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宗宪

作品数:67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鼻内
  • 11篇细胞
  • 10篇乳头
  • 10篇乳头状
  • 10篇乳头状瘤
  • 9篇内翻
  • 9篇内翻性
  • 9篇内翻性乳头状...
  • 8篇鼻内翻性乳头...
  • 7篇内镜
  • 7篇鼻内镜
  • 6篇蛋白
  • 6篇肿瘤
  • 6篇表达及意义
  • 5篇血管
  • 5篇细胞癌
  • 4篇中耳
  • 4篇切除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机构

  • 55篇佳木斯大学附...
  • 20篇佳木斯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佳木斯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邢台市眼科医...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桦南县曙光农...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邯郸市人民医...

作者

  • 66篇范宗宪
  • 22篇姚雅芬
  • 16篇张爱华
  • 15篇魏晓丽
  • 15篇杨琳红
  • 11篇詹俊杰
  • 10篇王世军
  • 10篇牟基伟
  • 9篇周旭峰
  • 9篇李江华
  • 7篇于海江
  • 7篇郑鹏举
  • 5篇韩振强
  • 5篇杨文英
  • 4篇王维峰
  • 3篇王世军
  • 3篇霍海峰
  • 3篇白洁
  • 2篇李明
  • 2篇张淑红

传媒

  • 16篇黑龙江医药科...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局解手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佳木斯医学院...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其相关因子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其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后容易复发且有可能恶变。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p53基因等因子与NIP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参考了最近10年的有关文献,仅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恶变与其相关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
韩振强范宗宪
支撑喉镜下应用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37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5-07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组20例患者中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17例中治疗有效的有1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为23.5%,治疗组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例病人,并发症率为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癌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效果良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牟基伟张美佳李江华于海江范宗宪张爱华
关键词: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早期声门型喉癌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预后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P)预后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1980—02~1990—12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男:女为4:1。年龄23~72岁(平均52)岁。40岁以上26例,40岁以下4例。发病部位依次为鼻腔,上颌窦,筛窦,鼻中隔。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易出血。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嗅觉减退。获得随访结果20例,
郑鹏举范宗宪姚雅芬
加强法制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被引量:1
1996年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的“人才”已经远不只是以懂得一定专长技术为满足,而是要培养既具有“心懂”(懂专业、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又具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建设者。新的人才观表明,法律素质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高等院校必须通过法制课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井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要求。
杨文英范宗宪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改革法制建设者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癌变中CD105和VEGF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 IP)及其癌变中CD 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CD 105和VEGF在N I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 105和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N IP和1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N IP+SCC)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 VD)及VEGF的表达;并同时检测21例下鼻甲(IT)组织标本中的M VD及VEGF的表达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VEGF在IT、N IP、N 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12.06±2.27)%、(42.99±11.45)%、(97.43±12.9)%,VEGF在N IP和N 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VEGF在N 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 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CD 105在IT、N IP、N 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2.08±0.37、6.43±1.93、26.4±8.23,CD 105在N IP和N 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CD 105在N 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 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N IP中VEGF与CD 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1)。结论:CD 105和VEGF在N IP中表达明显不同于在IT、N IP+SCC中的表达且两者关系密切。因而可共同作为N IP中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可以认为是与N IP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重要指标。
范宗宪韩振强于海江
关键词:乳头状瘤内翻微血管密度CD105
鼓室成形术前咽鼓管功能评价95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通过对95例(110耳)接受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咽鼓管功能的综合评价结合术后18个月的随访观察,着重探讨咽鼓管功能对鼓室成形术预后的影响及术前评价的临床意义。
张爱华詹俊杰姚雅芬魏晓丽范宗宪王世军郑鹏举万歆程秀华于海江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
miR-125b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观察miR-125b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鼻息肉样本和16例正常下鼻甲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25b表达;转染miR-125b模拟物(miR-125b mimics)至鼻息肉上皮细胞,分别采用CCK-8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25b表达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iR-125b在鼻息肉中表达低于正常下鼻甲(P <0. 05);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过表达miR-125b则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P均<0. 05),同时,细胞中PI3KCD和p-Akt蛋白表达均下降(P均<0. 05)。结论 miR-125b在鼻息肉中表达降低,miR-125b可能通过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进而诱导鼻息肉形成和发展。
杨琳红王维峰张淑红范宗宪魏晓丽李江华
关键词:鼻息肉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残余喉气管软组织瓣修复广泛下咽癌切除缺损
目的 探讨较广泛下咽癌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利用残余喉气管软组织瓣一期修复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3月手术治疗1例晚期下咽癌患者,采用健康残余喉气管软组织瓣进行修复下咽较大缺损.分析因喉部受侵及范围较...
范宗宪周旭峰杨琳红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被引量:13
2008年
范宗宪姚雅芬王世军于海江韩振强
关键词:创新教育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45例分析
2013年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以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为其主要特点,这种现象称为鼻黏膜局部免疫反应,同时伴有相关器官症状的疾病。许多AR患者接受抗组胺药、鼻腔喷入表面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李江华范宗宪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局部免疫反应黏膜病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