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立新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逼尿肌
  • 4篇膀胱
  • 3篇逼尿肌不稳定
  • 2篇肌收缩
  • 2篇
  • 1篇调制
  • 1篇动力学
  • 1篇尿流动力学
  • 1篇全细胞
  • 1篇全细胞膜片钳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间
  • 1篇细胞间通讯
  • 1篇细胞培养
  • 1篇膜片
  • 1篇膜片钳
  • 1篇梗阻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理
  • 1篇膀胱逼尿肌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宋波
  • 5篇范立新
  • 2篇李蕾
  • 2篇李龙坤
  • 2篇金锡御
  • 2篇周逢海
  • 1篇文前军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正常与不稳定大鼠膀胱逼尿肌T型Ca^(2+)通道亚型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正常与不稳定大鼠逼尿肌T型Ca2+通道亚型基因的表达和T型Ca2+电流密度差异。方法RT-PCR法与膜片钳检测逼尿肌细胞T型Ca2+亚型通道基因表达和电流密度。结果①在T型Ca2+通道亚型α1I、α1G、α1H中,正常逼尿肌表达α1I,DI逼尿肌表达α1I与α1G,二者均无α1H表达;②正常与DI逼尿肌均存在T型Ca2+电流;③DI组峰值电流(peakI)幅度和密度均大于正常组。结论DI逼尿肌胞外钙离子通过T型Ca2+通道的内流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DI逼尿肌T型Ca2+亚型通道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范立新宋波李龙坤金锡御文前军李蕾
关键词:逼尿肌全细胞膜片钳RT-PCR
稳定与不稳定逼尿肌细胞兴奋-收缩基础
2004年
对比研究人类正常膀胱逼尿肌与不稳定逼尿肌的细胞生理 ,有助于我们确定膀胱功能异常患者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近来 ,逼尿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的细胞活动过程 ,特别是钙的作用与调制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为不稳定逼尿肌细胞某些机制的改变损害了膀胱的正常功能 ,但它们是否为膀胱功能障碍的根源 ,或继发于膀胱功能障碍的改变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了解膀胱功能障碍特有的细胞损害 ,将为我们展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开发新的治疗途径提供指导。
范立新宋波
关键词:膀胱肌收缩
逼尿肌不稳定的离子基础被引量:3
2004年
逼尿肌兴奋 收缩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 ,任一或多个环节的功能失调均可能导致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 ,近年来 ,由于电生理学、细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逼尿肌离子通道状况改变而导致逼尿肌不稳定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 ,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 ,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范立新宋波
关键词:膀胱肌收缩
排尿梗阻大鼠尿动力学及逼尿肌不稳定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大鼠排尿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进程 ,确定选择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最佳时期。方法 结扎膀胱颈部形成膀胱出口不完全性梗阻 ,留置膀胱造瘘 ,清醒状态下进行不同时期膀胱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所有梗阻组动物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显著增加 ,排尿压与顺应性增加 ,出现膀胱自发性收缩。在梗阻的第 5、6周 ,96%的动物发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 ,并有一相对稳定期 ,而到第 8周 ,排尿压、顺应性与自发性收缩因膀胱功能严重损害呈下降趋势。结论 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功能呈进行性损害 ;梗阻第 5。
范立新宋波李龙坤周逢海李蕾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尿流动力学
逼尿肌不稳定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研究逼尿肌不稳定 (DI)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GJIC)功能 ,探讨DI发病机理以及阻断兴奋传递作为治疗手段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FRAP)检测BOO大鼠模型培养膀胱逼尿肌细胞GJIC功能 ,以荧光恢复率作为比较。 结果 在漂白后第 4min时 ,DI组平均荧光恢复率为 (35 .791± 0 .836 ) % ,正常对照组为 (8.6 4 5± 0 .6 73) % ,D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细胞间兴奋传递增强是D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逢海宋波金锡御范立新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细胞间通讯发病机理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