP及β-app封闭蛋白FE65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后MBP及β-app封闭蛋白FE65表达的变化,为DAI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应用ELISA法研究DAI后MBP的变化及应用实时RT-PCR方法研究FE65mRNA的表达变化。近交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4只为对照。制备DAI模型,在伤后0.5h、1h、6h、12h、24h几个时间点,取4只动物处死取材用于实验。结果:大鼠DAI损伤后12h MBP表达开始增加,24h时表达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FE65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0.5h即开始升高,至1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MBP在DAI后12h表达开始增加;FE65在伤后30min内表达即升高,1h时达到高峰。FE65是DAI诊断的一种特异性指标,Real-timePCR是诊断DAI的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尤其适于早期检测极少量的RT-PCR产物。 胡福广 张庆俊 马树成 范振增 张浩峰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MBP 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筛选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石家庄市7家医院共79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对79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病情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吸烟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AS V8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筛选得到对预后有显著意义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Hunt-Hess病情分级(P<0.0001)、年龄(P<0.0001)、是否合并高血压(P=0.0226)这三项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病情Hunt-Hess分级(P<0.0001,OR=34.854)、患者年龄(P<0.0001,OR=1.779)、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57,OR=1.413)等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年龄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越高、年龄越大以及合并高血压时其临床预后越差。 杨文武 范振增 胡福广 田军 吴国彪 张更申 杨利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预后 流行病学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直接搭桥术后脑血流的评估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方法探讨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本院就诊的烟雾病患者35例,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为烟雾病。分别于术前、术后7d检查头颅CTP,在术侧及对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划定相应位置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取得各参数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94%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术前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前缩短,达峰时间(TTP)无明显变化。术前、术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两两比较P<0.05。相对达峰时间(rTTP)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CTP)对烟雾病直接搭桥术患者术前、术后脑血流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刁勋 胡福广 梁朝辉 王立群 李琛 李国胜 张皓峰 马志昭 田剑光 赵林关键词:烟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颅内外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技术要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效果,术中分别解剖游离出颞浅动脉额支、顶支,采用较粗一支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4段直接搭桥;另一支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结果 25例患者,行30侧联合搭桥术,23例术后1周内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显示吻合口通畅,头部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增加,缺血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患者的中位m RS评分由术前的3(1,3)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2(1,3)分及术后3个月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P<0.01)。患者的中位NIHSS评分由术前的5(4,8)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4(2,7)分及术后3个月的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6,P<0.01)。1例患者术后合并对侧半球梗死,另1例合并术侧半球出血,均遗留偏瘫症状。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可显著增加患者近期、远期脑血流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胡福广 梁朝辉 王立群 李国胜 刁勋 张皓峰 马志昭 田剑光 赵林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中的脑池解剖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脑池的解剖方法,研究脑池解剖对保证手术成功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5例70个脑动脉瘤。手术采用翼点入路,进行彻底的脑池解剖,应用常规技术处理动脉瘤后,反复脑池冲洗,置换血性脑脊液。结果:出院优良者50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3例。Hunt-Hess分级0~Ⅲ级者无死亡;通过脑池解剖发现5例影象学检查漏诊的多发动脉瘤。结论:充分的脑池解剖能够减轻对脑的牵拉,发现术前漏诊的动脉瘤。脑池冲洗,置换血性脑脊液后,恢复脑的生理环境,可预防或减少术后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 胡福广 赵爱江 王立群 张皓峰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过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差有关 目的 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差有关,本研究拟探讨胶质瘤中Wip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不同级别、类型... 梁朝辉 胡福广 赵林 王立群 焦保华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加速-减速装置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为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口服生理盐水与辛伐他汀14 d,另选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经修改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 NSS)来测定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淀粉样-β阳性前体蛋白(APP)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测定轴索损伤程度,以Bielshowshy银染法测定神经轴索密度。结果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m N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APP阳性神经轴索密度明显降低,而银染阳性神经轴索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NSS评分与神经轴索密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辛伐他汀能促进颅脑外伤后弥漫性周索损伤中神经轴索损伤的修复与增长。 史立信 胡福广 徐兆冰 吴景春 张文超 王传海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脑外伤 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