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联合维拉帕米腹腔化疗对直肠癌治疗作用观察
- 2001年
- 史火喜袁又能
-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维拉帕米腹腔化疗直肠癌
- 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仅经皮穿刺引流(PAD)治疗2例,仅行手术治疗5例,PAD治疗后择期手术者3例,PAD治疗后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愈而无需手术治疗3例。结论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的最佳选择。
- 袁又能银东智
- 关键词:CROHN病腹部脓肿治疗学个体化医学
- 自发性结肠穿孔14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穿孔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自发性结肠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1例确诊,余13例均误诊。行Hartmann结肠造瘘术5例,穿孔修补外置术5例,穿孔Ⅰ期修补近端结肠造瘘2例,穿孔Ⅰ期单纯修补和穿孔结肠外置造瘘术各1例。结果穿孔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6例,乙状结肠4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1例。术后创缘病检均为炎症,死亡2例,其余12例痊愈出院。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主要发病原因为习惯性便秘及动脉硬化,好发部位在乙状结肠,术前误诊率高,及时准确的手术治疗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肠管修补外置术及Hartmann结肠造瘘术是两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刘钢黄文广史火喜袁又能
- 关键词:肠穿孔老年人
- 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将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重症型胆管炎 (ACST)患者的治疗 ,以改善ACST患者的肝、肾及肺功能 ,同时控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改变 ,以利ACST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将 13 9例ACST患者随机分二组 :A组为实验组 (应用乌司他丁组 ) ,共 77例 ;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 ) ,共 62例。术后第 1,3 ,5 ,7天分别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ALT、AST以及TBIL以及监测肾功能BUN、Cr等指标。结果 A组 (乌司他丁组 )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组 (对照组 ) ,特别是血小板计数的下降远比对照组低。结论 ACST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具有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 史火喜裴斐夏国兵袁又能胡如进余小明张正伟
-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围手术期肾功能
- miR-7856-5p通过靶向作用3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迁移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7856-5p对EPH受体A3(EPHA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856-5p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iR-7856-5p模拟物和miR-NC转入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别定义为miR-7856-5p组和miR-NC组。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7856-5p的靶基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PHA3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iR-7856-5p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7856-5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P<0.05),在SW480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miR-7856-5p组miR-7856-5p的表达明显高于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1.09)比(1.06±0.18),P<0.01]。miR-NC组和miR-7856-5p组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125.70±14.05)个和(42.01±8.98)个,miR-7856-5p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与miR-NC组比较,miR-7856-5p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显示miR-7856-5p的靶基因是EPHA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7856-5p可靶向结合EPHA3基因(P<0.05)。与miR-NC组比较,miR-7856-5p组SW480细胞中EPHA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7856-5p可通过靶向调控EPHA3的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480的迁移和增殖能力。
- 董明明黄耿彭书江李新明袁又能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RNAS细胞迁移
- 白细胞介素-6及微卫星不稳定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微卫星不稳定(MSI)情况并探讨其在UC患者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鄂东医疗集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UC-CRC患者及5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术后病理标本资料并检测其癌组织标本中错配修复(MMR)蛋白hMLH1、hPMS2、hMSH2、hMSH6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30例对照(非UC、UC-CRC、SCRC患者)、43例UC、17例UC-CRC及55例SCRC患者的血清中IL-6水平,并对SCRC及UC-CRC患者的癌组织中IL-6与MMR蛋白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7例UC-CRC的癌组织标本中出现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7例(41.2%),其中hMLH1和hPMS2蛋白表达缺失、hMSH2和hMSH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UC-CRC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UC组(t=4.97,P<0.001)及SCRC组(t=5.26,P=0.006)。由于病例数较少,未对UC-CRC癌组织中dMMR与IL-6蛋白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而在SCRC癌组织中未发现dMMR与IL-6蛋白表达有关(rs=0.04,P=0.77)。结论与SCRC类似,MSI同样参与了UC-CR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UC-CRC的MMR蛋白缺失更常见于hMLH1与hPMS2、hMSH2与hMSH6的共同表达缺失,未发现IL-6参与了结直肠癌的MSI相关癌变机制,而从有限的病例初步推测IL-6可能参与了UC-CRC患者MSI的发生。
- 银东智左健袁又能左燕妮罗海平汪燕舞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白细胞介素-6
- 13例胃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胃尤文氏肉瘤(GE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分析我院1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2例G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生存时间为手术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结果全组患者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胃体者8例,位于其他部位者5例。肿瘤直径均≥5 cm,其中4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61.53%(8/13)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全组(13/13)患者均表达CD99,87.5%(7/8)的患者ESW融合基因检测阳性。2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92.3%(12/13)患者行R0根治性切除术,术后5例行辅助化疗。全组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共3例患者死亡。结论GES女性多见,好发于胃体部。GES起源于黏膜下,并呈多结节样生长。肿瘤以表达CD99及FLI1蛋白为特征,EWS融合基因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手术、放化疗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罗海平兰国玉董明明余晓明袁又能银东智余红敏
- 关键词:胃肿瘤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结直肠癌性穿孔4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癌性穿孔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隐匿,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疾病多,术前诊断率低,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是结直肠癌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1991~2006年收治42例结直肠癌性穿孔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 刘钢袁又能史火喜郭浚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穿孔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直肠癌行Miles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9例治疗体会
- 2005年
- 在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是一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5年3月-2003年3月共施行直肠癌Miles术178例,其中9例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 凌念史火喜袁又能
- 关键词:MILES术骶前大出血直肠癌
- 黑色素肿瘤抗原基因-1,-3在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 史火喜李新明裴斐凌念刘守琴贾永红张贤珍李苓袁又能张景辉
- 该课题是2007年度黄石市医药卫生科研立项项目(黄科技农发[2007]1号),该课题为了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3(MAGE-1,MAGE-3)在直肠癌、癌旁组织及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AGE-1,MAGE-3...
- 关键词:
- 关键词:黑色素瘤直肠癌临床病理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