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腾文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油菜
  • 12篇杂交
  • 11篇杂交油菜
  • 10篇甘蓝
  • 10篇甘蓝型
  • 8篇选育
  • 6篇油菜新品种
  • 6篇制种
  • 6篇双低
  • 5篇双低杂交
  • 5篇甘蓝型油菜
  • 4篇双低杂交油菜
  • 4篇高油
  • 4篇甘蓝型杂交油...
  • 4篇高产
  • 4篇不育
  • 3篇花生
  • 3篇黄籽
  • 2篇性状
  • 2篇隐性核不育

机构

  • 17篇贵州省油菜研...
  • 5篇贵州省油料科...
  • 1篇遵义市农业科...

作者

  • 22篇胡腾文
  • 14篇陈大伦
  • 13篇张瑞茂
  • 12篇李敏
  • 5篇曾章丽
  • 5篇田世刚
  • 5篇徐春
  • 3篇李正强
  • 2篇侯国佐
  • 2篇李正强
  • 2篇郭贵敏
  • 2篇杨顺国
  • 2篇冉茂友
  • 2篇唐胜利
  • 2篇陈芝能
  • 2篇汤晓华
  • 2篇程尚明
  • 2篇赵继献
  • 2篇杜才富
  • 2篇汪玉胜

传媒

  • 9篇种子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第五届全国花...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F_1代不育株率和异型株率控制技术被引量:5
2006年
制种实践表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F1代不育株率和异型株率完全可通过制种过程中净化制种环境、处理好可育株根桩、降低田间可育株残留比例和返工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油研10号F1代不育株率和异型株率,保障新品种油研10号丰产性、稳产性,提高种植油研10号的经济效益。
胡腾文李正强
关键词:隐性核不育制种不育株油研10号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以油研10号(82278 A×942 R)F1为基础,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并经连续夏繁加代选择,历经5年7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86 AB。其芥酸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μmol/g,含油量46.6%~49.3%,种子蛋白质23.7%~25.1%。黄籽株率分别平均为98.9%,色级(粒色指数)在3.28~3.58之间,平均色级为3.5。全生育期在210 d左右,不育系株高适中,分枝多,分枝位较低,不育株天然结荚结实好,抗倒性强,在海拨386 m的塘头地区10月上旬播种,密度8 000株/667 m2的情况下,株高186.3 cm,一次分枝高度47.6 cm,一次分技数9.8个,单株有效角586.4角,角长5.3 cm,角粒数18.8粒,千粒重3.6g,单株产量25.1 g。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NR 168于2006~2009年完成了贵州省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益油1号。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大面积实用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情况下,通过制种实践,从生产布局、苗床、大田移栽,可育株拔除与清理几个环节,总结出了完成油研50大面积制种生产及种子质量保纯实用制种技术。
胡腾文张瑞茂陈大伦李敏
关键词:劳动力制种技术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的选育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 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 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张瑞茂李敏钟永先陈大伦刘永伦胡腾文唐相群余长水罗勇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选育
油研50的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油研50母本7274 A为黄籽双低高油份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不育株天然结实性好,父本6215 R为黑籽双低大籽粒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其恢复率为100%。油研50在贵州思南县的常年制种产量为85 kg/667 m2。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胡腾文程尚明高志宏
关键词:亲本高产制种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害程度均比目前公认的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轻或相当,比抗性较差的杂交油菜品种油研七号危害更轻;但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无瓣品系的病斑扩展速度均较抗性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快。可见,即使无瓣品系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在花瓣消失后,其形态避病作用亦非常明显。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胡腾文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菌核病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精细组织管理措施被引量:1
2006年
多年制种表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制种过程的精细组织管理措施是所制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一个重要保证。
胡腾文李正强王仙萍
关键词:制种杂交油菜油研10号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的选育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 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 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曾章丽田世刚徐春周介雄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选育
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汤晓华胡腾文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选育
金农油1号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2010年
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于2005-2007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a试验结果平均单产181.4kg/667m2,平均含油率为43.83%,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18.84μmol/g·饼。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66.27kg/667m2,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222.9d。2a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林卫红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关键词:栽培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