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高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基督
  • 4篇基督徒
  • 2篇政府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中国教会
  • 2篇清政府
  • 2篇文化
  • 2篇基督教
  • 2篇教会
  • 2篇国教
  • 2篇《时务报》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新闻
  • 1篇渔民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真理
  • 1篇政治
  • 1篇中国基督教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0篇许高勇
  • 1篇蒋建国

传媒

  • 2篇新闻春秋
  • 2篇基督宗教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基督教学术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刘廷芳本色基督徒观
2015年
华人基督徒身份认同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教会的疑难问题。刘廷芳以自身经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在民族主义思潮下基督徒的责任与义务。刘廷芳认为,作为基督徒个体,他们应"自修以止谤",承担教会责任,做有信仰的国民;作为社会群体的成员,基督徒应发挥国民性,积极参加"五卅"时期的反帝爱国运动,做爱国的国民。同时,基督徒也应享受基督教教育的权利。刘廷芳对本色基督徒的认识,表明他们每个人既是基督徒,也是国民的一分子。其认识既是中国教会为自身发展而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结果,又是在建立本色教会过程中身份认同逐渐清晰的体现。
许高勇
关键词:民族主义思潮中国教会
战后港英政府“提供不足、负面管制”教育政策探析——以“劳校事件”和“渔校事件”为个案
2014年
战后的香港陷入教育危机,港英政府采取一种"提供不足、负面管制"的教育政策,欲实现私立学校的公立化,从而引发私立学校中的劳工子弟学校和渔民子弟学校抵制风波:香港仔渔校被接收,长洲渔校与政府"决裂",劳工子弟学校与政府"妥协"。战后港英政府"提供不足、负面管制"教育政策造成的教育危机的警示意义在于:一种教育政策的推行要顾及各方面的利益。
许高勇
关键词:教育司
刘廷芳的基督徒新思潮观浅析
2014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基督教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刘廷芳为主的中国基督徒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要在中国教会内部开展基督教新文化运动,从而形成了基督徒的新思潮观。
许高勇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政治为体、新闻为用”视阈下的清廷官办《时务报》
2015年
"政治为体、新闻为用"的模式贯穿于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此种模式在早期的反映便是清廷官办《时务报》。从官方与《时务报》的关系来看,光绪帝及其帝党和维新派人士一直致力利用《时务报》为维新造势,梁汪之争使《时务报》的主导权落入汪康年手中。康有为为取得《时务报》的主导权,采取官办的措施。由于孙家鼐的作梗,使这一计划夭折。此外,张之洞对《时务报》的态度也影响了《时务报》的发展。戊戌维新的失败意味着"政治为体、新闻为用"的模式在中国早期新闻史发展的不成熟。
许高勇
关键词:清政府《时务报》
刘廷芳中国教会本色化思想及实践研究
刘廷芳是民国时期著名华人教会领袖,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乃至宗教建设等贡献卓著。在政治层面,他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为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学术层面,一方面,他是民国时期的心理学家,其博...
许高勇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文献传递
刘廷芳的基督教文化观
2016年
基督教在异国的发展必须同当地文化相融合是基督教学者共赞的观点,因此,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大多数致力于基督教文化本色化的工作。面对'非基督教'运动的挑战,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处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力图使基督教不论在组织上还是在基督教教义的诠释上脱离西方国家的控制。刘廷芳早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回应。
许高勇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观基督徒文化
试析抗战时期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被引量:1
2013年
抗战时期,浙江建立英士大学。在苦难中成长的英士大学历经颠沛流离,不断发展壮大,为战后培养大批人才,体现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许高勇
关键词:抗日战争历史使命
中国近代基督徒知识分子办刊研究--以《真理周刊》为中心
2016年
《真理周刊》于1923年4月在北京由真理社创办,是中国近代基督徒知识分子创办的刊物之一,其宗旨是"联合信徒同志,以耶稣无畏的精神,为真理作证,谋教会革新,促中国改造",成员多是中国自由主义基督徒知识分子。他们在回应非基督教运动的基础上,努力径行教会的自我革新,期望建立"本色教会"。《真理周刊》成为斯时基督徒知识分子与社会互动的明证。
许高勇
《时务报》与官方话语权的控制被引量:2
2016年
《时务报》是维新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刊,官方在《时务报》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对《时务报》的襄助为其赢得发展机遇,汪梁之争促使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官办《时务报》,开创了官方"管制"报刊的模式。戊戌政变后,后党掌握舆论主导权,清廷停办《时务报》,对其他报刊进行"规范化"管理。官方对《时务报》的管控,体现了清廷对政论报刊的重视与防范。
蒋建国许高勇
关键词:晚清政府维新报刊《时务报》话语权
刘廷芳与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浅析
2014年
对中国教会史来说,19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基督教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表现如下:一、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国立清华学校召开大会,表明中国的基督教事业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二、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1922年)在上海举行~②,标志着中国的基督教事业有了明确的方向与新的发展。三、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布道团第一届全国大会在庐山召开。
许高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