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亚贤

作品数:66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脑梗
  • 10篇多发
  • 10篇多发性
  • 10篇多发性硬化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肿瘤坏死因子
  • 9篇坏死因子
  • 8篇脑梗塞
  • 8篇急性
  • 8篇梗塞
  • 7篇蛋白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基因
  • 7篇病人
  • 6篇再发性
  • 6篇髓鞘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动脉

机构

  • 40篇广州医学院第...
  • 2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64篇董亚贤
  • 15篇钟高贤
  • 12篇石红婷
  • 11篇刁芳明
  • 9篇田作军
  • 8篇林佩玉
  • 6篇李少明
  • 6篇徐鋆阳
  • 6篇李秋玲
  • 4篇邵明
  • 4篇陈霄莲
  • 3篇庞履廉
  • 3篇曹福田
  • 3篇李作汉
  • 3篇奉俊敏
  • 3篇张帆
  • 3篇梁永源
  • 3篇赵薛旭
  • 3篇周玉兰
  • 3篇高聪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河南实用神经...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戊酸和托吡酯治疗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分析比较
2015年
目的:分析比较口服丙戊酸(Valproate,VPA)和托吡酯(Topiramate,TPM)对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单独应用丙戊酸和129例单独应用托吡酯至少两年无发作的癫癎患者脑电图进行分析和比较,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次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期间间隔至少2年。结果:结果:丙戊酸钠组,136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明显减少或消失,15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无明显减少,1例患者癫癎发作波增加;托吡酯组,112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明显减少或消失,16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无明显减少,1例患者癫癎发作波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均可使症状性癫癎或原发性癫癎的临床发作得到控制,与脑电图的改变基本一致。
刁芳明徐鋆阳李秋玲莫志铭石红婷陈霄莲徐凤霞董亚贤胡湘蜀钟高贤
关键词:托吡酯丙戊酸脑电图
抑水率与3.0T单体素~1H-MRS匀场及代谢物定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波谱预扫描抑水率与头部3.0T单体素PRESS序列1H-MRS预扫描匀场及主要代谢物相对定量(NAA/Cr、Cho/Cr)的相关分析。方法:48例头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的受检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1H-MRS采集共得到48条谱线。检查参数为TR 1500 ms,NSA 128次,TE 144 ms。记录匀场水峰的半高全宽(Full width half max,FWHM)和抑水率,机器自动计算得出NAA/Cr及Cho/Cr记录其对应数值。计算抑水率与NAA/Cr、Cho/Cr、匀场Pearson相关系数。把受检者按抑水率高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NAA/Cr、Cho/Cr和匀场等计量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①抑水率与FWHM、NAA/Cr、Cho/Cr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P<0.000),0.004(P=0.981),-0.605(P<0.000),由于NAA/Cr没有发现相关性,因此未能进入两组比较。②抑水较好组较抑水较差组,Cho/Cr减低(0.82±0.23,1.07±0.14,t=3.950,P<0.000),匀场更有效[(7.7±2.3)Hz,(9.2±1.9)Hz,t=4.805,P<0.000)。结论:抑水较好组匀场较佳从而能获得高分辨谱线,Cho/Cr在抑水较差时比值稍增高,NAA/Cr没有相关性。
郑晓涛毛青孙翀鹏董亚贤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
脑血栓病人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标志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观察了16例脑血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标志的变化。脑血栓病人外周血CD3+CD4+、CD3+CD8+及CD8+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3-CD16+、CD4+HLA-DR+及CD19+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脑血栓患者既存在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也同时存在功能状态的异常。
刘金保董亚贤王随昭
关键词:脑血栓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老年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3例抗凝与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与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方法4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A组为溶栓组,14例,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50万U5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5~7d;B组为抗凝组,29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效果欠佳者延长至7~10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g),观察皮下、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2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71.4%vs.55.2%,P〈0.05)),但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治疗后Prr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无手术指征时,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许志荣董亚贤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尿激酶
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不一致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主要致死性疾病脑血管病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50%~70%的脑血管病存活者还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血管病有重要临床及科研价值。国内外许多...
田作军廖海星奉俊敏董亚贤李少明邵明
文献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分型,探讨TNF-α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8例无亲缘关系的MS的病人和106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TNF-α分型。结果TNF-α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P均>0.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分析,广东人群中MS与TNF-α基因不关联。
梁永源董亚贤陈盛强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选择197例脑梗死病人,其中阿司匹林组98例,氯吡格雷组99例,然后随机分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氯吡格雷组(A1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阿司匹林组(B1组)、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组(A2组)、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组(B2组)。采用比浊法测定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14±3)d后PAR结果。结果A1组有2例(4.0%)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A2组有9例(18.4%)发生C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有2例(4.1%)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B2组有8例(16.3%)发生A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1组与A2组比较及B1组与B2组比较,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影响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可降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发生率。
石红婷董亚贤钟高贤钟高贤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采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年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2%,病程<6年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包括皮疹、乏力、嗜睡、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出汗多、脱发、转氨酶升高。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安全可靠,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李秋玲尧慧燕钟高贤刁芳明徐鋆阳董亚贤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临床疗效
运动疗法对医院-家庭过渡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医院-家庭过渡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4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出院前1 d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个月及3个月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对PD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尧慧燕石红婷董亚贤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疗法康复护理
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住院患者279例,首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再将资料分为颈动脉有无斑块两组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及单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最后比较危险因素亚组间斑块积分和指数的大小。结果颈总动脉的IMT受年龄(age)、收缩压(SB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Betaage=0.242,Page=0.000;BetaSBP=0.152,PSBP=0.013;BetaLDL=0.115,PLDL=0.048),但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SBP影响(ORage=1.087,Page=0.000;0RSBP=1.036,PSBP=0.000)。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χ^2=58.379,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χ^2=18.206,P=0.0000;颈动脉斑块的积分及指数的比较: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F=69.353,P=0.000;F=64.826,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F=4.866,P=0.028;F=6.927,P=0.009)。结论年龄及SBP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LDL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
田作军刘磊董亚贤李少明邵明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年龄收缩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