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作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5篇粳稻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定位
  • 2篇代换系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选育
  • 2篇育性
  • 2篇育性恢复
  • 2篇杂交
  • 2篇直立穗
  • 2篇质核互作
  • 2篇质核互作雄性...
  • 2篇突变体
  • 2篇粳稻品种
  • 2篇抗性
  • 2篇恢复基因
  • 2篇不育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机构

  • 12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2篇许作鹏
  • 10篇汤述翥
  • 10篇张宏根
  • 7篇刘巧泉
  • 7篇顾铭洪
  • 6篇梁国华
  • 3篇李鹏
  • 2篇严长杰
  • 2篇钱凯
  • 2篇张丽佳
  • 1篇徐辰武
  • 1篇杨泽峰
  • 1篇裴艳
  • 1篇徐扬
  • 1篇程祝宽
  • 1篇周勇
  • 1篇张昌泉
  • 1篇李善策
  • 1篇张冬梅
  • 1篇朱奕雯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现代分子植物...
  • 1篇种子科技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研究及新的育性恢复基因定位
三系杂交稻利用的雄性不育是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交粳稻中主要以利用包台(B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一复杂的遗传性状,在水稻BT型不育细胞质的育性遗传方面,多数研究认为BT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
钱凯许作鹏李鹏张宏根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基因定位
优质外观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广陵优粳的选育被引量:1
2022年
广陵优粳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外观品质优良、米饭食味可口、产量潜力较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特点,适宜在江苏省苏南及沿江稻区推广种植。笔者阐述了广陵优粳的选育过程、试验结果、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张宏根张昌泉许作鹏刘巧泉严长杰梁国华汤述翥顾铭洪
关键词:抗病粳稻选育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HL型育性恢复基因
2015年
以水稻9311为背景、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HL型籼稻不育系粤泰A与代换系测交,根据测交F1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结合Bin-map,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HL型粤泰A的育性恢复QTL进行分析。以花粉育性为指标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2、6和10染色体上,定位区段大小为379 262、1 853 725、1 229 303 bp;以自然小穗育性为指标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1、第3和第11染色体上,定位区段大小为455 070、525 340、247 226 bp。
张宏根许作鹏裴艳封智蔷徐辰武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恢复基因基因定位
水稻脆秆突变体bc1-wu3的鉴定与基因克隆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茎秆机械强度与植株抗倒伏性直接相关。发掘脆秆突变体,克隆其相关基因有助于了解茎秆机械强度遗传机制,为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经^(60)Co-γ诱变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后代群体中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命名为bc1-wu3(brittle culm 1 from Wuyujing3),以突变体bc1-wu3为母本,Kasalath为父本构建相应的F_2分离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相应脆秆基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片、叶鞘、茎秆等组织在全生育期始终表现为脆性,易折断;穗长和粒长显著降低,粒宽显著增加。茎秆细胞细胞壁糖成分测定表明,细胞壁中纤维素含量极显著下降,而木糖、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含量则显著增加。茎秆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茎秆的厚壁细胞层数减少,厚壁细胞细胞壁极显著变薄。遗传分析表明,bc1-wu3脆性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的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标记MK12与MK18之间,物理距离为57 kb,在此定位区段内包含1个已克隆的脆性基因BC1(LOC_Os03g30250)。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bc1-wu3中BC1基因第2外显子内(CDS 659处)有1个碱基的替换(G-T),导致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异为苯丙氨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C1基因在脆秆突变体bc1-wu3茎秆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据此推断本研究中定位的脆秆基因bc1-wu3为BC1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加深了对BC1基因功能的认识,有助于阐明水稻茎秆强度遗传机制。
许作鹏仲崇元张丽佳刘巧泉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穗粒数基因Gn1a在直立穗粳稻品种中的遗传效应分析
2023年
Gn1a是控制穗粒数的重要基因,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n1a基因内功能标记Gn1a-M1对44份迟熟中粳品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尚未在直立穗迟熟中粳品种中得到应用。为探明Gn1a在直立穗粳稻中的遗传效应,构建一套以直立穗粳稻品种海丰1号(gn1agn1a)为受体亲本,籼稻黄华占(Gn1aGn1a)为供体亲本,包含133个系的导入系群体,并通过重测序明确其中39个导入系携带Gn1a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0个携带Gn1a基因导入系、10个未携带Gn1a基因导入系以及受体亲本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测定及分析,明确了Gn1a基因在直立穗粳稻背景下能显著增加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颖花数、穗长及一次枝梗数,但显著降低单株穗数;在外观品质上表现为粒宽显著增加、长宽比显著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增加的趋势,但对稻米淀粉理化性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影响较小。
