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体...
  • 2篇直肠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显像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镜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肠癌
  • 1篇大息肉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电子肠镜

机构

  • 11篇上海市徐汇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11篇陆品相
  • 11篇范文阶
  • 2篇沈玉根
  • 1篇黄山旭
  • 1篇姚礼庆
  • 1篇赵奕文
  • 1篇郭琦
  • 1篇陆立平
  • 1篇唐竞
  • 1篇李家淑
  • 1篇王伟
  • 1篇方超
  • 1篇胡强
  • 1篇任雪雷
  • 1篇王燕燕
  • 1篇梁国庆
  • 1篇徐春华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扫描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评价18F-FDGPET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3例患者作了18F-FDGPET检查,PET显像的结果与临床诊断作比较以评价PET显像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其中22例疑为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15例患者作了CT检查,以评价PE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41例疑似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确诊为结直肠腺癌37例,息肉4例,PET的诊断准确率92.7%、灵敏度100%,特异度25.0%。PET对肝转移诊断准确度85.4%,灵敏度75.0%,特异度93.5%。PE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63.0%,特异度86.4%,准确度75.0%。对22例结肠癌术疑为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92.8%,明显高于CT63.6%。特异度PET为42.9%,低于CT75.0%,准确度两者相似(76.2%,66.7%)。结论PET检查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高,有利于制定手术方案。另外PET较CT对可疑的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更敏感,并有助于复发肿瘤的定位和确定再次手术。
陆品相范文阶
关键词:结直肠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粘连绞窄性肠梗阻28例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28例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粘连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13例(46.4%),其余15例(53.6%)单纯粘连松解、粘连松解+扭转复位、部分小肠外排列术。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CT、B超对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的重视、营养的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范文阶陆品相
关键词:手术治疗
内镜下全层切除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EFR)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内镜下EFR术治疗12例十二指肠SMT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十二指肠SMT行内镜下EFR切除术,病变平均最大径(3.375±0.4)cm,其中4例病灶向腔外生长,EFR平均时间40.5min,术中2例出血量较大;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经内镜再次止血成功。4例出现中上腹较剧烈持续性疼痛,经对症处理缓解。术后病理间质瘤最多,为6例。结论:十二指肠SMT内镜下EFR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十二指肠肠黏膜下较大肿瘤,特别是向腔外生长病变内镜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范文阶姜飞王晖陆品相郭琦钟芸诗
关键词:内镜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主要依据.方法对1995~2002年间行187例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分析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依次为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小、大体类型及病人的年龄.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陆品相王燕燕梁国庆范文阶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
^(18)F-FDG PE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可疑复发或转移中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可疑复发或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9例患者作18F-FDG PET检查,其中73例疑为结直肠癌,36例疑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并与同期CT对比。结果73例疑似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72例,PET的诊断准确率98.6%。18F-FDG PET对肝转移诊断准确度95.9%,灵敏度84.6%,特异度98.3%。PE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49.1%,特异度73.3%,准确度43.7%。对36例结肠癌术后疑为复发或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92.3%,特异度80%,准确度88.9%,同期C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85.7%,特异度40.7%,准确度66.7%。结论18F-FDG PET检查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肝转移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高,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18F-FDG PET显像较CT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更敏感,有利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判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范文阶陆品相
关键词:结直肠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比较试验被引量:31
2001年
目的 :了解比较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甲组用番泻叶灌肠准备 ;乙组用甘露醇口服准备。随机分组对比肠道清洁度及成功率等。结论 :两者均是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
黄山旭陆品相范文阶
关键词:电子肠镜番泻叶灌肠甘露醇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进一步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缝合术的后期疗效。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了 8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单纯缝合术后的复发率及上腹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并发症率、再手术率。结果 :通过平均 10 3.3月的随访 ,远期复发率为 35 .2 % ,其中上腹部不适症状率 13.6 % ,并发症率 11.4% ,再手术率 10 .2 %。急性与慢性溃疡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有一定的差异 (P <0 .0 5 )。年龄及溃疡大小对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单纯缝合修补术后辅以正规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预后良好 ,单纯修补术可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
陆品相任雪雷范文阶陆立平姚礼庆唐竞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微创处理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的方式,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5月在徐汇区大华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SABP患者,分别经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采用保守治疗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局部穿刺脓肿引流、胆道手术等微创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合并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36例(60.0%,36/60),其中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治疗26例,PTCD治疗8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20例,好转(胰腺炎控制)12例,因急性呼吸窘迫和急性肾衰竭死亡4例。未合并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24例,其中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治疗4例,行保守治疗20例;治愈13例,好转(胰腺炎控制)7例,因心、肺和肾脏功能衰竭死亡4例。本组60例中,治愈33例(55.0%),好转19例(31.7%),死亡8例(13.3%),治疗总有效率为86.7%(52/60)。合并胰腺假性囊肿8例(13.3%,8/60),行保守治疗5例,行囊肿内引流术3例;均治愈。合并胰周脓肿6例(10.0%,6/60),均于B超引导下行局部穿刺置管引流,治愈3例,死亡3例。结论应加强老年SABP患者心、肺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是关键,微创技术是治疗伴有胆管梗阻的SABP有效、首选治疗方法。
胡强陶健朱娓陆品相沈玉根范文阶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胆源性微创
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3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TMC者53例(72.6%)。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61例,其中5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复发;另10例因术前超声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和)病理检查提示包膜受侵犯,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4例,术后复发1例。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甲状腺肿瘤1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TMC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术前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可提高TMC的术前诊断率。对TMC患者应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不提倡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术前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包膜受侵犯者应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范文阶陆品相胡强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
内镜切除结肠直肠巨大息肉术后留置肛管减压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巨大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留置肛管减压对术后恢复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计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入组结肠直肠巨大息肉(直径≥3 cm)的病人,分为内镜治疗组100例和内镜治疗加预防性肛管置入组(简称内镜肛管组)92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治疗组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5.0%),内镜肛管组2例(2.2%);内镜治疗组术后发生电凝综合征7例(7.0%),内镜肛管组发生1例(1.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镜治疗组平均体温(37.2±0.8)℃,内镜肛管组平均体温(37.1±0.6)℃,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肛管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22.5±5.9)h与内镜治疗组(39.3±10.4)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肛管组腹痛程度评分(2.2±1.3)分与内镜治疗组(4.7±2.2)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腹部平片显示,内镜治疗组的肠腔较内镜肛管组明显扩张。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结肠直肠巨大息肉术后,应用肛管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临床意义。
韩华中徐春华范文阶齐志鹏李冰周平红姚礼庆钟芸诗陆品相
关键词:肛管减压术后迟发性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