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俊华

作品数:157 被引量:47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核科学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3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核科学技术
  • 5篇冶金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碳钢
  • 33篇低碳钢
  • 31篇合金
  • 28篇耐候钢
  • 23篇大气腐蚀
  • 22篇锈层
  • 21篇电化学
  • 21篇废物
  • 21篇高放废物
  • 20篇地质处置
  • 16篇金属
  • 13篇低合金
  • 13篇低合金钢
  • 13篇合金钢
  • 10篇阻抗谱
  • 10篇镁合金
  • 10篇耐蚀
  • 9篇电化学阻抗
  • 9篇电化学阻抗谱
  • 8篇金属腐蚀

机构

  • 154篇中国科学院金...
  • 9篇东北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凯里学院
  • 2篇沈阳大学
  • 2篇莱芜钢铁集团...
  • 2篇山西太钢不锈...
  • 2篇广州供电局有...
  • 2篇河钢股份有限...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作者

  • 157篇董俊华
  • 119篇柯伟
  • 32篇韩恩厚
  • 28篇王长罡
  • 25篇魏洁
  • 24篇魏欣
  • 21篇穆鑫
  • 18篇陈楠
  • 15篇赵林
  • 11篇薛芳
  • 10篇郝龙
  • 10篇王雷
  • 7篇董杰
  • 7篇刘春明
  • 7篇阳靖峰
  • 7篇胥珊娜
  • 6篇刘国超
  • 6篇陈新华
  • 5篇陈文娟
  • 4篇杜林秀