顾芸华许作鹏葛永申张宏根张宏根顾铭洪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一个氮高效籼粳交直立穗粳稻品种的鉴定
2023年
培育和筛选需肥量少、产量高的氮高效品种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4个直立穗粳稻品种(系):武密粳(扬州大学以粳稻品系抗条武育粳3号与籼稻品种密阳23杂交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武运粳24、淮稻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全生育期不施氮、全生育期施氮120 kg/hm2、240 kg/hm2和360kg/hm2,以及3个栽插密度试验:37.5万穴/hm2、30.0万穴/hm2和22.5万穴/hm2,探究不同直立穗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重复2年。结果表明:武密粳遗传背景中籼稻血缘占比9.60%,明显高于其他3个粳稻品种;随氮肥施用量增加,所有品种株高、生物产量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经济产量则以施氮240 kg/hm2水平为最高,过度施肥导致产量降低,栽插密度对以上4个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武密粳的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表明多施氮肥对提高武密粳产量的贡献相对较小;武密粳在施氮120 kg/hm2条件下的产量超过武运粳24和淮稻5号在施氮240、360 kg/hm2条件下的产量,说明武密粳是一个氮肥利用率较高的粳稻新品系,通过籼粳杂交培育节肥高效粳稻品种是可行的。
许作鹏黄本西孙铭琰杜圆月徐扬杨泽峰刘巧泉程祝宽张宏根汤述翥
关键词:籼粳杂交粳稻品种氮肥利用率
水稻脆秆突变体bc-wy7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2017年
脆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茎秆机械强度遗传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利用^(60)Co-γ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uyunjing7’,wy7),在其后代中选到1份叶片、叶鞘、茎秆等组织易折断的脆性突变体,命名为bc-wy7(brittle culm from‘Wuyunjing7’)。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bc-wy7在全生育期期间均表现出脆性,其株高变矮、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生育期推迟,并出现包颈的表型。茎秆细胞壁糖组分分析表明,突变体bc-wy7茎秆细胞壁中纤维素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木糖及阿拉伯糖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他糖成分含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突变体bc-wy7茎秆表皮层下方厚壁组织及厚壁细胞细胞壁变薄,薄壁细胞呈现变小的趋势,但排列更紧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bc-wy7的脆性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2染色体分子标记S2-52与S2-56间180 kb的物理区段内,该区段内包含1个已克隆的与茎秆机械强度相关的基因Brittle Culm 3(BC3)。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bc-wy7中BC3基因第9外显子处有2个碱基缺失,造成移码突变使翻译提前终止;定量RT-PCR结果表明,脆秆突变体bc-wy7茎秆和叶片中BC3基因的表达量均降低。据此推断定位的脆秆基因bc-wy7为BC3基因的等位基因。
许作鹏李善策张冬梅仲崇元张丽佳朱奕雯刘巧泉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定位
2019年
发掘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基因有助于抗病品种的选育,减少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本研究构建了包含222个家系的L5494/IR36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该群体进行黑条矮缩病的田间诱发鉴定,抗性亲本IR36发病率为28.70%,感病亲本L5494发病率为84.26%,群体发病率范围为11.21%~89.81%。利用134对分子标记构建覆盖12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475.97cM,平均标记间距为11.1cM。利用QTL IciMapping 4.0对抗黑条矮缩病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个QTL,其中第1、第2、第9染色体上QTL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64%、16.00%和8.43%,抗病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IR36;第6染色体上QTL的表型贡献率为10.82%,抗病等位基因来自感病亲本L5494。在此基础上,利用93-11为供体、日本晴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材料,在qRBSDV-1定位区间内检测到来自93-11的抗性QTL。本研究结果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借鉴。
刘江宁王楚鑫张宏根缪一栩高海林许作鹏许作鹏汤述翥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利用染色体片断代换系定位BT、HL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基因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恢复是一复杂的遗传性状,它由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基因间存在互作,环境对目标性状表型的影响较大。因此,已有的研究仅能准确定位其中的主效基因,而对微效基因研究较少。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是一有效的QT...
许作鹏钱凯李鹏张宏根汤述翥梁国华刘巧泉顾铭洪
关键词:恢复基因基因定位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教学重点探讨--种子生产学授课体会
2022年
文章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特点,两类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特点及在种子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杂交稻亲本几种原种生产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杂交水稻制种的共性技术,三系、两系制种及籼稻、粳稻制种的差异等5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生产学》有关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部分的授课体会。
许作鹏张宏根汤述翥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教学重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