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惠斌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脑功能成像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来探讨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路径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通过fMRI-BOLD定量观察受到刺激的脑特定区域,并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对针刺足三里穴的传出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此来描述针刺穴位时传入-中枢-传出轴。方法:挑选22例体型中等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5~35岁)行针刺足三里穴时fMRI-BOLD扫描,同时检测针刺足三里穴前后其血清胃泌素浓度。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得气"时,大脑边缘系统的相应脑功能区有兴奋现象,伴随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时,刺激信号上传到大脑边缘系统特定功能核团,进而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影响血清胃泌素水平。
- 谭惠斌张蔚刘海滨陶福典张东友
-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足三里穴血清胃泌素
- 脑微出血的T_2*WI成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分析脑微出血(CMBs)T2*WI序列图像和临床资料相关性,探讨T2*WI序列扫描对CMBs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CMB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18例查体均无阳性神经系统病理征的CMBs患者的MRI T2*WI序列图像。结果 MRI平扫表现为单纯性脑萎缩2例、脑白质缺血改变5例,合并有脑白质缺血改变与腔隙性脑梗死4例,合并有脑萎缩、脑白质缺血改变和腔隙性脑梗死7例。有2例患者于丘脑区于T2*WI序列见1~2个大小约3 mm低信号影。T2*WI序列扫描见CMBs灶的部位位于双侧基底节区、单侧丘脑、单侧小脑半球各有6例,出血灶数量为多灶性出血,多的表现为"满天星"样,最少的出血灶为4个,出血灶的大小约2~5 mm,相应部位有腔隙性脑梗死灶。结论在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年龄比较大、有高血压病史、MRI平扫有脑白质缺血改变、腔隙性脑梗死表现时应增加T2*WI序列扫描,可以发现CMBs,从而减低在CMBs基础上发生后果更严重脑损伤的可能性。
- 谭惠斌陈信坚王鹰
- 关键词:脑微出血
- 高血压脑病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为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头部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侧重影像学)。结果 35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阳性12例,阴性23例;35例中18例同时行MRI检查,12例表现阳性,6例表现为阴性。阳性病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水肿,伴灶状脑出血6例。患者收缩压为180~230mmHg、舒张压为120-150mmHg,均伴有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结论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改变主要为脑水肿表现,其诊断与鉴别需密切结合临床。
- 陈信坚谭惠斌刘忠
- 关键词:高血压脑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和MRI影像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乏脂肪RAML是否存在差异,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重点分析病变的形态、位置及影像征象,是否存在假包膜,是否含有脂肪,是否合并出血、坏死以及病变强化方式等。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诊断乏脂肪RAML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7例乏脂肪RAML病灶中,CT平扫表现为略高密度10例,等密度5例,混杂高密度2例。17例乏脂肪RAML中有6例行MRI检查,MRI平扫T:加权像均表现为低信号。6例均发现含有脂质成分,出现假包膜1例。CT增强扫描11例肾皮质期肿瘤明显强化,4例肾皮质期肿瘤轻度强化。结论乏脂肪RAML容易误诊为肾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进一步检查,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磁共振自旋回波序列化学位移成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微量脂肪成分并对脂肪成分定量,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
- 阳昱恒王翅鹏吴艳熊飞谭惠斌程少容艾国平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伴脑动脉炎误诊原因分析
- 2013年
-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IIA)是感染造成脑血管壁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大部分IIA与亚急性心内膜炎有关,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我国并不少见的疾病,其中3%-10%的患者会并发IIA。其他诱因还包括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脑脓肿等。引起IIA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我们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IlA患者,其实施了血管内治疗术并择期行二期心脏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王翅鹏程少容阳昱恒熊飞谭惠斌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颅内动脉瘤误诊原因分析脑动脉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IIA
