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大明

作品数:31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脊髓
  • 7篇脊髓损伤
  • 7篇脊柱
  • 5篇射频
  • 5篇手术
  • 5篇椎间盘
  • 4篇腰椎
  • 4篇融合术
  • 4篇射频热凝
  • 4篇热凝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颈椎
  • 3篇腰腿痛
  • 3篇突出症
  • 3篇腿痛
  • 3篇强直
  • 3篇强直性
  • 3篇强直性脊柱炎
  • 3篇脊柱融合
  • 3篇脊柱融合术

机构

  • 28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解放军第21...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寿县中医院

作者

  • 31篇董大明
  • 17篇王岩松
  • 16篇姚猛
  • 15篇姜永庆
  • 8篇刘庆鹏
  • 5篇陈立民
  • 4篇孙崇毅
  • 3篇王长纯
  • 2篇秦峰
  • 2篇高吉昌
  • 2篇裴孝鹏
  • 2篇石作为
  • 2篇康凯
  • 2篇刘斌
  • 2篇董华
  • 2篇危国军
  • 1篇乔振海
  • 1篇周昌伟
  • 1篇吉光荣
  • 1篇张挺

传媒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4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部分行脊髓造影、CT、MRI及肌电图辅助检查,患者均有较大的严重腰痛症状并均行手术治疗。行植骨融合术2例,切除患侧椎板外半和椎间相应关节突;行对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2例,行后路半椎板和一侧小关节切除USS植入,椎间融合2例,余采用常规手术内固定。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1~3年。术中硬脑膜破裂脑脊液漏3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疗效评价参照Nakanoetal腰腿病疗效评定标准以及Stauffer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手术方式。
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腰椎管内外病变因素对下肢症状产生影响的临床病例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石作为董大明刘庆鹏姚猛
关键词: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腰神经后支软组织松解术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bcl-2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加重组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加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对白质内神经纤维(NF-200染色)的保护作用,通过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结果EPO保护组bcl-2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增高,8h和7d时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7d时白质中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SSEP和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在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王岩松姚猛刘斌董大明姜永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凋亡促红细胞生成素BCL-2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早期阶段的基因表达谱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的特征性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SD 大鼠9只随机分为3组:SCI 8 h 组(3只)、72 h 组(3只)及对照组(3只),用改良的 Allen's 撞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应用含有13 200条大鼠基因的 cDNA 表达谱基因芯片对大鼠脊髓外伤性损伤后8 h 和72 h 的基因表达谱变化进行分析,并用 RT-PCR 方法对其中12条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验证。C/EBPδ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CI 8 h,52个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性变化,上调基因包括转录因子、早期快反应基因、氧化应激、补体、促炎症及抗炎症反应基因等;下调基因包括离子通道、突触及囊泡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和髓鞘相关糖蛋白等。SCI 72 h,44个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性变化,包括生长因子、GTP 酶、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泛素系统相关蛋白等,这些基因在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存活、修复和再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2条基因 RT-PCR 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结果相符合。结论 SCI 早期多种基因表达出现显著性变化,C/EBPδ是一个在损伤脊髓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很可能是一个治疗 SCI 介入靶点。
董大明姚猛李克深王岩松
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表达基因芯片
智能型射频热凝机治疗原因不明的腰腿痛被引量:1
2002年
腰神经后支病变所致的腰腿痛由于影像学(CT、MRI)无阳性所见而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医患双方,被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的腰腿痛,但确与其神经解剖分布特点有密切关系,根据其解剖学特点,应用射频技术确切阻断神经的痛觉传导,是治疗此类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
董大明
关键词:腰腿痛疗效适应证
脊髓损伤模型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脊髓损伤模型对于试验性治疗的评估以及更好地了解脊髓损伤后相关级联反应是不可缺少的。脊髓损伤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重建人类脊髓损伤的特征,这些模型因损伤施加的部位和损伤的机制不同而各有差异。近年来脊髓损伤模型不断改进,本文将对常用模型做一综述。
秦峰董大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模型
急性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6年收治的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入院24—72h内血钠低于130mmol/L,其中5例低于120mmol/L。14例尿钠40—68mmol/L,1例尿钠为148mmol/L;尿渗透压420~980mmol/L,12例患者经适当的补盐和限制水摄入量治疗,低钠症状2~3周内改善;2例发热患者因发热不能严格限制水摄入,其中1例2个月后恢复,另1例失访;1例患者补盐限水后病情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后恢复。[结论]颈髓损伤越重,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多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引起;血钠浓度,血、尿渗透压等是诊断依据;适当补充钠盐和液体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陈立民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低钠血症
BMP/Smads信号通路与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成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目前被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理成骨的一条重要途径。BMP通过激活Smads蛋白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由细胞膜转至细胞核,诱导核内成骨基因表达,使组织纤维化、骨化。一些介质蛋白对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抑制作用,可为治疗AS病理成骨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与AS病理性成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裴孝鹏董大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BMP骨化治疗靶点
新鲜髌骨横析的手术治疗
1998年
本文介绍一种髌骨横折切开复位双粗线U型内固定法,此法固定确定,病人可免除二次手术之苦,经平均随访9年22例,证实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29岁。22例横折中包括下1/4折1例、下...
姚猛刘庆鹏董大明姜永庆夏双印
关键词:骨骼手术
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术式及疗效。方法 手 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病人5例,采用一期经颈胸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同时行钛板 内固定术。结果 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上胸椎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 融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在结核病灶局部植骨及植入钛质内 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董大明姚猛姜永庆王岩松
关键词: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术脊柱融合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