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宽宽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4篇细胞
  • 3篇胃癌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肿瘤
  • 2篇胃癌BGC-...
  • 2篇胃上皮
  • 2篇胃上皮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消化内科
  • 2篇内科
  • 2篇BCL-XL
  • 1篇代偿
  • 1篇毒效
  • 1篇信号

机构

  • 9篇济宁医学院
  • 4篇江苏大学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东台市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艾宽宽
  • 4篇周红
  • 4篇吴莺
  • 2篇李翔
  • 2篇孙富强
  • 2篇杨峰
  • 2篇贺明洁
  • 2篇孙海波
  • 2篇王岩
  • 1篇王聪
  • 1篇何亚龙
  • 1篇穆原
  • 1篇徐岷
  • 1篇孟凡鲁
  • 1篇魏金文
  • 1篇沈琰
  • 1篇景德怀
  • 1篇武健
  • 1篇马翠梅
  • 1篇胡成久

传媒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肝脏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消化内科流食提供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流食提供装置,包括导食壳、储食箱和导食管,导食管与导食壳上的出料口固定连接,储食箱固定安装在基座的左侧,导食壳的底部与基座上的固定块焊接,储食箱的正面设置有可视窗,储食箱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
艾宽宽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室内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室内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装置主体,消毒装置主体的底端通过固定架连接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下表面设有移动台,移动台的一侧面中部设有手轮,移动台的另一侧面连接有扶手,移动台的下表面四角处均通过...
艾宽宽
文献传递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反应情况、血尿淀粉酶以及白细胞计数的恢复时间,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IL-6、IL-8、TNF-α、CRP水平分别为(175.3±30.6)ng/L、(124.4±10.0)ng/L、(284.4±60.0)ng/L、(3.0±2.4)mg/L,均低于对照组(214.5±26.5)ng/L、(156.4±11.4)ng/L、(372.2±59.1)ng/L、(4.4±1.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为(5.1±1.2)d,低于对照组(7.2±2.4)d,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为(6.3±1.7)d,高于对照组(4.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当中,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恢复情况以及炎症反应情况,较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来说,联合用药疗效更为确切,并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当中大力推广以及使用。
张曜文艾宽宽王聪王佩影薛红璐杨峰孙富强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乌司他丁炎症因子
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接受PD-1抑制剂与VEGFR2抑制剂联合治疗。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肿瘤血管密度和渗透性。通过蛋白印记分析PD-1和VEGFR2蛋白表达。通过ELISA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2水平。比较两组的肿瘤控制效果、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管渗透性和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较对照组降低(K^trans:0.12±0.01vs.0.16±0.02;Ve:0.25±0.01vs.0.33±0.03;P<0.05),对照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D-1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1:2.04±0.20vs.1.95±0.18;VEGFR2:1.87±0.18vs.1.95±0.19;P>0.05);干预6周后,两组PD-1和VEGFR2蛋白表达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PD-1和VEGFR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D-1:1.04±0.02vs.1.30±0.04;VEGFR2:1.12±0.01vs.1.57±0.16;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周后,两组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较干预前都升高,但观察组IFN-γ、TNF-α、IL-12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IFN-γ:(38.44±3.28)pg/mLvs.(27.55±2.63)pg/mL;TNF-α:(44.62±2.15)pg/mLvs.(30.57±2.09)pg/mL;IL-12:(33.49±2.51)pg/mLvs.(20.75±1.86)pg/mL;P<0.05)。对照组肿瘤部分缓解8例,肿瘤稳定期14例,肿瘤有效控制22例,观察组肿瘤部分缓解17例,肿瘤稳定期24例,肿瘤有效控制41例,观察组PR、SD和DC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结论PD-1和VE
艾宽宽杨峰张曜文
关键词:PD-1VEGFR2结肠癌肝转移肿瘤抑制
幽门螺杆菌对人胃上皮细胞β-catenin蛋白信号途径影响意义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裂解液对人胃上皮GES-1细胞β-catenin蛋白信号途径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c-myc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H.pylori超声裂解液处理GES-1,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亚细胞定位以及核内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Wnt/β-catenin蛋白信号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H.pylori裂解液处理人胃上皮GES-1细胞后,H.pylori处理组引起了β-catenin蛋白从细胞膜至细胞质以及细胞核内的移位,呈时间依赖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处理组在12、24h分别引起了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分别为0.31±0.05和0.55±0.04,P值均<0.01。Q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处理组12hc-myc基因表达量没有变化,F=0.338,P>0.05;而24h的表达量明显增高,F=39.290,P<0.01;H.pylori处理组12hCyclin D1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F=72.567,P<0.01;而24h的表达量虽然增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8,P=0.175;且明显低于12h的表达量,F=37.468,P<0.01。MTT法检测显示,5μL的H.pylori裂解液处理细胞12、24和36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28.5%和-62.5%;10μL的分别为-24.1%、-58.0%和-87.9%;20μL的分别为-39.8%、-131.3%和-165.2%。结论:H.pylori裂解液异常激活了β-catenin蛋白信号途径,促进β-catenin蛋白向细胞核内移位,通过上调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其效应呈时间以及浓度依赖。
吴莺艾宽宽沈琰李翔贺明洁穆原周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YCLINC-MYC基因
