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有生

作品数:23 被引量:204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杉木
  • 5篇林分
  • 3篇东京野茉莉
  • 3篇造林
  • 3篇湿地松
  • 3篇树种
  • 3篇林分生产力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2篇育苗
  • 2篇造林技术
  • 2篇杉木林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
  • 2篇人工林
  • 2篇间伐
  • 2篇间伐强度
  • 2篇产力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机构

  • 23篇江西省林业科...
  • 3篇江西省林业厅
  • 2篇福建省林业科...
  • 2篇泰和县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23篇詹有生
  • 8篇骆昱春
  • 8篇龙蔚
  • 7篇揭建林
  • 6篇黄文超
  • 6篇杨桦
  • 4篇曾志光
  • 4篇敖向阳
  • 4篇黄晓凤
  • 3篇吴克选
  • 3篇林飞
  • 2篇张水松
  • 2篇张建国
  • 2篇陈长发
  • 2篇何寿庆
  • 2篇童书振
  • 2篇俞明光
  • 1篇盛炜彤
  • 1篇邓小梅
  • 1篇符树根

传媒

  • 10篇江西林业科技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试验通过对南岭山地杉木密度试验林17年的连续观测,得到了在高立地指数等级条件下密度为:1620株/hm2、2475株/hm2、2925株/hm2、3510株/hm2,4种密度杉木试验林连续17 a的生长的观测值,用以分析不同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林分的自然稀疏、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高径比有影响,对林分平均优势高、平均高影响不大。林分蓄积随林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增加而递增,当到一定年龄时差异不大。
揭建林骆昱春龙蔚董太华黄文超詹有生
关键词:杉木密度试验
薄壳山核桃高产培育技术被引量:13
2001年
主要介绍薄壳山核桃果用林的立地选择、优良品种、育苗、造林、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高产培育技术。
詹有生揭建林黄文超龙蔚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高产培育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
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与结构规律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差3·91%,精度较高;对其用于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地位指数林分的实用性检验结果,CK相对误差5·23%,其他检验项目相对误差均<5%,为容许试验误差,实用性较强。研究揭示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和树高级分布规律等。研究还得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枝下高、林冠长度和林冠相对高度的生长差异、变化动态及其与林龄增长的各种相关规律,并分别提出其与林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相关的数学模型。
张水松陈长发何寿庆吴克选詹有生
关键词: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林分结构
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丝栗栲次生林类型与树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根据主成分分析对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人工干扰的天然次生丝栗栲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不同样地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竞争格局。结果表明:(1)丝栗栲次生林可划分为5个类型,每一类型都是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形成;(2)在自然状态下,理论上3个优势树种丝栗栲、罗浮栲和木荷竞争的最终格局是:罗浮栲由于其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竞争能力差之故,首先衰退,其次是木荷,最终本区将形成丝栗栲为绝对优势种的群落;(3)丝栗栲林在16a以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相遇机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提高,当林龄在23a时达到最大,当林龄为36a时,多样性指标又随之下降;(4)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由大到小的排序结果为:丝栗栲、罗浮栲、虎皮楠、红楠、木荷、山杜英、钩栲、野漆、刺毛杜鹃、野茉莉。这一排序结果反映了各树种在利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上的能力及其适应性幅度的大小。
张建国叶芬盛炜彤盛炜彤詹有生
关键词:丝栗栲树种多样性种间竞争
吉水三种造林模式林分生物量及生长量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湿地松、杉木是我国南方广为种植的针叶用材树种,多年来众多的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地松林及杉木林的林分生产力、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评价林分的综合效益。
杨桦詹有生曾志光龙蔚骆昱春周小平汤良富
关键词:造林模式林分生长量湿地松杉木
江西省花卉苗木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为促进江西花卉苗木业快速健康发展,把花木业培育成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依照江西省政府的指示,江西省林科院组织调研组,针对如何围绕江西省花卉苗木产业开展科研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江西花卉苗木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黄晓凤潘淑芳詹有生
关键词:花木产业
金鸡林场3种森林群落类型生态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对信丰县金鸡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马尾松林3种森林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下木层组成结构次生常绿阔叶林最复杂、杉木人工林次之、天然马尾松林最简单,下木层植物种类分别为78种、46种和28种;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1~4.9、1.4~4.1和0.7~1.9;林分蓄积量杉木人工林最高、次生常绿阔叶林次之、天然马尾松林最低,生物量次生常绿阔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次生常绿阔叶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和杉木人工林,分别为7828.0kg/hm2、6894.0kg/hm2和4335.5kg/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天然马尾松林高于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分别为13441.0kg/hm2、12142.5kg/hm2和7782.6kg/hm2。
詹有生敖向阳刘武阳刘武阳骆昱春邱全标
关键词:森林群落森林生态生态特征林场
杉木近熟林施肥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杉木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对20年生杉木近熟林分进行密度、施肥实验,并对试验后6年的生长结果进行总结,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杨桦詹有生李勇黄晓凤龙蔚黄文超
关键词:近熟林大径材培育杉木生长用材树种速生丰产合理施肥
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和经济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异。30年生林分总产值、活立木产值及其20年间定期增加值均以强度>中度>弱度>对照;强度间伐极显著大于对照,中度和弱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间伐林分活立木产值及其定期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系大径材产值增加的结果。伐后20年间,依照林分年平均产值及其定期年平均值的变化,从经济上分为4个时期,即上升期、高峰期、高峰延续期、下降期。研究提出以木材产品市场价值及其相应经济效果确定杉木林主伐期,可望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以此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主伐期:对照24a、弱度和中度30a、强度30~35a。
张水松陈长发吴克选何寿庆詹有生
关键词: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
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詹有生钱卫民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生产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