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调强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医学研究生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胜任力
  • 1篇肿瘤
  • 1篇转移癌
  • 1篇小分子
  • 1篇小分子干扰
  • 1篇小分子干扰R...
  • 1篇立体定向放射
  • 1篇立体定向放射...
  • 1篇卵巢
  • 1篇卵巢癌
  • 1篇卵巢癌耐药
  • 1篇耐药
  • 1篇课程
  • 1篇课程体系
  • 1篇呼吸门控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赵丽君
  • 2篇何侠
  • 2篇宋雪
  • 1篇陈诚
  • 1篇朱向帜
  • 1篇黄蕾
  • 1篇孙丽
  • 1篇尹丽
  • 1篇宗丹
  • 1篇张倩
  • 1篇王丽君
  • 1篇吴建峰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影像学动态变化规律
2024年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RT的10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由研究者诊断小组对每次CT图像进行评估和动态比较,记录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时序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变。94个(86.2%)病灶呈现残存病灶与周边放射性肺损伤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可分为3个阶段。发生期:治疗后3个月(范围为1~9个月),胸部CT呈病灶周围絮状渗出性改变。发展期:治疗后4.5个月(范围为1.5~15.5个月),呈密度更高的斑片条索影和/或纤维化实变影。影像稳定前期:治疗后13个月(范围为5.5~39个月),呈纤维化实变逐渐吸收、固结或收缩并与病灶融合形成最终的肿块样实变,伴或不伴随纤维化移动,最终趋于稳定。15例(14.4%)患者周围肺组织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病灶本身变化,达到影像学稳定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0个月(范围为2.5~15.5个月)。65个(59.6%)病灶影像稳定期肿块样实变长径比初始病变增加了20%以上。进入发展期时间越短,影像稳定阶段肿块样实变长径可能越大(P=0.021)。结论 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通常会出现连续动态影像学改变,最终多数患者残存病灶与周边肺组织纤维化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多数患者肿块样实变长径较SRT前增加20%以上。
许琦涔朱子豪赵丽君宗丹江宁宋雪郭震吴建峰何侠朱向帜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算机断层扫描肺部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
基于主动呼吸门控及容积调强技术的大分割放疗模式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主动呼吸门控(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及容积调强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进行肝转移癌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2021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ABC及VMAT技术设计50 Gy/10 F或56 Gy/7 F两种大分割放疗计划。治疗前使用三维影像引导及锥形束CT进行在线位置验证。[结果] 31例患者共治疗45个肝转移病灶,均顺利完成放疗。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27个月。所有患者放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0.6%、41.9%和90.3%。非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1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7)。不同放疗模式之间在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ABC及VMAT技术的大分割放疗模式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
赵丽君尹丽张丝雨许俊陈诚江宁宋雪王丽君张倩黄蕾孙丽何侠
关键词:肝转移大分割放疗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1年
综合素质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提升这一课程的教育效果,需要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入手,做出改变。以胜任力为导向,对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成为必然要求。本文首先简述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的内涵,其次对其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综合素质课程目标进行了简要分析,再对课程体系构建做了探讨,最后总结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可以从关注对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加入开拓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的内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加强人文教育内容这几个方面,完成对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有效提升这一课程的育人价值。
江宁张强赵丽君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PKC-α表达对卵巢癌耐药的影响
目的: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PKC-α基因,探讨PKC-α基因沉默后人卵巢癌细胞中MDR1的表达及其化疗耐药是否发生逆转,为临床肿瘤耐药的逆转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设计合成针对PKC-α基因的特异性寡核苷...
赵丽君
关键词:卵巢癌耐药PKC-ΑSIRNA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