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红莲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民事
  • 2篇商业秘密
  • 2篇商业秘密法
  • 2篇商业秘密法律
  • 2篇破产
  • 2篇破产法
  • 2篇企业破产
  • 2篇企业破产法
  • 2篇新《企业破产...
  • 2篇民事法律
  • 2篇民事法律救济
  • 2篇救济
  • 2篇法律
  • 2篇法律救济
  • 2篇《企业破产法...
  • 2篇TRIPS
  • 1篇新破产法
  • 1篇新商标法
  • 1篇优先权
  • 1篇债权

机构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上海市人民代...

作者

  • 8篇蒋红莲
  • 1篇郝鲁怡
  • 1篇杨华

传媒

  • 2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特区经济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本文的研究的对象为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若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秘密自身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性和容易丧失等...
蒋红莲
关键词:商业秘密民事法律救济TRIPS
文献传递
浅析新商标法中的诉前保全制度
2002年
本文就我国新商标法中的有关诉前保全制度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蒋红莲
关键词:新商标法
新《企业破产法》的修改完善及破产审理面临的挑战被引量:3
2007年
新的《企业破产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通过在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破产申请、受理程序、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制度、债权人会议制度、重整制度、破产的域外效力以及破产企业的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与突破,但是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留下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在破产清算、跨境破产、政策性破产、金融机构破产时担保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华蒋红莲
关键词:企业破产法亮点赏析
新《企业破产法》的创新突破以及在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
2008年
新《企业破产法》充分考虑到了立法的经济性原则和企业破产法的适用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通过在立法目的、破产申请、受理程序、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与突破,如在法律适用上扩大了主体范围、强化了企业高管的责任、赋予了当事人较大的自治权、首次引入跨境破产制度、对破产清偿程序作出了更符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规定。但是,也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留下了很多新挑战,如破产清算中清算报告是否要经过审计、破产案件审理中证据失权的适用限度、保证金问题在破产案件审理中的认定、涉外破产案件中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企业政策性破产中的职工权益保护以及金融机构破产时的担保权益保护等方面仍缺少具体、明确的规定,还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以增强破产案件审理实践的可操作性。
蒋红莲
关键词:企业破产法新破产法
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以美、德、日及TRIPS相关法律为参照
本文的研究的对象为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若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秘密自身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性和容易丧失等...
蒋红莲
关键词:商业秘密民事法律救济TRIPS
论民法上的优先权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法规,借鉴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立法体例,从民法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基本类型民事权利的分析,对优先权的根本性质进行了探索和定位。优先权不是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基本类型民事权利的一种效力表现...
蒋红莲
关键词:民法学物权法债权法民事权利
从国际私法视角看网上仲裁的仲裁地确认问题
2008年
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是广义的国际私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网上国际商事仲裁又是仲裁领域的最新动向之一,对其从国际法视角的研究在国际私法与仲裁法中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际私法角度看仲裁地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意义和网上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对当今国际私法学界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和论述,以期寻求出更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法。
蒋红莲
关键词:国际私法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被引量:1
2009年
197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提出了污染者负担原则。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国内立法采用该原则。该原则的内涵仍处于不断变动和发展之中。该原则同时具备多种功能,有利于实现环境正义。该原则不会扭曲国际贸易,亦不会构成对发展中国家接受经济援助的制度障碍。
郝鲁怡蒋红莲
关键词:污染者负担原则归责原则国际贸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