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晓威

作品数:18 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脱钩
  • 2篇工业污染
  • 2篇功能区划
  • 2篇公路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环境
  • 1篇地理
  • 1篇动机
  • 1篇新区
  • 1篇运输业
  • 1篇中国公路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设施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态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流域

机构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8篇江苏省环境科...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宿迁市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8篇蒋晓威
  • 5篇叶懿安
  • 5篇曹卫东
  • 5篇张磊
  • 4篇陈婷
  • 4篇唐云云
  • 4篇朱胜清
  • 4篇赵海霞
  • 4篇于露
  • 3篇罗健
  • 2篇冯彬
  • 2篇苏勤
  • 2篇崔建鑫
  • 2篇李冰
  • 2篇吴威
  • 2篇杨良杰
  • 2篇董雅文
  • 1篇王怀成
  • 1篇崔云霞
  • 1篇黄夏银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环境科技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分析污染源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环境影响、污水处理设施需求,研究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与废污水排放的空间匹配格局。综合考虑废污水排放特征、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能力与设计能力,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治污潜力释放类型区、治污增强类型区和维持现状类型区,对比分析废污水排放与治理能力缺口,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导向,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与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赵海霞蒋晓威董雅文崔建鑫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视野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是生态与环境功能的综合集成,两项功能综合集成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要比单一功能强大;生态环境功能受益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生态环境功能与受益对象,如区...
李冰张磊蒋晓威冯彬陈婷叶懿安于露
关键词: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文献传递
安徽省物流与经济时空耦合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以1994—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货运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采用重心模型、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物流和经济空间演变规律,揭示物流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并根据耦合指数识别不同区域的耦合差异。在省域尺度下,无论是重心变迁轨迹还是地理联系率,都表现出物流与经济在时空上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重心演变路径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重心间距离呈现出扩大—减小—扩大的变化过程,且物流重心在时间上滞后于经济重心,移动距离和幅度大于经济重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地理联系率都在99以上,这也表明全省物流与经济发展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在地级市尺度下,物流与经济的地理集中度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趋于增强,区域的不平衡性趋于缓和;基于物流和经济耦合指数可将省域内17个地市划分为经济超前于物流型、经济物流协调型、经济滞后于物流型三大类型。
张定曹卫东朱胜清蒋晓威唐云云
关键词:物流
泛长三角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基于2003-2010年产业和环境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探讨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重心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构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东北方向,两者重心轨迹均朝西南方向移动,其中环境污染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产业发展重心的移动,两者的轨迹演变趋势存在着一定耦合关系;②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地理集中度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地区间产业发展极化程度下降明显,不均衡性趋于减缓;而环境污染极化程度无显著变化,地区间差异仍比较显著;③根据产业集聚与污染格局的空间关联程度,将泛长三角地区划分为高集聚—高污染、高集聚—低污染、低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四种类型区。本研究可从空间效应角度为产业转型—转移与环境污染之间关联机理探讨提供新的视角。
王怀成张连马蒋晓威
关键词:产业集聚环境污染空间自相关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视野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确立生态环境功能与区域发展功能相互关联、协同推进的研究思路,构建表征生态环境功能贡献水平与区域发展需求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叠加与聚类分析,分别得出3类指标、5个等级的空间地域差异评价结果,通过三维魔法矩阵分类法进行综合分区,将泰州市划分3种生态环境功能类型区,根据各类功能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管控措施。
李冰张磊蒋晓威冯彬陈婷叶懿安于露
关键词:生态环境功能区划GIS
基于水生态健康维护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环湖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18年
水生态健康已成为区域环境管理的新目标及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巢湖环湖地区出现了水质恶化、植被消亡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水生态健康问题,旨在通过环湖地区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环湖地区水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应用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构建由水生态敏感性和水生态压力组成的分区评价指标体系,以500 m×500 m网格为评价单元,通过单要素与多要素的综合评价,借助二维关联矩阵分析,进行空间开发管制分区,据此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导向。结果表明:巢湖环湖地区从空间单元上可确定为低敏低压区、低敏高压区、高敏低压区、高敏高压区4种类型区;水生态敏感性较高的环湖主要入湖河流两侧,以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主;滨湖新区北部、巢湖市区及各镇镇中心水生态压力较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和污染排放标准;虽然环湖乡镇大部分地区水生态敏感性和水生态压力相对较低,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维护水生态健康发展是首要任务。
赵海霞蒋晓威刘燕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家级新区空间开发管控研究被引量:23
2019年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由于不合理的空间开发导致生态空间被挤占、城市资源环境超载现象日益突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空间开发管控制度是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源头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选取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为案例地区,通过构建涵盖生态保护重要性、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环境压力4个要素层、10项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表明江北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由沿江向内陆、平原地区向丘陵地区逐级递减趋势,根据要素层在空间分布差异性,将区域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饱和区域、资源承载力尚好但环境压力较大区域、资源承载力较好且环境压力较小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区域四个类型,并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准入和管控措施。研究不仅为资源环境要素全面融入国家新一轮空间规划体系制定和实施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达地区探索可持续发展空间开发路径提供案例借鉴。
高爽董雅文张磊蒋晓威叶懿安陈佳佳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家级新区
区域环境风险分区研究——以泰州市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从环境风险源危险性和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2方面构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环境风险量化模型。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将区域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4级分区,其中,高风险区72.49 km^2,约占区域总面积的1.25%;较高风险区260.37 km^2,约占区域总面积的4.50%;较低风险区1 337.34 km^2,约占区域面积的23.11%;低风险区面积为4 116.81 km^2,约占总面积的71.14%。针对分区结果对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及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
叶懿安张磊蒋晓威陈婷于露
关键词:区域环境风险
近20年安徽省经济地理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唐云云曹卫东罗健蒋晓威朱胜清
芜湖市域空间开发评价与产业布局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芜湖市区划调整及市域空间开发中存在土地浪费、生态破坏、利用无序、盲目拓展等问题,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收集社会经济和自然属性数据,选择自然本底、生态敏感、城镇建设用地、交通可达性等指标,基于1km*1km的评价单元,从空间开发约束性和支撑性两方面综合评价,采用二维矩阵判别法得出芜湖市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及空间准入理念,实现产业发展布局与适宜性空间的耦合,构建芜湖市"一核三带"产业空间开发格局,为产业布局提供科学引导.
蒋晓威曹卫东车前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