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玺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脾切除术62例为研究组,传统脾切除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在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胰漏、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脾切除术比传统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巨脾的切除。
- 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元
- 关键词:巨脾门静脉高压症
-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分别于注射后6h和4h出现TUNEL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均于注射后12h达高峰,实验组为(5.23±0.28)%,对照组为(29.46±0.97)%,实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浓度均于注射后2h开始升高,且于注射后8h同步达高峰,实验组为(510.78±93.68)μg/L,对照组为(532.53±89.77)μg/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具有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并非是通过降低血清的TNF-α浓度而实现的。
- 任志元李德旭金俊硕李星董玉玺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甘草酸二铵凋亡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
- 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抑凋亡蛋白及细胞增殖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荧光染色法对17例胰腺导管腺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Survivin)进行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同法对丛生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阳性细胞数为420个,Survivin阳性细胞数为72个,其中丛生蛋白和Survivin均阳性的细胞数为59个.丛生蛋白、PCNA及Ki-67共同表达的癌细胞数为0个.结论 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抗凋亡范围比Survivin更广泛,并且其表达和细胞增殖无相关.
- 金俊硕高英兰董玉玺任志远李星陆文浩李德旭
- 关键词:胰腺导管癌丛生蛋白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 胰岛参与胰腺导管癌演进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其中11例出现胰岛空泡化及导管样结构,其中7例由胰岛细胞化生的导管样上皮CGA染色减弱、CK-7染色阳性。结论胰岛转分化为导管样组织是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胰腺导管癌的细胞来源之一。
- 金俊硕何淑赛高英兰董玉玺李德旭
- 关键词:胰腺导管癌胰岛分化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组(SPDP组,18例)和联合脾脏切除术组(DPS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血小板计数、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SPDP组与DPS组相比,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小板计数较低且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第3天(187.8±50.4)×10^9/L与(253.9±54.5)×10^9/L,第7天(202.7±48.0)×10^9/L与(356.4±63.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观察时间短[(11.6±2.2) d与(14.1±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188.6±20.1) min与(180.8±29.8) min]、术中出血量[(212.2±120.9) ml与(224.0±113.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与30.0%)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保留脾脏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 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血流阻断
- 脾切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血栓行抗凝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索脾切断流术后行抗凝治疗预防门脉系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B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行抗凝治疗。c组:仅行祛聚治疗。比较三组间血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3.39%)明显低于B组(25.93%,P〈0.05)和C组(35.71%,P〈0.05)。B组和C组间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67,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术后尽早(术后第2天)行抗凝治疗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效果佳,且安全、方便。
- 李星李德旭金俊硕董玉玺任志远陆文昊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