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书堃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0篇巨细胞
  • 9篇肿瘤
  • 9篇细胞瘤
  • 9篇巨细胞瘤
  • 9篇骨巨细胞瘤
  • 5篇骨肿瘤
  • 4篇溶酶
  • 4篇溶酶原激活剂
  • 4篇纤溶
  • 4篇纤溶酶
  • 4篇纤溶酶原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激活剂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尿激酶

机构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22篇董书堃
  • 8篇沈溪明
  • 8篇李海刚
  • 7篇文剑明
  • 6篇曾韵洁
  • 3篇曾弘
  • 3篇张萌
  • 3篇王林
  • 3篇任明能
  • 3篇王林
  • 2篇郑铭豪
  • 2篇刘子君
  • 2篇董愉
  • 1篇曾弘
  • 1篇董愉
  • 1篇赵国强
  • 1篇刘方舟
  • 1篇梁英杰
  • 1篇朱世红
  • 1篇王凌云

传媒

  • 5篇癌症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正常骨细胞中检测到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但目前未见有关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GCT)NOS的活性及其与GCT病理分级和肿瘤复发关系的报道。本研究探讨GCT组织中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GCT病理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用NOS的cDNA探针检测14例冻存GCT组织中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mRNA的表达,用抗NOS1、NOS2、NOS3的多克隆抗体检测42例GCT石蜡包埋组织中NOS1、NOS2、NOS3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14例冻存的GCT组织中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r giant cell,MGC)cNOS和iNOS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57.1%,单核细胞(mononuclaer cell,MC)的阳性率均为 35.7%;(2)病理分级Ⅱ、Ⅲ级MGC的cNOS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级MGC(P=0.008);(3)在42例GCT的石蜡包埋组织中,MGC中NOS1、NOS2、NOS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5.7%、59.5%和31.0%,MC的阳性率分别为54.8%、28.6%和14.3%;(4)病理分级Ⅱ、Ⅲ级CCT组织中MC的NOS1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级组(P=0.006);(5)复发组GCT组织MC的NOS1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18)。
李海刚潘朝斌曾弘曾韵洁沈溪明董书堃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蛋白骨巨细胞瘤肿瘤复发
TNF-α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表达的调节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TNF-α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mRNA表达的调节及意义。方法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及传代,加入外源性TNF-α,观察加入TNF-α前后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RTPCR检测u-PA系统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过程中可见到三种细胞:多核巨细胞(MGC)、巨噬细胞样单核细胞(MC)及纤维母细胞样单核细胞(FC),传代几次以后只有FC及MC;RT-PCR检测细胞中有u-PA、uPAR及PAI-1mRNA表达,加入TNF-α后mRNA的表达较加入前增高(P<0.05);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PI),加入TNF-α后PI值较加入前增高(P<0.05)。结论外源性TNF-α促进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u-PA系统mR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任明能董书堃文剑明张萌朱世红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
用水疱法研究麻风皮损内的单核细胞被引量:2
1991年
用人工负压吸引形成皮肤水疱获取麻风皮损组织的单核细胞(MNC),以对各型麻风水疱中的细胞数量、种类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动态观察。选麻风患者4人,其中TT和LL各1例,BL2例,均为新发现或经短期治疗的病例,年龄28~58岁,皮损活检证实均有典型病变。对照组为健康者5人,男3女2,年龄23-56岁。置四孔(孔径8mm)有机玻璃板于上肢皮损处,健康者则置于前臂内侧,与负压器相连,负压为150mmHg,经90-120分钟。
董书堃刘子君方郭饧邓健康
关键词:麻风皮损单核细胞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董书堃郑铭豪沈溪明李海刚董愉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预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及其受体和反意受体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及其受体(RANK)和反意受体-护骨因子(OPG)在骨巨细胞瘤(GCT)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GCT中多核巨细胞形成J、affe分级和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例GCT组织中ODF、OPG、RANK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GCT组织中ODF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Jaffe分级和临床复发的关系。结果:GCT组织中ODF、OPG、RANK mRNA均有表达,且ODF表达丰富;GCT组织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均有ODF蛋白的表达,但以单核基质细胞为主,Ⅰ级单核基质细胞中OD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Ⅲ级,ODF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无关。结论:GCT组织中ODF的表达与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及Jaffe分级有关。
朱岩董书堃范钦和沈溪明林汉良刘方舟
关键词:骨肿瘤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细胞滤片在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应用
2004年
董愉沈溪明梁英杰钟觉民董书堃
关键词:骨肿瘤细胞学诊断染色法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骨形成蛋白诱导下异位成骨及应用于人造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在骨形成蛋白 (BMP)诱导下在体内外的异位成骨效应 ,为研制一种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 Wistar大鼠 MSC,体外实验将 MSC+ BMP分别在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内培养 ,体内实验将 MSC+ BMP与人工珊瑚骨 (CHA)制成复合移植体 ,种植在大鼠背肌内 ,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成骨效应。结果  MSC在体外 (培养板和弥散小室 )只形成软骨基质 ,在体内复合移植体 (CHA + BMP+ MSC)形成骨质 ,其成骨效应比对照组 A(CHA + MSC)和对照组 B(CHA )强。结论 复合移植体 (CHA+ BMP+ MSC)有可能被研制成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除 BMP外 ,移植体植入的机体和局部还存在其它诱导成骨的因子 ,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的作用 ,将对研制这种理想的人造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董书堃文剑明毕熲董愉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形成蛋白人造骨
端粒酶及蛋白亚单位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基因在不同分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骨巨细胞瘤样本并进行病理学分级,采用 TRAP 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方法检测各样本中 hTERT 基因的表达,经薄层分析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约80%的骨巨细胞瘤组织中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表达组织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骨巨细胞瘤Ⅰ级样本不表达 hTERT 基因或表达极弱,13例骨巨细胞瘤Ⅱ级与3例骨巨细胞瘤Ⅲ级的样本有较高的 hTERT 基因表达水平,与骨巨细胞瘤Ⅰ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Ⅱ级与Ⅲ级的 hTERT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样本 hTERT 基因表达亦较其他样本明显增高。【结论】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和 hTERT 基因,hTERT 基因表达量可为骨巨细胞瘤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预测提供参考。
王林董书堃文剑明
关键词:端粒酶基因表达
1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细胞来源分析
1999年
王凌云王连源李海刚董书堃朱兆华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细胞来源病例分析
细胞粘附分子在胆囊癌中表达的意义
2001年
研究胆囊癌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CEA和CD44v6蛋白表达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4例胆囊癌组织中CEA和CD44v6蛋白的表达。 44例胆囊组织中CEA和CD44v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48% ;两者的表达与肿瘤浸润外膜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 (P <0 0 5 ) ;胆囊癌组织中CEA和CD44v6蛋白呈协同表达 (P<0 0 5 )。CEA和CD44v6蛋白与胆囊癌的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李海刚曾韵洁董书堃林敏玲吴东霞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胆囊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