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长强

作品数:76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免疫
  • 26篇自身免疫
  • 17篇自身免疫性
  • 17篇免疫性
  • 17篇内耳
  • 14篇神经性
  • 14篇神经性聋
  • 14篇感音
  • 14篇感音神经性
  • 14篇感音神经性聋
  • 13篇梅尼
  • 13篇梅尼埃病
  • 10篇抗原
  • 9篇自身免疫性感...
  • 8篇自身免疫病
  • 8篇免疫病
  • 6篇内镜
  • 6篇抗原免疫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机构

  • 2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3篇东南大学
  • 15篇南京大学医学...
  • 12篇南京铁道医学...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南京铁道医学...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伦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灌南县人民医...
  • 1篇金湖县中医院

作者

  • 74篇谭长强
  • 11篇曹银成
  • 10篇陆玲
  • 8篇何学勤
  • 6篇卜行宽
  • 6篇陈智斌
  • 5篇王登元
  • 5篇张舒
  • 5篇李晓璐
  • 5篇李芳丽
  • 5篇周玲
  • 5篇钟启明
  • 5篇徐霞
  • 5篇赵晓埝
  • 5篇刘丞
  • 5篇田慧琴
  • 5篇周涵
  • 5篇刘桦
  • 5篇邢光前
  • 4篇冯立人

