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云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文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人类学
  • 3篇学人
  • 3篇神话
  • 3篇主情
  • 3篇宗教
  • 3篇文论
  • 3篇文学人类学
  • 3篇小说
  • 3篇民族志
  • 3篇边缘流
  • 2篇代文
  • 2篇隐喻
  • 2篇灾难
  • 2篇中国古代文论
  • 2篇人类学解读
  • 2篇萨满
  • 2篇社会
  • 2篇社会选择
  • 2篇诗学

机构

  • 17篇郑州航空工业...
  • 1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8篇荆云波
  • 2篇王莉
  • 2篇吴中
  • 2篇席俊杰
  • 2篇马红岩
  • 2篇程琤
  • 2篇张臻
  • 1篇祖利红
  • 1篇金静敏
  • 1篇刘丰敏
  • 1篇楚随英
  • 1篇王丽萍
  • 1篇刘芳
  • 1篇李卫华
  • 1篇胡勇
  • 1篇马振萍
  • 1篇席占田
  • 1篇冯歌
  • 1篇王含英

传媒

  • 3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民族艺术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新技术...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虎族历史的神话隐喻与仪式场景——《最后的巫歌》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2013年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一个土家族群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关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是一部典型的文化他者的民族志。
荆云波
袁可嘉诗歌批评的现代主义特性被引量:1
2003年
20世纪40年代,作为九叶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以“新诗现代化”为目标,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主张间接现实观,通过主体对真实感受和复杂的意识作用,转化为诗性经验并通过技巧与形式凝定于诗歌文本。对诗歌文本,强调诗人思想知觉化,实现知情与感性的统一,实现从主情向主知的审美变化。他要求诗人自觉接受现代文化的复杂性,处理这种复杂情绪时应有给它们适当安排而求得平衡的艺术个性,在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形成一种张力。这些理论观念,在诗歌实现本体艺术完美与关注社会人生的融合上,在继承中国新诗传统和吸收西方最新诗潮上,为传统诗歌创作和批评所欠缺的现代性作出了可贵探寻,为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和批评纳入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的轨道作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
荆云波冯歌
关键词:诗歌本体现代主义
历史记忆:神圣的回归与现代性批判被引量:2
2009年
《敦煌遗书》是甘肃作家冯玉雷第三部以敦煌为题材的小说。相对于纪实性的《敦煌百年祭》和散文化风格的《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秉承了他一以贯之、倾情不渝的敦煌情结的书写和神奇另类的表现手法。小说以斯坦因四次中亚探险、寻找历史文化遗迹为线索,故事结构显得更加紧凑、集中,视域境界也更具文化相对主义眼光和全球化胸怀。
荆云波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历史记忆神圣历史文化遗迹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风格
指瑕: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2009年
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荆云波
关键词:古代文论文学批评有效性
历史的神话化:谈祖先崇拜的原型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中国古礼中特别强调"报本反始"的原则,这条原则与古代社会盛行的祭天礼地、祖先崇拜从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历来在解释报本反始和祖先崇拜观念时很容易陷入互相阐释和循环论证的圈子中。如果跳出传统经学的注疏、正义、训诂的眼光,从跨文化的比较宗教学的角度,运用永恒回归的神话原型理论来反观祖先崇拜,则可以获得新解:先民通过对先祖历史的神话化,定期举行祭祖仪式,求得与祖先的同在,从而使其生存获得再生的神圣性和实在性。
荆云波
关键词:祖先崇拜比较宗教学神话
虎族历史的神话隐喻与仪式场景——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2013年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以白虎为图腾的原住民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观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是一部典型的文化他者的民族志。神圣的信仰系统寓言般地落实在山民具体的日常生活、言语行动中,是三峡先民流传下来的生存模式与智慧结晶,虎族人正是通过这些巫文化习俗不断强化着对自己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的记忆与认同。但是面对历史的进程和现代文明,以巫歌为表征的古老的巫文化及其神圣信仰终将难逃被撕裂和被消解的命运。作家和民俗学家可以用文学民族志和文字记录的书面方式对这些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但是,我们怎样去还原那巫歌得以产生和存活的信仰空间和仪式场域呢?
荆云波
和谐社会与语言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大学生语言和谐教育被引量:1
2009年
"和谐"二字本身都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将语言和谐与高等教育结合起来,探寻实现语言和谐的路径和方法,无疑是对语言和谐研究内涵的拓展,也将语言和谐问题引向了实践层面。将语言和谐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标,可以促进教育内容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荆云波
关键词:和谐社会语言和谐
中国文论对现实主义的文化过滤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传统文论中存在的对真实性、写实手法的推崇以及社会关怀的精神与西方现实主义文论的特质之间具有的内在一致性。以此作为内在文化根基与认同基础,研究西方现实主义对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及其在接受过程中的变异,探寻创造性的文化过滤和文化误读,有助于发现中国新文学发展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某些特点与规律。
荆云波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文论文化过滤
比较文学的人类学视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文学人类学小组讨论侧记
2008年
2008年10月12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类学对比较文学视野的开拓:一、比较文学的人类学转向: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多样性及地方性问题;二、文学人类学的追问:文学的概念和功能究竟是什么?
荆云波
关键词:比较文学人类学
《仪礼》的文化记忆与仪式叙事
《仪礼》在“三礼”中是最早被奉为经典的。之后,对于《仪礼》及其指涉的礼文化的研究,历代没有中断,总体看来,大致沿两条路径展开:一是对经典本身的研究,包括经学的考据注疏、名物训释;二是对《仪礼》所涉及的礼制、礼仪、历史、文...
荆云波
关键词:《仪礼》文化记忆神话原型社会价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