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昱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抑郁
  • 2篇抑郁模型
  • 2篇抑郁模型大鼠
  • 2篇抑郁症
  • 2篇模型大鼠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抑郁
  • 2篇老年抑郁症
  • 1篇电针
  • 1篇心理
  • 1篇心理伤害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治疗作用及机...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西酞普兰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马辛
  • 5篇裴昱
  • 3篇潘伟刚
  • 2篇刘竟
  • 2篇杨健
  • 2篇任艳萍
  • 1篇鲍枫
  • 1篇王红星
  • 1篇汪璇
  • 1篇王晓民
  • 1篇潘艳丽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连续腹腔注射西酞普兰,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1)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采用包括束缚、强迫游泳、禁食水、夹尾等多种方法连续刺激成年雄性SD大鼠4周,检测其抑郁行为。2)模型成功后,对模型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西酞普兰3周,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3)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立即处死,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血清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结果 1)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好明显下降,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明显减少,提示造模成功。2)给药3周后,10 mg.kg-1.d-1西酞普兰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及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提示抑郁症状得到改善。3)10 mg.kg-1.d-1西酞普兰组模型大鼠血清和海马BDNF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可使大鼠出现抑郁症状,10 mg.kg-1.d-1西酞普兰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海马BDNF的含量相关。
姚瑶杨健裴昱王勇马辛王晓民汪璇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协同抗抑郁药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抗抑郁药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了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stress,CUS)大鼠抑郁模型,刺激方式包括束缚、潮湿垫料、夹尾、强迫游泳、4℃冰水游泳、拥挤鼠笼...
裴昱杨健潘艳丽潘伟刚马辛
老年抑郁症与正常对照认知功能的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对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
潘伟刚马辛任艳萍裴昱刘竟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攻击行为是对其他个体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暴力(violence)是攻击的极端形式,是给别人造成身体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攻击行为.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暴力行为[1].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均与遗传有关[2-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研究对其生物学机制的探索和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现对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裴昱王红星马辛
关键词:相关基因精神疾病患者心理伤害生物学机制临床干预
老年抑郁症词语流畅性测验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执行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时前额叶激活状态的差异,以及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44通道的NIR...
潘伟刚马辛任艳萍蒋长好鲍枫裴昱刘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