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晟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源
  • 2篇神经源性膀胱
  • 2篇手法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关节
  • 2篇膀胱
  • 1篇电针
  • 1篇调神
  • 1篇督脉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锻炼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8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葛晟
  • 4篇孟兆祥
  • 3篇张熙斌
  • 1篇朱蓉蓉
  • 1篇朱玲玲
  • 1篇陈波
  • 1篇任素伟
  • 1篇马勇
  • 1篇尹正录
  • 1篇林春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脊椎法的内涵及古今应用概况
2023年
[目的]研究脊椎法的内核以及古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古代医家论著的梳理,分析脊椎法的含义及与经脉腧穴的渊源,总结古今医家诊治脊柱及脊旁疾病的经验,探讨脊柱段阳性反应点诊疗法的价值。[结果]脊椎法是对脊柱段进行诊察的方法,源于督脉理论,与夹脊穴、背俞穴联系密切。在古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脊椎法主要用于定位腧穴、反映病候和治疗疾病三个方面。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基于经络穴位学说论治脊源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应用于脊柱脊周、头面五官、脑和神志以及脏腑相关病等方面。[结论]脊椎法是针灸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法,对其内涵和应用概况进行研究,能够为脊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曹星星黄灵慧葛晟吴家昊孟兆祥
关键词:督脉夹脊穴背俞穴阳性反应点脊源性疾病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 FM)、改良Ashworth、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运动功能项。结果:(1)PDMS-2 FM: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01,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4),干预组、训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0);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时增加(P=0.014,0.000,0.000),干预组评分较训练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2)改良Ashworth: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同一测评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Wee FIM运动功能项: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3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8,0.000,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5),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45)。结论: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提高其运动功能独立性。
任素伟朱玲玲林春孟兆祥张熙斌葛晟全逸峰陈波
关键词:脑性瘫痪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功能独立性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损伤47例
2001年
葛晟
关键词:手法治疗
医治护联合应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结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康复医学科常规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脊髓损伤病人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指导,干预2个月后对比两组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医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满意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
温凤鸾葛晟朱芳芳
关键词: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神经源性膀胱
手法整复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效果。方法:58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以手法整复结合颈部肌肉锻炼,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X线张口位片评定疗效。结果:经过5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两组相近(96.6%与93.1%),治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与48.28%,P<0.05)。X线片示寰枢关节齿状突与侧块间距差值两组比治疗前减小(P<0.01),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颈部肌肉锻炼能有效纠正寰枢关节紊乱,提高治愈率。
葛晟
关键词: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χ_(2)=4.350,P=0.037);治疗1个后,2组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增多,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1),2组患者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大,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可有效缓解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膀胱功能重建,值得推广应用。
黄灵慧葛晟张熙斌朱蓉蓉尹正录孟兆祥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电针排尿功能尿动力学
针刺配合活血利水法治疗踝关节扭伤80例被引量:2
2000年
葛晟马勇
关键词:针刺疗法活血利水踝关节扭伤
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糖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阴虚阳亢症候积分变化情况,记录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友病因子水平、内皮素-1水平及阴虚阳亢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44/62)(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后循环缺血状态,可能与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黄灵慧全逸峰葛晟张熙斌吴书画孟兆祥
关键词:滋水清肝饮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