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锋

作品数:83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5篇奥氏体
  • 33篇贝氏体
  • 19篇贝氏体钢
  • 14篇韧性
  • 13篇奥氏体化
  • 12篇钢板
  • 11篇残留奥氏体
  • 10篇合金
  • 10篇冲击韧性
  • 9篇贝氏体转变
  • 8篇力学性能
  • 8篇钢板性能
  • 8篇力学性
  • 7篇塑性
  • 7篇相变
  • 6篇碳化物
  • 6篇中碳
  • 6篇模铸
  • 6篇耐磨
  • 6篇化物

机构

  • 83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荆楚理工学院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武汉钢铁
  • 3篇江苏华能电缆...
  • 2篇湖北文理学院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2篇宝武集团鄂城...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北京首钢股份...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江苏省(沙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3篇胡锋
  • 64篇吴开明
  • 21篇周雯
  • 13篇万响亮
  • 9篇张莉芹
  • 9篇张国宏
  • 7篇黄刚
  • 6篇王坤
  • 5篇王红鸿
  • 5篇郑花
  • 4篇成林
  • 4篇雷玄威
  • 4篇钱勇
  • 4篇童明强
  • 3篇汪淼
  • 2篇李光强
  • 2篇王帅
  • 2篇王涛
  • 2篇万进
  • 2篇鲁科明

传媒

  • 17篇钢铁研究学报
  • 8篇材料热处理学...
  • 7篇中国冶金
  • 7篇钢铁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金属材料与冶...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14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步贝氏体转变对中碳微纳结构钢韧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一步(300℃等温6 h)和两步(300℃等温2 h+250℃等温24 h)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微纳结构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对不同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大小角度晶界、有效晶粒尺寸与冲击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步贝氏体转变相比,两步贝氏体转变试样的冲击性能明显提高,-40℃冲击功从31 J提高到42 J,主要原因是第二步贝氏体转变时新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分割细化块状未转变奥氏体,减少贝氏体等温后淬火过程中块状马氏体形成,在冲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使裂纹分叉甚至阻止裂纹的扩展,显著提高样品的韧性。
万响亮胡锋成林黄刚张国宏吴开明
关键词:残留奥氏体冲击韧性
耐磨铸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6
2020年
从耐磨铸铁的分类、发展历程、现行标准、性能特征、磨损性能影响因素、典型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耐磨铸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学成分、基体组织、热处理工艺和碳化物对耐磨铸铁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耐磨铸铁存在韧性低、成本高等问题,以及低成本无镍化,建立理论模型,ZrO2作为形核剂,新型复合碳化物等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郑欢胡锋ISAYEV OlegHRESS OleksandrYERSHOV Serhii吴开明
关键词:耐磨铸铁耐磨性能碳化物
30 GPa·%级中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调控机理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碳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能,研究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及分布对中碳贝氏体钢强塑积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技术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XRD)对试样的组织含量进行检测,利用拉伸试验对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l部分取代Si能够加速贝氏体相变过程,有效细化贝氏体板条尺寸和残余奥氏体尺寸,提升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促使形成更稳定的尺寸更小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推迟试样颈缩的发生,试样伸长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300℃等温淬火8 h工艺条件下,0.26Si-1.1Al试样的强塑积提升至30 GPa·%级别。
严恒胡锋王坤王坤周雯周雯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伸长率强塑积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装甲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装甲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铸坯的化学组分是:C为0.70~1.10wt%,Si为1.20~1.80wt%,Mn为1.60~2.20wt%,Cr为1.00~1.60wt%,Mo为0.1...
吴开明胡锋
文献传递
一种渗碳贝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碳贝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铸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04~0.12wt%,Si为1.20~1.80wt%,Mn为1.60~2.20wt%,Cr为1.00~1.60wt%,Mo为0.10...
吴开明胡锋
文献传递
轴承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6
2020年
中国近年来工业制造领域不断发展,这对国内轴承钢的研发制造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品质轴承钢的研发生产成为当前国内轴承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轴承钢的分类、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热处理工艺的发展等方面对国内外轴承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提出了发展国内高品质轴承钢需解决的工艺优化、夹杂物与碳化物的控制、检测设备及技术评价指标缺乏等问题的方法,以期实现国内高品质轴承钢的量化生产与应用。
王坤胡锋周雯吴开明
关键词:轴承钢碳化物
盾构机滚刀刀具用钢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使用盾构机来构建隧道,而盾构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是盾构刀具,刀具质量的好坏是盾构机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盾构机滚刀刀具用钢的应用情况及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AISI 4340钢、H13钢、SKD11钢3种合金钢的成分设计,热加工工艺以及一些改性技术的应用,显微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现在主要滚刀用钢在高强度情况下存在韧性不足、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Ce、Gd、Y等稀土元素,或者经过临界退火使材料具有双相组织,采用离子渗氮等手段来提高盾构机滚刀用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向源胡锋周雯吴开明周松波
关键词:盾构机滚刀磨损稀土元素
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共62例胫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31例)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传统组(31例)常规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两组均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进行复位,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AOFAS功能评分、钢板放置位置等数据。结果两组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通过对两组数据比较分析,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钢板放置角度(3.84±1.93)°、距离(2.19±1.42)mm相比,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钢板放置角度为(2.87±1.09)°、距离(1.52±0.9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方面,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76.03±3.65)min、(3.23±0.76)次、(71.29±7.30)mL均少于传统组(79.74±6.92)min、(3.81±0.91)次、(76.29±9.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透视次数和失血量,使钢板放置位置更加贴近胫骨力线,标志定位法为3D打印技术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术前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刘彬刘彬张清刘融张国华张勇张勇胡锋周一林杨翾孙鹏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
低温超级贝氏体钢的相变
在200℃至300℃温度的低温贝氏体转变区域,所得到的纳米级贝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显微组织观察表明,转变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富碳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铁素体的板条厚度小于50nm,硬度可达640HV1。在低温...
胡锋
关键词:等温转变连续冷却转变
N对高强度压力容器钢组织转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及VASP第一性原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氮含量对微合金化压力容器钢组织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含量从60×10^(-6)增加至93×10^(-6)时,试验钢中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较小,珠光体占比从5.8 vol%增加至18.4 vol%,粒状贝氏体组织从49.4 vol%减少为28.0 vol%;当氮含量增加至150×10^(-6)时,试验钢组织由47.6 vol%的珠光体与52.4 vol%的铁素体组成。氮含量增加使试验钢在强度变化较小的基础上,-40℃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和伸长率提升,这主要是因为高氮(150×10^(-6))试验钢中析出更多的氮化物颗粒,增加了相变过程中的形核位置,有效促进了珠光体转变;热轧后的低氮(60×10^(-6))试验钢在正火后由于奥氏体中C的过饱和度增加,较高温度下连续冷却发生了贝氏体转变,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恶化了试验钢的塑韧性。
王坤张莉芹刘中柱刘文斌李方中胡锋
关键词:氮含量微合金化珠光体转变粒状贝氏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