传媒

  • 2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0篇临床耳鼻咽喉...
  • 6篇南京铁道医学...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铁道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1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显微镜下内镜辅助血管减压术治疗MRI薄层扫描诊断的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例经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而诊断的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患者,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隔离和消除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对听神经的密切接触与压迫。术前分别进行耳鸣频率和响度的客观测试,手术前后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等项测试和检查。结果:术后3例患者均自觉耳鸣消失,术前耳鸣频率范围为2~4kHz,响度为平均听闽上2.5~3.75dB,手术前后主客观听闻无明显变化;术前ABR显示中等强度刺激声测试之曲线波型重复性较差,术后I-V波的波间潜伏期较术前缩短;1例患者术前的前庭功能检查发现存在向患侧优势偏向,术后消失。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未出现任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诊3~6个月未见耳鸣复发。结论: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是一种极为高效、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该病患者,内镜辅助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项极为有价值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较之以往经典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更为安全、清楚,创伤亦有所减小,并且未出现使用内镜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谭长强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耳鸣内镜
纯化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4种纯化的内耳抗原免疫致梅尼埃病样内耳病变的情况,从而了解各抗原的致病性,并明确其在内耳的分布情况。方法:70只豚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A组10只,余4组各15只),以豚鼠内耳组织抗原的4种亚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 000、42 000、58 000和68 000)作为抗原,依次免疫B、C、D和E组豚鼠,观察听觉功能、前庭功能、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免疫前后A(对照)、B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亦未见明显的内耳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后B、C、D、E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后B组未发现听损动物,C组3只动物(4耳)、D组4只动物(6耳)、E组4只动物(6耳)出现听损,部分听损耳出现膜迷路积水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显示68 000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纹,Corti器也有少量分布;28 000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螺旋神经节;42 000和58 000蛋白则在螺旋神经节、血管纹和螺旋韧带部位均有分布。结论:粗制内耳抗原中42 000、58 000和68 000亚组分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样内耳病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致病内耳抗原组分可能并非一种。
李玉瑾谭长强黄和蔡文君李霜
关键词:梅尼埃病自身免疫疾病纯化抗原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与内耳免疫被引量:3
2003年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占先天性聋的很大比例 ,对其探索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主要就母体自身免疫对子代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及内耳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周红谭长强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聋先天性自身免疫病AD
不同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致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探讨不同内耳组织抗原免疫所致内耳主要病理损伤部位和听力障碍类型。方法:采用同种螺旋韧带(SL)、基底膜(BM)、螺旋神经书(SG)组织抗原免疫豚鼠,观察内耳组织病理改变和听觉功能变化。结果:SLAg和BMAg免疫组主要表现耳蜗微音器电位阈值升高和复聪现象,以及蜗管内和血管纹的免疫炎性病理改变;SGAg免疫组主要表视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升高和福值降低,内耳病理变化主要位于蜗轴血管及周围和SG。结论:组织抗原性质差异,可造成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理损伤部位和听损类型各不相同,即可表现为耳蜗性聋或蜗后性聋。
谭长强曹银成刘桦何学勤杜彩琳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聋自身免疫
内淋巴囊局部免疫致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及其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制成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动物模型,并探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强的松对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rudeinnerearantigen,CIEAg)在已致敏的豚鼠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局部免疫,并在免疫同时或免疫后使用环磷酰胺或强的松作试验性预防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ES局部免疫后的动物出现了针对CIEAg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造成了与梅尼埃病极其相似的膜迷路水肿等内耳病理改变,以及明显的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试验组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内耳组织损伤与功能障碍明显减轻。结论:ES局部免疫是一种有效的造成梅尼埃病的方法,部分梅尼埃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强的松对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谭长强曹银成钟启明何学勤陆汉新王坚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自身免疫
紧密连接复合体Claudin-14被引量:2
2007年
紧密连接复合体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使相邻细胞紧靠在一起,主要起维持细胞极性和通透性屏障的作用。紧密连接复合体主要包括咬合蛋白(occlaudin)、闭合蛋白(claudin)和紧密黏附分子(junction adhesion moleucule)等成分,其中 claudin一14是 claudin 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主要在耳蜗、角膜和扁桃体中表达,其基因突变或缺失与临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有关。
张才田崔毓桂谭长强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自身免疫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D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6例 (同侧性 1 9例 ,对侧性 7例 )DEH患者行临床观察、听觉功能测试、免疫学试验 ;并施以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经迷路 耳蜗神经切断术及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 ,再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特异性抗体阳性 :同侧性 4例 ,对侧性 1例 ;对侧性 1例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阳性 ;同侧性 1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1 1例药物治疗可控制眩晕发作 ,8例经行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眩晕消失 ,1例行对侧原发性聋耳鼓室成形术后眩晕消失 ,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1例自然缓解 ,1例经药物、免疫治疗及内淋巴囊引流术后无效。结论 :导致先期耳聋的常见病因有突发性聋、脑膜炎、麻疹、乳突手术等 ;DEH与原发性聋的间隔期为 1~ 34年。DEH症状较典型梅尼埃病更难控制。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谭长强Brookes G B
关键词:膜迷路积水自身免疫病因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伴真菌感染36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伴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伴真菌感染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确诊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伴真菌感染,经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禁声治愈。结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伴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典型,病理组织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同时配合禁声效果较好。
张小莉徐新运谭长强顾亚军
关键词:喉疾病真菌感染
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IMIED)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PBS代替KLH免疫豚鼠;观察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听觉功能及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并行酶免疫组化试验观察内耳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有7只动物(12耳)出现听损,且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较免疫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后内耳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豚鼠内耳有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内耳组织中无明显IFN-γ表达,实验组IFN-γ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Corti器及蜗轴小血管周围。结论: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诱导并造成IMIED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正常豚鼠内耳中几乎没有IFN-γ表达,而在IMIED豚鼠内耳中IFN-γ有显著表达,提示IMIED发生发展可能与IFN-γ表达有关。
马荧雪谭长强曹影王培蓓陈智斌
关键词:干扰素-Γ
前庭神经切断术中内镜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 (vestibularneurotomy ,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 ,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的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 12例 )与辅助应用内镜技术VNT( 9例 )的 2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控制效果、面神经功能及其听觉和前庭生理功能变化结果。结果 常规VNT组患者术后有 2例发生脑水肿 ,需行脱水、降压等处理 ;平均听阈上升>15dB者 2例 ;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 ( 2 9.0 0± 9.60 )天。辅助应用内镜的VNT组术后平均听阈上升 >15dB者 2例 ;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 ( 2 8.5 6± 7.91)天。 2组术后均未出现面瘫等并发症 ;术后 2年内再发作眩晕 ,常规手术组有 2例 (分别发作 1次和 4次 ) ,内镜手术组有 1例 (发作 2次 )。结论 经乙状窦后径路行VNT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控制或消除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症状手术方法 ,同时能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 ;手术中辅助应用内镜技术 ,使该手术操作成为微创和安全 ,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 。
谭长强Brookes GB
关键词: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切断术内镜乙状窦后径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