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
- 作品数:87 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供受者肝重量比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供受者肝重量比(GW/RLW)对于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BN大鼠为供鼠,Lewis大鼠为受鼠,分别行全肝移植(A组)、GW/RLW〉33%部分肝移植(B组)和GW/RLW〈30%部分肝移植(C组)。术后观察28 d,通过比较术后各组存活时间、黄疸、体重曲线和移植肝脏Banff RAI评分来评估急性排斥反应。再另设GW/RLW〉33%部分肝移植(B1组)和GW/RLW〈30%部分肝移植(C1组),在术后48 h和第7天比较移植物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颗粒酶B、穿孔素和CD3的mRNA水平。并在术后第7天,比较B1组和C1组中的肝功能、总胆红素、B7-H1的mRNA水平和Ki67阳性肝细胞数。结果A、B两组受鼠术后28 d内全部存活,C组受鼠在术后22 d内全部死亡。B、C组受鼠黄疸出现时间早于A组(P〈0.01),体重增长曲线低于A组(P〈0.05)。C组的体重增长曲线则低于B组(P〈0.05)。A组移植肝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血管内皮增厚;B组移植肝可见汇管区存在淋巴细胞的浸润,中央静脉内皮明显增厚;C组移植肝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内皮明显增厚,正常的肝细胞排列形态被破坏,其Banff RAI评分高于A组和B组。移植术后第7天,C1组肝移植物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IL-2和CD3 mRNA水平,以及肝酶和移植肝增重均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1组的免疫抑制共刺激分子B7-H1的mRNA水平低于B1组(P〈0.05)。但两组间的Ki67阳性的肝细胞数比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W/RLW降低时,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被增强。
- 金昊徐自强张岩余蓉陈学海王瑾珺陈必成蔡勇
-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免疫耐受
- 微囊化胰岛移植联合肾动脉重建缓解糖尿病肾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
- 目的:建立微囊化胰岛移植联合肾动脉重建大鼠模型.并且观察该模型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疗效.方法:SD大鼠单剂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3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建模后8周随机选择加入该组;微囊移植组...
- 徐自强何云强傅红兴杨亦荣蔡勇
- 肾移植术后妊娠九例十次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的9例受者临床资料。9例受者移植时平均年龄(26±4)岁,8例为尸体肾移植,1例为活体肾移植;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2例为Ig A肾病。9例受者共自然受孕12次,成功妊娠并分娩10次,流产2次;成功妊娠时平均年龄(31±6)岁,妊娠距肾移植时间平均(78±46)个月。观察受者妊娠前3个月、妊娠早、中、晚期和分娩后3个月移植肾功能、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母体和胎儿并发症以及子代生长发育等相关情况。结果妊娠前3个月,受者平均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别为(68±12)μmol/L和(94±18)m L·min-1·(1.73 m2)-1,妊娠早、中期血清肌酐分别为(66±13)、(62±13)μmol/L,妊娠早、中、晚期e GFR分别为(99±19)、(114±24)、(112±26)m L·min-1·(1.73 m2)-1,与妊娠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前环孢素血药浓度谷值为(43±13)ng/m L,妊娠中期下降至(31±14)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剂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受者妊娠期间出现子痫前期,1例为轻度,1例为重度;6例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胎儿平均孕周为(37.4±2.0)周,其中早产2例;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 005 g,其中低体重儿1例;1 min Apgar评分除1例为9.5分,其余均为10.0分。截至2017年7月,子代年龄为3个月至17岁,其智力、体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无异常,未发生免疫系统缺陷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结论肾移植术后妊娠对于母体及胎儿均有风险,但是选择合适的受孕时机,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围产期严密监测,能提高肾移植术后妊娠的安全性。
- 张丹波倪晓洁杨亦荣蔡勇陈瑶慧郑少玲
- 关键词:肾移植妊娠妊娠并发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母婴预后
- ABO血型基因分型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 目的:ABO血型是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之一,探讨基因分型技术在ABO血型分型及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对610例标本进行ABO血型的基因分型,并对收集的10例疑难血型进行测序法基因分型...
