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东勋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牙形类
  • 6篇生物地层
  • 5篇地层
  • 4篇三叠
  • 4篇化石
  • 4篇二叠纪
  • 4篇二叠系
  • 3篇剖面
  • 3篇二叠-三叠系...
  • 2篇地层学
  • 2篇新属
  • 2篇三叠统
  • 2篇三叠系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下三叠统
  • 2篇下三叠统飞仙...
  • 2篇飞仙关组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南...
  • 7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迪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袁东勋
  • 5篇张以春
  • 5篇沈树忠
  • 4篇张予杰
  • 3篇曹长群
  • 3篇朱同兴
  • 2篇丁奕
  • 2篇陈军
  • 2篇郑全峰
  • 2篇安显银
  • 2篇张华
  • 1篇王向东
  • 1篇王文倩
  • 1篇孙天任
  • 1篇陈波
  • 1篇陈波
  • 1篇牟林
  • 1篇蔡福龙
  • 1篇丁林
  • 1篇王玥

传媒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缅甸的延伸-来自微体化石的证据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一条重要的缝合带,或被称为中特提斯洋缝合带。这个缝合带的向东延伸一直不确定,一种观点认为它从滇西保山和腾冲之间的高黎贡山通过;另一种观点是它从缅甸密支那地区的蛇绿岩带通过。为了建立东南亚Si...
张以春袁东勋Kyi Pyar Aung沈树忠张华Than Zaw丁林蔡福龙Kyaing Sein
文献传递
重庆中梁山凉风垭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C.yini带,C.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raeparvus带及H.parvus带。确定Clarkina属占优势的居群与Hindeodus属占优势的居群的更替界面位于样品30-1与30-2之间,在此界面之上腕足类、类和珊瑚类等均发生了大量物种消失现象,仅有少量腕足类延续至三叠系底部,这一生物灭绝过程在时间和模式上与煤山剖面的基本一致。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位于34层底部Hindeodus parvus分子首现的位置。
袁东勋沈树忠
关键词:牙形类化石带二叠-三叠系界线
湖南桑植仁村坪二叠纪Capitanian期沉积地层及环境被引量:6
2013年
湖南桑植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上段地层的牙形l类资料显示,该剖面具有相对完整的卡匹敦阶(Capitanian)牙形类化石带,但缺失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附近的Jinogondollela granti-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3个牙形类化石带。该阶底部Jinogondollela postserrata牙形类化石带起始于茅口组下段顶部的礁边缘相生屑灰岩沉积的底部(-4.1m处);茅口组中段"孤峰组"硅(泥)质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的沉积;茅口组上段含白云质团块的巨厚层亮晶灰岩基本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的沉积。该剖面卡匹敦阶的层序地层分析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变化过程。其底界SB3位于茅口组下段顶部9cm厚度的薄层白云岩之顶,代表东吴运动的第二幕(鸣山运动);后继高水体系域沉积表现为茅口组中段的硅(泥)质沉积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茅口组上部灰岩段代表低水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灰泥丘沉积,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可与广西"来宾灰岩"的生物时代和沉积环境相对比;茅口组顶部覆盖的"王坡煤系"代表二级层序界面(SB2),与东吴运动的主幕(第三幕)相对应。
曹长群章明圆郑全峰袁东勋陈军丁奕
关键词:生物地层层序地层二叠系
西藏聂拉木三叠系土隆群-曲龙共巴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对比被引量:2
2020年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洋长期、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基于牙形石、菊石生物时代及土隆地区三叠系全岩稳定碳同位素曲线,识别出6次负偏和5次正偏.其中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N1-N4四次负偏和P1-P4四次正向偏移过程,能与我国华南、日本等多个剖面进行对应,反映我国藏南所在的高纬度地区经历了与低纬度地区相同的全球碳循环异常.首次报道了土隆剖面识别出的晚三叠世卡尼期碳同位素负偏,其幅度达到3.3‰,可对应意大利、日本以及我国川西北地区和华南南盘江盆地所记录的卡尼期极端气候事件.中卡尼期温度升高,降雨量急剧增多,风化作用显著加强,陆源硅质碎屑输入增强,可能是土隆剖面岩性剧烈变化的环境驱动因素.