幽门螺杆菌上调Bcl-xL基因的表达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胃癌细胞BGC-823 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东、西方型H.Pylori裂解液处理胃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Bcl-x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Bcl-xL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shRNA)质粒沉默Bcl-xL基因,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pylori裂解液处理胃癌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均出现细胞的增殖(P均<0.01),并且东亚型处理组的增殖作用比西方型处理组更明显(P<0.01);Bcl-x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出现上调(P均<0.01),东亚型处理组的上调水平比西方型处理组更明显(P<0.01);Bcl-xL shRNA质粒转染胃癌细胞BGC-823后,与对照组、Bcl-xL shRNA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结论:H.pylori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上调Bcl-xL基因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东亚型H.pylori的生物活性作用比西方型强。Bcl-xL shRNA质粒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
吴莺孙海波艾宽宽李翔蒋晓猛周红
关键词:细胞增殖BCL-XL幽门螺杆菌BCL-XL细胞增殖BCL-XLBCL-XL
东西方型幽门螺杆菌对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癌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用东亚型和西方型Hp与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mRNA表达,细胞一步法增殖检测试剂盒(MTS)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东西方型Hp均引起了β-Catenin蛋白核内表达增加(P<0.01),但是东西方型菌株之间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增加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东西方型Hp处理细胞48h后,均引起了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mRNA表达上调(P<0.05和P<0.01);但是东亚型组与西方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TS检测显示,东西方型Hp处理细胞36h后,均引起了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的增加(P<0.01);并且在48h时,东亚型组促细胞增殖作用高于西方型组(P<0.05)。结论东亚型和西方型Hp均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形成;但其作用在两种菌株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贺明洁吴莺孟凡鲁武健艾宽宽周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Β连环蛋白
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肿瘤科治疗的116例I~III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分析确诊。分析患者胃癌组织中ADAR1、AZI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qPCR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 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表达。分析ADAR1和AZIN1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ADAR1和AZIN1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DAR1和AZIN1在未分化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和较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qPCR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R1 mRNA表达分别为1.96±0.18、1.12±0.03,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ZIN1 mRNA表达分别为1.85±0.16、1.04±0.02,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ADAR1和AZIN1阳性患者与更低的3年生存率相关(P<0.05)。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胃癌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ADAR1阳性表达及AZIN1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了胃癌不良预后的风险(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AUC值都高于ADAR1、AZIN1单独检测(P<0.05)。结论ADAR1和AZ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特别是在未分化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诊断效能。ADAR1和AZIN1作为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薛原李慧艾宽宽许珍胡成久
关键词:ADAR1胃癌癌旁组织
食管胃早期癌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食管胃早期癌内镜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食管胃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记录食管胃早期癌患者内镜下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记录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年龄、性别、内镜分型与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性;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患者内镜下分型主要为Ⅱb型,占36.00%(36/100)。低分化患者40例,中分化患者34例,高分化患者26例。肿瘤长径≤1 cm者34例(34.00%,34/100),2~3 cm者51例(51.00%,51/100),≥4 cm者15例(15.00%,15/100)。结论行内镜检查为诊断及发现食管胃早期癌的一种有效临床方法,分析内镜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浸润深度进行提示,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具有参考作用。
张曜文艾宽宽刘素芹马翠梅孙富强王一波
关键词:内镜特点病理特征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对胃癌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Bcl-xl基因在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东亚型和西方型幽门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设计特异的Bcl-xl shRNA阻断Bcl-xl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结果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GC-823细胞出现增殖(P<0.01),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也出现上调;并且东亚型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组的促增殖作用强于西方型处理组(P<0.01),东亚型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组细胞中Bcl-x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高于西方型处理组(P<0.01)。Bcl-xl shRNA可以下调Bcl-xl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结论 Bcl-xl基因对幽门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癌中癌细胞的增殖起了促进作用。
吴莺孙海波艾宽宽何亚龙魏金文徐岷周红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增殖BCL-X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