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友文 作品数:27 被引量:145 H指数:8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该院肝病科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的医院现有的诊疗模式,常规抗病毒治疗,被动接受随访和复诊;试验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治疗管理2年后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下降达标率、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治疗依从率与生活质量改善评分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BV DNA下降达标率、生活质量改善评分及医院满意率均提高,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下降达标率、生存质量、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以及在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患者管理模式。 陆秀琴 张红光 吉芳 费琴 谭友文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健康管理 个案管理 特殊人群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0 2011年 编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超过1/3的人口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比1992年的9.75%有了显著的下降.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对于HBV感染的特殊人群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更应该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疗法。 朱传武 王海燕 方焕 汪茂荣 李平 黄利华 姚悦萍 柳龙根 邵幼林 谭友文 熊清芳 杨永峰 赵卫峰 陈良云 潘修成 任劲松 祁丹 易建华 沈贵月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携带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3例 2005年 对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3例采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全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1个月,症状均有减轻或治愈,无复发。提示在腹腔镜下行肝囊肿开窗术有创伤小、手术快、出血少、效果佳等优点。 范仁根 田力平 谭友文 林茂松关键词:腹腔镜 肝囊肿 HBV/HCV重叠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3 2011年 从全球范围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估计约有700-2000万人口感染.重叠感染和单一HBV或HCV感染比较,更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甚至肝衰竭的比例也高,HBV和HCV重叠感染可有四种不同的临床模式,即HCV活动伴HBV非活动,HBV活动伴HCV非活动,HBV与HCV混合感染,HBV与HCV病毒均不可测,对重叠感染的治疗,需根据不同的临床模式进行评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均需监测HBV和HCV病毒学指标和生化学指标的变化.防止"优势"模式的转换而出现肝炎的复发. 谭友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微信在乙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药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微信在乙肝患者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进行乙肝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微信宣教,观察两组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观察组依从性分别为99%、97%、95%,常规组分别为97%、89%、8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干预能提高乙肝口服抗病毒药治疗患者的依从性。 郭琴芳 谭友文 眭静关键词:乙肝 抗病毒 依从性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集基线指标、治疗1个月后以及1年后随访数据。根据巴黎-Ⅰ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欠佳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与UDCA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再次分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应答情况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结果UDCA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TBil、AST/ALT、ALP、RDW、RDW-CV以及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明显高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4.792、-3.697、-2.399、-4.102、-3.220、-4.236,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Alb、Hb、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3.592、-3.603、-2.602、-3.829、-2.432,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前白蛋白、白球比、载脂蛋白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t值分别为4.530、3.402、3.485、3.639,P值均<0.001)。应答良好组患者存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贫血占比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15、3.892、12.283,P值均<0.05)。与UDCA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线RDW(OR=1.157,95%CI:1.028~1.301,P=0.015)及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OR=1.012,95%CI:1.005~1.020,P=0.002),其AUC分别为0.713、0.720。基线RDW≥正常值上限且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组患者UDCA应答率更低(42.6%vs 8.2%,χ^(2)=20.813,P<0.001)。结 王楠 胡蓉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MicroRNA-26a-5p对肝星状细胞成纤维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上调miR-26a-5p表达对TGF-β1刺激的LX-2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miR-26a-5p模拟物转染至LX-2细胞,经过TGF-β1诱导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X-2细胞内miR-26a-5p和纤维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纤维化相关蛋白pP38MAPK,α-SMA,胶原蛋白Ⅰ的表达。结果:上调miR-26a-5p表达后,LX-2细胞中α-SMA和胶原蛋白Ⅰ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p-P38MAPK,α-SMA,胶原蛋白的表达亦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miR-26a-5p表达上调可抑制肝星状细胞TGF-β/P38MAPK通路,产生抗纤维化作用。 何聪 谭友文关键词: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6例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资料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知识问卷。结果 306例患者中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04例,因干扰素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治疗的34例,未经医生同意不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845,P=0.004)、费用子女承担(OR=4.264,P=0.002)、对不良反应耐受程度高(OR=3.436,P=0.013)以及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程度好(OR=19.537,P<0.001)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建议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 叶云 郭琴芳 谭友文关键词:病人依从 抗病毒药 大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9 2005年 范仁根 田力平 钱海鑫 周晓俊 刘建夏 谭友文关键词:人肝癌细胞SMMC-7721 大黄素 蒽醌类衍生物 人乳腺癌细胞 肺鳞癌细胞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肝脏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和肝脏病理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2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316例,采用超声定位穿刺取肝组织,行HE染色、纤维Masson染色,HBs Ag和抗-H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并分别分析其与年龄、性别、HBe Ag状态、ALT水平、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以及HBs Ag和HBc Ag肝组织表达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有260例(82.3%)炎症坏死中度以上,中度纤维化以上有256例(81.0%);重度炎症坏死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分别为13例(4.1%)和26例(8.2%)。女性平均年龄大于男性(t=3.526,P〈0.05),并且其Knodell评分和Ishak评分均高于男性(t值分别为6.65、5.77,P值均〈0.05);30岁以上的慢性HBV感染者其Knodell评分和Ishak评分高于30岁以下患者(P值均〈0.05)。ALT水平为0.5~1.0倍正常值上限(ULN)的HBV感染者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比(0~0.49)×ULN的HBV感染者严重(P值均〈0.05)。从HBV DNA复制水平来看,处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病毒载量大于检测下限的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 Ag和HBc Ag肝组织表达的强弱与肝组织损伤相关性并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考虑进行肝活组织检查,特别是年龄〉40岁的患者。 陈丽 周兴蓓 温丹凤 於学军 杨丽君 孙莉 谭友文关键词:肝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