- 陈必成张行蔡勇夏鹏杨亦荣郑少玲
- 关键词:ABO血型基因分型测序
-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隐性感染的筛查方法及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隐性感染的筛查方法,为临床早期发现CMV活动性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10~12月期间门诊随访233例肾移植受者外周静脉血标本450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巢式PCR(n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他克莫司(Tac)浓度。结果 233例肾移植受者CMV-IgG均为阳性,CMV-IgM则均为阴性;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MV-DNA阳性85例(36.48%),以低拷贝数为主。nPCR技术检测CMV-DNA阳性10例(4.29%),两种技术检测总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Tac药物浓度升高,CMV-DN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药物高浓度组CMV-DNA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 Real-time PCR是筛查肾移植受者CMV隐性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尤其在受者药物浓度偏高时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潘晓东白永恒张岩蔡勇夏鹏郑少玲杨亦荣陶志华陈必成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肾移植
- MDR1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个体化应用他克莫司及预后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I)C3435T和G2677T/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他克莫司(Tac)个体化应用及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随访,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其MDR1基因C3435T和G2677T/A的SNP,并监测受者全血Tac浓度谷值。结果91例(71.65%)接受常规Tac三联免疫抑制治疗(非辅助治疗者),另36例受者(28.35%)需要辅助药物提高Tac浓度(辅助治疗者)。3435C基因型者在辅助治疗者中占68.05%,在非辅助治疗者中占48.35%(P〈0.01)。非辅助治疗者中,MDR1G2677T/A、C3435T各基因型的血Tac浓度/剂量[单位为(μg/L)/(mg/k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3435T-G2677T/A的单倍体分析也为相同结果(P〉0.05)。4年随访期间,13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84.6%(11/13)的受者有MDR13435C基因位点,与移植肾功能正常者相比较,此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用辅助治疗升高Tac浓度的肾移植受者,其3435C基因型出现的几率高,C基因型受者可能倾向于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
- 陈必成倪晓洁白永恒张行蔡勇夏鹏蔡明杨亦荣郑少玲
- 关键词:肾移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多态性单核苷酸他克莫司
-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男28 例,女7例,年龄15-63岁,平均4...
- 张启瑜吴存造虞冠锋廖毅杨亦荣周蒙滔余正平郑少玲孙贤斌夏鹏刘勇蔡勇
- 文献传递
- 3种免疫抑制剂替换方案治疗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3种免疫抑制剂替换方案治疗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2005年11月间53例术后出现"爬行肌酐"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出现"爬行肌酐"后采用的替换治疗方案分为FK506组(n=24)、MMF组(n=18)和SRL组(n=11),观察治疗前后的移植肾功能及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并比较随访12个月的情况。结果:FK506组治疗后移植肾功能较前明显好转,血肌酐下降明显(P<0.05),同时降低了血脂水平,减少降脂药物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替换后的血糖升高不明显;MMF组治疗后可以延缓大部分病例的移植肾功能减退,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以及肝脏、骨髓毒性;SRL组治疗后亦可以延缓部分病例的移植肾功能恶化,但可引起或加重高脂血症及贫血。结论:对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采用的3种免疫抑制剂替换方案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或稳定移植肾功能。
- 倪晓洁郑少玲杨亦荣夏鹏陈必成吴存造孙贤斌蔡勇
- 关键词:肾移植爬行肌酐西罗莫司霉酚酸酯
- 同时检测人多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PCR技术的建立及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建立同时检测人多瘤病毒(BKV)和巨细胞病毒(CMV)载量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FQ-PCR),并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感染监测中的应用。选择BKV和CMV核酸保守性序列作为靶基因,PCR扩增靶片段与质粒pcD-NA3.1(+)连接。通过测序技术对进行克隆筛选。提取质粒并采用10倍梯度稀释(5×103~107拷贝/mL)作为BKV和CMV核酸序列的标准品,并评价其灵敏度;采用对比正常人DNA、BKV阳性质控和CMV阳性质控评价其特异性;通过对标准品DNA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各20次重复实验,以其循环阈值(Ct)的变异系数(CV)评价其精密度。对480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样本,进行FQ-PCR检测BKV和CMV DNA拷贝数,检测FK506血药浓度,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重组质粒经测序检测显示含有靶BKV和CMV核酸序列。所建立的FQ-PCR方法,其最低检测下限均为5.0×103拷贝/mL的DNA标准品。正常人DNA的BKV和CMV拷贝数检测为阴性,而阳性对照能够发现荧光值显著变化,证实为针对靶DNA的特异性扩增;重复性检测显示批内差异分别为3.44%(BKV)和2.23%(CMV),批间差异分别为4.98%(BKV)和3.76%(CMV)。肾移植患者CMV感染的阳性率为27.08%(130/480),明显高于BKV的阳性率(13.33%,64/480,P<0.05),并且感染程度与免疫抑制剂FK506用量呈正相关。建立的同时检测BKV和CMV两种病毒载量的FQ-PCR方法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灵敏的优点,可为临床监测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提供技术平台。
- 张纯武陈孝倩白永恒潘晓东王斯璐蔡勇夏鹏吴存造陈必成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多瘤病毒荧光定量PCR肾移植
- 冬虫夏草提取物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Treg/Th17轴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提取物对混合淋巴细胞(MLC)培养体系Treg/Th17 轴的影响,明确冬虫夏草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用冬虫夏草提取物干预培养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流...
- 夏鹏张岩郑少玲蔡勇杨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