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静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地温场
  • 5篇现今地温场
  • 3篇煤层气
  • 2篇煤储层
  • 2篇煤田
  • 2篇淮北煤田
  • 2篇变质
  • 2篇储层
  • 1篇地热流
  • 1篇地温场特征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转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韧性变形
  • 1篇碳同位素
  • 1篇探区
  • 1篇同位素
  • 1篇热导率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安徽省煤田地...

作者

  • 10篇谭静强
  • 9篇琚宜文
  • 7篇侯泉林
  • 4篇范俊佳
  • 4篇谭永杰
  • 3篇张文永
  • 3篇武昱东
  • 2篇林红
  • 2篇李小诗
  • 2篇雒毅
  • 1篇卫明明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被引量:64
2010年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射率与孔隙度测试以及压汞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将研究区煤储层主要划分为5类,即:高变质较强至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Ⅰ类)、高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Ⅱ类)、中变质较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Ⅲ类)、中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Ⅳ类)及低变质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Ⅴ类)。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Ⅰ类和Ⅱ类煤储层吸附孔占主导,Ⅰ类煤储层孔隙连通性差,Ⅱ类煤储层因后期叠加了构造裂隙,孔隙连通性变好;Ⅲ类煤储层中孔、大孔增多,但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变差;Ⅳ类煤储层吸附孔较多,中孔、大孔中等,且煤储层内生裂隙发育,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渗透性明显变好;Ⅴ类煤储层吸附孔含量较低,中孔较发育,大孔不太发育,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差。由此,变质程度高且叠加了一定构造变形的煤储层(Ⅱ类)以及中等变质程度变形较弱且内生裂隙发育的煤储层(Ⅳ类),其煤层气有较好的渗透性,可采性较好。
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
关键词:煤储层镜质组反射率煤层气可采性
淮北煤田中南部大地热流及其煤层气资源效应被引量:24
2010年
基于淮北煤田中南部的现今地温场分析和所测定的62块样品的热导率,计算了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值,并绘制了大地热流分布图.结果表明,淮北煤田中南部平均大地热流值约为60mW/m2,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主要能源盆地相比有所差异,而与研究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及深部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大地热流分布总体具有东南、中部、西北相对偏高,而东北、西南相对偏低的特点.通过对研究区二叠系煤系地层埋藏深度和温度计算,绘制了二叠系煤系地层底界面的温度分布图,以此将二叠系煤系地层的温度条件、煤层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煤变质程度以及研究区构造-埋藏演化史等相结合,从地温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淮北煤田中南部二叠系煤层现今可能所处的生气状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二叠系煤系地层较低的现今地温、较高的镜质组反射率、煤级以中高变质煤为主以及煤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等,都比较适合次生生物成因气的生成,而与热成因气、原生生物成因气的生存条件不吻合.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热导率大地热流煤层气淮北煤田
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被引量:22
2009年
基于对淮北宿临矿区的地温场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温场的分布特点,并据此揭示了研究区构造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宿临矿区地温场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徐宿推覆构造上、下盘地温场差异明显,上盘地温梯度值明显低于下盘;背斜隆起区地温梯度高于向斜凹陷区域,童亭背斜为一整体地温梯度相对偏高的构造单元;研究区断裂对地温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大断裂交汇处、断裂密集处地温梯度也相对偏高.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
孙疃-赵集勘探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高温热害预测被引量:15
2011年
淮北煤田是中国东部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分析淮北煤田孙疃-赵集2个新勘探矿区中测温数据资料,绘制出了研究区主采煤层在后期开采中可能产生高温热害的分布图.研究表明:孙疃-赵集勘探区现今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介于1.7~3.6℃/hm,平均现今地温梯度约为2.68℃/hm,3个主采煤层的高温热害区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点.
雒毅琚宜文谭静强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高温热害淮北煤田
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琚宜文范俊佳谭静强武昱东雒毅
关键词:岩石圈转型煤层气富集
煤层流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7
2008年
近些年来,岩石流变已成为大陆岩石圈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重视。由于浅、表岩石圈层中煤岩是含气、含水的多相介质有机岩,具有低杨氏模量和高泊松比的岩石力学性质,因此其流变行为与无机岩类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前,国内研究者主要通过在天然条件下的煤层流变不同尺度的观测,并进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与天然条件下煤岩流变的对比研究,用以阐明煤层流变的特征;通过观测、实验与模拟分析,获取流变参数,探讨煤层流变过程,建立流变模式,进而揭示煤层流变的机理与制约因素。在分析国内外煤层流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煤层流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对煤层流变的研究既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地球层圈构造和地球物质流动的认识,也可为煤层的合理开采、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煤矿瓦斯突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琚宜文谭静强侯泉林谭永杰武昱东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被引量:18
2009年
对淮北煤田不同类型构造煤进行了激光Raman光谱分析,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构造煤均存在两个主要的Raman振动区域(G峰和D峰),分别位于1590.3—1600.1cm-1和1340.3—1356.9cm-1,脆、韧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和变形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脆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变形程度增加,光谱特征峰明显增强,D峰峰位向低波数偏移;韧性变形构造煤(糜棱煤)的特征峰则随之减弱,D峰峰位向高波数偏移;脆—韧性变形构造煤则先类似于脆性变形、而后表现为韧性变形的变化特征.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造成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构造煤激光Raman光谱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
林红琚宜文侯泉林李小诗武昱东谭静强范俊佳
关键词:构造煤变形变质作用
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
基于对淮北宿临矿区的地温场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温场的分布特点,并据此揭示了研究区构造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宿临矿区地温场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徐宿推覆构造上、下盘地温场差异明显,上盘地温梯度值明显低于下盘;...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
文献传递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4
2009年
淮北煤田是我国华东地区最主要的能源供给基地之一,研究其现今地温场特征既是强烈的现实要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淮北煤田宿临矿区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位于宿临矿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中的8个主要煤矿井田及其邻近区域111个钻孔的测温数据,绘制了矿区现今地温-深度关系图、现今地温梯度-深度关系图以及不同构造单元的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分析了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宿临矿区现今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介于1.50~3.80℃/hm,整个矿区平均现今地温梯度约为2.65℃/hm,与华北其他主要能源盆地相比有所差异.宿临矿区现今地温梯度在相同构造单元内分布具有褶皱降起区高、断裂密集区域高的特点;不同构造单元中井田的平均现今地温梯度相比较则表现出由东部构造单元至西部构造单元逐步增高的趋势.分析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主要受构造格局和岩性变化影响.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影响因素
煤储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与煤层气运移
<正>煤层气在煤层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水溶气3种状态;其间可以相互转化。煤层气的迁移机理也有几种:吸附气要先解吸才能从煤层中被带走(桑树勋等,2005;桑树勋等,2005),可能还通过盖层扩散、通过断层流动散失、水驱作用...
琚宜文林红李小诗侯泉林谭静强范俊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