- 脑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应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分析检测脑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评估其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理想阈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76例,均于术前应用GE 1.5 T磁共振设备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1H-MRS检查,76例胶质瘤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36例,其中I级4例,Ⅱ级32例,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40例,其中Ⅲ级25例,Ⅳ级15例。应用AW 4.4工作站,通过波谱软件分析包获得波谱分析数据,检测肿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的理想阈值,检验水准ɑ为0.05。结果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为1.57 ± 0.74(CI± Se),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为2.42 ± 1.16。统计学分析显示,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3)。经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胶质瘤的病理级别与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呈正相关(r= 0.44),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2,以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2.15作为理想阈值时,其灵敏度为58.97﹪,特异度为81.08﹪。结论脑胶质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与其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检测和计算瘤周区Cho/Cr最大值,能帮助评估胶质瘤的病理级别。
- 王鹰漆剑频程少容曾晓华谭惠斌高立臣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 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的fMRI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利用f MRI观察足阳明胃经上的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大脑的活动规律。方法:选取25例体型中等、右利手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50岁,选取受试者右侧梁丘穴联合右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同时行f MRI。结果: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所有受试者均产生酸、麻、胀、钝痛、重和热的复杂针感,且强度不一。f MRI表现为以激活或负激活峰值为中心的不规则簇状区,且多个相近的激活或负激活脑功能区相连成片。其中脑功能激活区的峰值位于:(1)左侧尾状核体部和右侧豆状核;(2)左侧颞下回(BA20)、左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尾状核尾;(3)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杏仁核包含在其中);(4)左侧海马旁回(BA30)、左侧后扣带回(BA29、30);(5)右侧中央前回(BA6)、右侧角回(BA39)。而脑功能负激活区的峰值位于:(1)小脑右半球前叶、小脑左半球前叶蚓部;(2)左侧颞上回(BA22)、左侧屏状核、左丘脑;(3)右侧中央后回(BA2)、右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中央前回(BA44);(4)左侧顶下小叶(BA40);(5)左侧中央前回(BA5、BA6);(6)右侧颞下回(BA37)。结论: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时,激活脑区和负激活脑区较单独针刺足三里穴时明显集中、激活或负激活程度明显增高;大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相同;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不同。
- 谭惠斌王翅鹏熊飞贾静黄文才李涵翰游涛王叶刘江勇高利臣
- 关键词:脑功能区
- 脊索瘤的MRI表现与免疫组化表达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MRI表现与CK、EMA、S-100、vimentin、GFAP、CEA和Ki-67在脊索瘤的免疫组化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6例存档的脊索瘤手术病例,26例脊索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16:1.各年龄段...
- 谭惠斌
- 成年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 2008年
- 陶福典谭惠斌
- 关键词:含铁血黄素沉着影像学检查X线病例报告
- 健康成年人骨性半规管和椭圆囊的MSCT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利用MSCT测量骨性半规管的径线、相互间的角度,椭圆囊的径线及体积,并估算健康成年人前庭器官参考值。方法:对60例健康成人行颞骨MSCT靶扫描及双斜位MPR,以显示各骨性半规管的全程和椭圆囊的全貌,并测量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半规管间夹角以及椭圆囊的长径、短径和体积。用SPSS v16软件进行差异性t检验和参考值估算。结果:①前骨性半规管的内径、高度、跨度的测量值分别为(1.82±0.16)mm、(5.34±0.32)mm、(4.90±0.62)mm;后骨性半规管分别为:(1.57±0.14)mm、(4.89±0.50)mm、(3.06±0.47)mm;外骨性半规管分别为:(2.32±0.31)mm、(2.11±0.46)mm、(3.74±0.44)mm;椭圆囊的长径、短径分别为:(5.01±0.34)mm、(3.51±0.43)mm,体积为(56.7±7.71)mm3。②相应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及椭圆囊的体积比较在性别及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半规管间的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性半规管间夹角测量值:前骨性半规管和后骨性半规管间91.80°±7.18°,前骨性半规管和外骨性半规管间89.71°±4.95°,后骨性半规管和外骨性半规管间91.19°±1.46°。④骨性半规管间夹角比较在性别及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利用MSCT靶扫描结合双斜位MPR可以很好地显示骨性半规管的全程和椭圆囊的全貌。②本组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和椭圆囊的测量值处于95%的置信区间内,可以作为正常参考值。③外骨性半规管的内径最大,前骨半规管最小;前骨半规管的高度和跨度最大,外骨半规管最小。骨性半规管间的相互夹角并非严格相互垂直。
- 谭惠斌曾晓华孙志强阳昱恒桂美德田龙海刘欣
- 关键词: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