传媒

  • 27篇金属学报
  • 13篇腐蚀科学与防...
  • 7篇第七届全国腐...
  • 5篇中国腐蚀与防...
  • 4篇第十届海峡两...
  • 3篇莱钢科技
  • 2篇材料保护
  • 2篇河北冶金
  • 2篇2007年中...
  • 2篇第七届海峡两...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2篇2014海洋...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电化学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首钢科技
  • 1篇中国公路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电极碳钢体系在薄液膜初期干燥过程中的阻抗谱演化规律
2007年
采用电子天平和交流阻抗法在湿干变化环境中原位监测了碳钢双电极体系电化学阻抗谱,并研究了其大气腐蚀初期阻抗谱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薄液膜较厚时,可以利用简单的传输线模型对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薄液膜减薄至128μm以下时,阻抗谱出现Warburg阻抗。当电极表面的薄液膜减薄至不连续时,在腐蚀初期表面没有腐蚀产物的条件下,两电极间的溶液电阻急剧增大,干燥后变为两电极间填充的绝缘材料的电阻.
李胜昔董俊华韩恩厚柯伟
关键词:交流阻抗碳钢薄液膜传输线模型
一种耐蚀镁合金
本发明涉及耐蚀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类领域。按质量百分比计,其组成成分为:Cd 0.3~5%,Al 8.5~9.5%,Zn 0.5~0.9%,Mn 0.2~0.4%,杂质元素Fe≤0.02%,Cu≤0.002%,Si≤0....
董俊华胥珊娜柯伟
文献传递
化学剂冷却的热轧螺纹钢在含氯离子的混凝土中耐蚀性的评价
一种新型的化学剂FM代替水,用于热轧螺纹钢的轧后穿水冷却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在满足钢筋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改善了钢筋的表面氧化皮的质量,提高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耐蚀性.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比较了4种不同表面状态的钢筋(裸钢、水...
魏洁董俊华柯伟
关键词:螺纹钢冷却工艺电化学阻抗谱耐蚀性混凝土
HCO_3^-,SO_4^(2-)和Cl^-混合体系中Cu点蚀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HCO_3^-浓度为0.08 mol/L及不同浓度配比的SO_4^(2-)和Cl^-混合溶液中,利用循环极化电化学测试方法和SEM,对Cu工作电极的循环极化行为和点蚀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SO_4^(2-)或Cl^-均能促进Cu的阳极溶解,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Cl^-能降低Cu电极的腐蚀电位,增强其电化学活性.在点蚀敏感区域图中,Cu发生点蚀的临界Cl^-浓度为0.02 mol/L.当Cl^-浓度较低时,SO_4^(2-)对点蚀敏感性无影响;当Cl^-浓度为中等时,SO_4^(2-)抑制点蚀;当Cl^-浓度较高时,SO_4^(2-)使Cu点蚀敏感性先升高后降低.无论SO_4^(2-)浓度的高低,Cl^-都能促进点蚀.在本研究体系中,Cu的点蚀敏感性强烈地受到Cl^-和SO_4^(2-)的影响.
王长罡董俊华柯伟李晓芳
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CU点蚀SO2-4
膨润土对低碳钢在模拟重碳酸盐环境中活化/钝化腐蚀倾向的影响
本文采用电化学原位测量方法研究了高庙子钠基膨润土对低碳钢在模拟重碳酸盐环境中活化/钝化腐蚀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氧0.05 mol/L NaHCO溶液中,低碳钢的开路电位随浸泡时间正移,趋于钝化状态;而在除氧0.05...
魏欣薛芳董俊华任麒嬴王长罡李晓芳柯伟
关键词:低碳钢膨润土电化学阻抗谱
文献传递
一种经济型耐候钢
本发明涉及低合金钢领域,特别是经济型耐大气腐蚀的低合金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塔架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该耐候钢的合金成份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2~0.21、Si:0.2~2.0、Mn:0...
董俊华韩恩厚柯伟陈新华
文献传递
在加载过程中实现同步干湿交替加速腐蚀设备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速腐蚀及腐蚀疲劳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加载过程中实现同步干湿交替加速腐蚀的设备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控温装置、控湿装置感应腐蚀疲劳箱内的温度湿度把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对腐蚀疲劳箱内的温度湿...
王雷董俊华柯伟
文献传递
一种AlSi型经济耐候钢
本发明涉及低合金钢领域,特别是经济性耐大气腐蚀的低合金碳素钢,主要用于铁道、高速公路护栏、矿山设施、农业机械、广告灯箱、塔架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其主要合金成份包括Al、Si、RE,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
董俊华韩恩厚柯伟陈新华
文献传递
模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环境下重碳酸盐浓度对低碳钢活化/钝化腐蚀倾向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除氧的HCO-3溶液中,采用原位测量开路电位方法研究了HCO-3浓度对低碳钢腐蚀活化/钝化状态的影响,用SEM观察了低碳钢电极在除氧的HCO-3溶液中长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电极的腐蚀演化特征及规律,用XRD方法检测了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低碳钢的开路电位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以及HC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长期浸泡后,在0.01 mol/L HCO-3溶液中低碳钢的阳极溶解处于极限扩散状态,而在高于0.02 mol/L HCO-3溶液中处于钝化状态;锈层的主要腐蚀产物为a-FOOH和Fe3O4.
文怀梁董俊华柯伟陈文娟阳靖峰陈楠
关键词:低碳钢活化钝化高放废物处置
AH32长尺试样在模拟海洋潮差区腐蚀行为的电偶电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自制的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实海潮差,监测了在模拟潮差区内AH32长尺试样的电偶电流和电极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供氧差异形成的宏电池作用,AH32长尺试样在潮差区和全浸区内的电极电位分布不均衡,引发了内部的电偶电流,其实质为阴、阳极反应产生的净电流。在潮差区内,AH32长尺试样不同部位的电偶电流随潮位运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潮位最高时,所有部位的电偶电流均处于极大值状态,且中间潮位部位的电偶电流最大,由此所引起的阳极电流也最大。根据电偶电流的变化计算出的干燥、润湿和浸没状态的时间分布表明,AH32长尺试样在潮位区不同部位的腐蚀量取决于润湿和浸没时间在该部位的分配。各部位在浸没态时存在宏电池作用,产生电偶电流。而在润湿态下,由于薄液膜的溶液电阻很大,导致宏电池驱动电位几乎等于在薄液膜上的电压降,因此宏电池作用极弱,且不产生电偶电流。润湿时间和润湿电量的关系显示,潮位运动中AH32长尺试样的最大润湿时间出现在平均中潮位以上的部位,表明因润湿引起的该部位的腐蚀失重最大。结合由浸没态引起的平均中潮位腐蚀失重最大的结果可以确定,在潮水涨落过程中AH32长尺试样的最大腐蚀失重量应出现在平均中潮位偏上的部位,这与腐蚀速率的测量结果一致。
赵林穆鑫董俊华伍立坪王长罡柯伟
关键词:电极电位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