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晓群

作品数:103 被引量:39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动脉
  • 34篇冠状
  • 33篇冠状动脉
  • 25篇介入
  • 19篇封堵
  • 17篇缺损
  • 16篇心肌
  • 16篇介入治疗
  • 16篇间隔缺损
  • 15篇心病
  • 15篇冠心病
  • 13篇术后
  • 13篇细胞
  • 11篇梗死
  • 11篇房间隔
  • 11篇侧支
  • 9篇心肌梗死
  • 9篇血清
  • 9篇造影
  • 9篇室间隔

机构

  • 100篇中南大学
  • 4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湖南省怀化市...
  • 2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浏阳市人民医...
  • 1篇桃江县人民医...

作者

  • 103篇蒲晓群
  • 59篇李传昶
  • 43篇郑昭芬
  • 40篇杨天伦
  • 34篇邓金华
  • 32篇孟霜媛
  • 30篇陈晓彬
  • 15篇莫龙
  • 12篇谢启应
  • 11篇胡大军
  • 9篇彭道地
  • 7篇张赛丹
  • 7篇杨天崙
  • 7篇余再新
  • 7篇陈凡
  • 6篇易军
  • 6篇谢秀梅
  • 5篇孙泽琳
  • 5篇杨宏辉
  • 4篇张利辉

传媒

  • 14篇中南大学学报...
  • 11篇中国现代医学...
  • 7篇医学临床研究
  • 7篇中国医学工程
  • 6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7篇2007
  • 20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对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低瑞舒伐他组(37例)和高瑞舒伐他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术前检测血脂浓度。结果 PCI术前三组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三组间的APN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hs-CRP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更明显,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和升高APN水平,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邹勇杨天伦蒲晓群李传昶谢启应徐细平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 ̄2005年4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7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04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5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PV)15例,冠状动脉瘘栓塞术4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法,术前、术后行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7.54%(278/285),并发症2.81%(8/285),紧急手术0.70%(2/285),死亡率0.35%(1/28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大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杨天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致腋动脉闭塞1例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报道1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发生右腋动脉痉挛后导致血栓形成,被及时发现并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保住患肢病例。由于该并发症在冠脉造影术中尚属少见。现将其治疗、护理经过报道如下:
游咏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杨天伦
关键词:桡动脉冠脉造影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VSD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和LVSV逐渐减少;LVEF和LVFS封堵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SD封堵术后,伴随左室扩张得到纠正,代偿增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郑昭芬蒲晓群何昕杨天伦陈晓彬李传昶张赛丹蒋腊梅孟霜媛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术中期疗效
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14个月支架内完全闭塞一例被引量:4
2006年
彭道地蒲晓群杨天伦郑昭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缓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CYPHER西罗莫司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GMP-140
经胸超声指导房间隔瘤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孙泽琳谢启应杨天崙蒲晓群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
关键词:房间隔膨胀瘤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
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初发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2003年
李其富蒲晓群李传昶欧淑其
关键词:梗死前心绞痛老年人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纤维合成及心功能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心肌胶原纤维合成指标以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天、1 5天、30天、90天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超声测定AMI患者出院前、第 9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 (A)的比值。将第 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作相关分析。 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发病后第 5天、1 5天、30天、90天的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 )。AMI组出院前和第 90天的LVED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LVEF和E/A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0 1 )。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李果明蒲晓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胶原E/A比值AMIAMI放射免疫法
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7
2001年
目的 :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直接胆红素进入回归方程 ,提示血清直接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 ,其相关强度与甘油三脂 (TG)和空腹血糖 (FBS)相似。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清胆红素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 (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 ,低血清胆红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血清胆红素与甘油三脂。
张赛丹陈海燕周宏研蒲晓群余再新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血脂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