安显银张予杰朱同兴张以春袁东勋李俊
关键词:碳同位素三叠系地层学
中国二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被引量:56
2019年
二叠纪发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是阐明这些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基础.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分为3统(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和9个阶,在中国分为3统(船山统、阳新统、乐平统)和8个阶,除乐平统以外,船山统和阳新统与国际标准划分时限有很大不同.二叠纪历经约4700万年,底界以牙形类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首现为标志,绝对年龄约为(298.9±0.15)Ma,顶界以牙形类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为界,绝对年龄约为(251.902±0.024)Ma.二叠系在中国可识别出35个牙形带、23个䗴带、17个放射虫带和20个菊石带,其中华南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牙形类化石带可作为国际对比的标准.二叠纪δ^(13)C_(carb)变化趋势表明在二叠纪最末期有一次3~5‰的快速负漂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但其他时段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影响或仅具有地方性效应.牙形类的δ^(18)O_(apatite)变化趋势表明从石炭纪晚期至空谷期处于一个较冷的时期,空谷晚期开始气候逐渐变暖.长兴期是一个气候较冷期,在二叠纪末有一次8~10℃的快速升高,这次温度升高全球同时发生.^(87)Sr/^(86)Sr比值由阿瑟尔初期的0.7080持续降低至卡匹敦晚期的最低值0.7068~0.7069;乐平世则持续上升,到二叠-三叠系界线处,^(87)Sr/^(86)Sr比值达到0.70708.磁性地层以沃德阶中部Illawarra反向为界,以下称为Kiaman超级反向极性带,以上称为二叠-三叠纪超级混合极性带.瓜德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卡匹敦晚期,持续时间长.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于约(251.941±0.037)Ma,是突发性的.瓜德鲁普世末期的大海退在华南地区主要发生在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至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间;二叠纪最末期从大海退转入快速海侵发生在Hindeodu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zhejiangensis带内.二叠纪是一个古地理区系�
沈树忠张华张华张华张以春何卫红袁东勋林巍陈波陈波何卫红牟林王玥林巍
关键词:二叠纪生物地层化学地层
浅谈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Hindeodus与Isarcicella的划分
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为卡定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标准,近几十年内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增高,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在界线附近占主导地位的牙形类化石Hindeodus和Isar...
袁东勋沈树忠杨波
关键词:牙形类二叠-三叠系界线
生物学物种概念在化石物种鉴定中的应用问题
2013年
物种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而在化石鉴定中的应用存在诸多困难和分歧。本文介绍生物学物种概念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优点、难点与必要性。近年来,生物学物种概念已被古生物学家们广泛接受,居群和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二叠纪牙形类和腕足类化石种等为例,探讨如何在厘定物种、建立新种和使用亚种概念时,运用生物学物种概念及其延伸出来的各个标准。文章还讨论生物学物种在不同门类中的适用情况。认为在后生动物中,生物学物种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在化石鉴定中,要尽量识别每一个种的发育序列和充分考虑种内变异,这样鉴定的化石种具有较高的地层对比价值,应当尽量避免仅仅根据个别标本的形态特征鉴定化石物种。
孙天任袁东勋沈树忠
关键词:物种概念牙形类亚种
班公湖-怒江洋打开时间的地层古生物约束被引量:12
2019年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酸盐转变的稳定地层序列;而南羌塘地块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东西向存在较大的相变,西部下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之上存在间断面,不整合于上二叠统吉普日阿群之下;而东部下二叠统到中二叠统都是玄武岩和灰岩组成的鲁谷组。古生物地理上,南羌塘地块晚二叠世含有典型暖水的类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与拉萨地块形成显著差别;南羌塘地块中二叠世主要的Eopolydiexodina类动物群也与拉萨地块的Nankinella-Chusenella类动物群产生明显差异;再者,南羌塘地块早二叠世晚期的类、珊瑚类和腕足类都呈现明显暖水的特征,但这些动物群在拉萨至今未有报道。综合南羌塘和拉萨地块地层层序、古生物地理特征上的差异,班公湖-怒江洋至少从中二叠世(~269Ma)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班公湖-怒江洋在中二叠世以前和冰期结束之后的时间段内打开。
张以春张予杰袁东勋徐海鹏乔枫
关键词:特提斯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古地理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该剖面存在着碳同位素负偏,可以同我国华南多个剖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碳同位素变化和生物灭绝模式具有全球对比性.新识别出的奥伦尼克阶底部(Neospathodus waageni带底部)碳同位素值大幅度负偏及之后的正偏,与华南等地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到早三叠世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
安显银张予杰朱同兴张以春袁东勋
关键词:碳同位素二叠系-三叠系牙形石生物地层地层学
四川宣汉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牙形类新属的发现及其分类学研究
对四川宣汉盘龙洞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发现的一个新的牙形类化石集群进行了研究,经初步鉴定,为与Pseudofurnishius具有亲缘关系的新属。其Pa分子细齿细长突出且相互分离,无齿脊或齿脊方向长度不定,因而齿台形状不...
杨波袁东勋沈树忠
关键词: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牙形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